迟丽
目的:了解和掌握奎屯市肢体残疾人在社区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依据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定表,对奎屯市861例肢体残疾患者参加社区康复训练前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肢体残疾患者经社区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训练效果优于家庭康复训练(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效果优于家庭康复训练效果。
作者:楚海建;李舟;杨春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97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50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19~24个月,平均(20.24±0.25)个月;B组患者(47眼):行结膜瓣转位术,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19.75±0.3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复发率以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A组患者失访5眼,4眼复发,复发率为8.89%;B组患者失访4眼,5眼复发,复发率为11.63%;两组患者比较x2=0.0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散光度数分别为(0.76±0.68)D 和(0.82±0.60)D ,两组间比较,t=0.0.438,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转位术均可有效的治疗翼状胬肉,尚不能认为在术后复发率和术后散光矫正方面,两种手术方式存在差异。
作者:魏来;王智勇;邵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患者资料齐全,诊断明确26例病例进行临床实践观察与护理。结果: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精心观察与护理是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先决条件。
作者:李芳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莱阳市两所二、三级医院近5年有关加替沙星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44例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结果:患者不良反应累及5大系统,10种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和消化系统损害为多占84.06%。静脉滴注加替沙星注射液后77.27%在30min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较集中,出现时间较集中,要注意防范。
作者:王军;徐作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阴道超声对临床可疑宫外孕的35例患者进行仔细检查,观察子宫腔以外的妊娠囊及双侧附件区包块性质,并做出早期诊断。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对35例宫外孕患者的早期确诊率达97.1%,较经腹超声有明显优势。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外孕的早期确诊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新惠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坐位平衡能力训练在脑瘫患儿作业治疗中的临床体会。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儿着重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观察组患儿除此之外还进行坐位平衡功能训练,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WISC)、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与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定量表( 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WISC、GMFM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的C-WISC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瘫作业疗法中对患儿进行坐位平衡能力训练可以提高其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上可加以借鉴和推广。
作者:马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躁狂抑郁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躁狂抑郁症患者6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躁狂抑郁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徐丽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3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后获得12~24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研究组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优于保守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作者:张志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服毒患者拒绝洗胃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108例服毒清醒洗胃患者,调查分析其心理特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强制措施或药物干预)为主,比较两组患者的延误洗胃时间、洗胃依从性、洗胃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洗胃依从情况、延误洗胃的时间、洗胃并发症发生例数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服毒洗胃患者具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曹雅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玉屏风散结合捏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捏脊方式;治疗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玉屏风散。一个疗程为7d,两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与对照组的76.66%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儿的咳嗽消失与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相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玉屏风散结合捏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全面有效治疗肺炎,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成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评估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44%、97.2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3.33%、77.7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血常规恢复时间、胸部阴影明显吸收等>50%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CAP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可靠,值得临床上使用。
作者:伊兴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为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康复护理模式,现就出院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护理现状、康复护理模式、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覃金荣;范喜英;杨带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120名精神病住院患者,分为未开展优质护理的为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的为观察组,每组各60名患者,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病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晓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通过分析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质和特点,根据目前制药行业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变化,结合实际,提出了普通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工程类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和措施,为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思路。
作者:滕杨;谭天;焦淑清;侯巍;张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分析在乳腺癌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SLIPA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运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气管内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给予SLIPA喉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间和拔管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前和拔管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以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给予SLIPA喉罩通气,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期,降低对血压和心率产生的影响,并降低并发症率。
作者:张玉平;钟声宏;赵小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前关于肝硬化的治疗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病情依然难以控制,临床上一般采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本文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入手,对替比夫定的临床药用机制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作者:牛丽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更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纳入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再随机分为全面指导式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经治疗后定期检测血糖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将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也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治疗后(P<0.05)。结论:全面指导式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血糖指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静;张玲;陈晓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成像,检查胎儿唇裂漏诊的原因。方法:对10087例胎龄为13~41周的产妇进行四维超声唇裂的筛查。结果:检查18例胎儿唇裂,漏诊3例,其中单侧唇裂17例,双侧唇裂4例,合并1例腭裂。所有的胎儿均为产后及引产证实。结论:四维超声检查唇裂漏诊原因多样,胎儿唇裂的形态改变小,以及胎儿颜面部羊水、肢体和胎儿附属物等遮挡颜面部,以及胎儿的胎位均可影响胎儿颜面部的显示,此外仪器的分辨能力和操作医师的水平,都是导致胎儿漏诊的因素。
作者:朱秀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运用特有的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和症状,去掉不良的行为方式,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倾听、鼓励、安慰、解释、保证与暗示等方式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心理护理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使其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结论:心理护理是情感障碍精神病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可以起到药物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作者:李春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建立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总护士长统管,各护理组护士长分管, N4护士全程监控, N3护士带组指导,N2、N1护士具体实施的管理模式。开展层级管理前后患者、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总结,以季度为单位,每季度综合评定并比较。结果:层级管理后的患者、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层级管理前(P<0.01);四个季度间综合评定结果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后,能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于占君;张颖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