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61例肢体残疾人社区康复训练效果调查

楚海建;李舟;杨春玲

关键词:肢体残疾人, 社区康复, 训练效果, 评估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奎屯市肢体残疾人在社区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依据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定表,对奎屯市861例肢体残疾患者参加社区康复训练前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肢体残疾患者经社区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训练效果优于家庭康复训练(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效果优于家庭康复训练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安理申联合赛乐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安理申联合赛乐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安理申,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口服赛乐特,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和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DL和BP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和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理申联合赛乐特治疗老年性痴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尤其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作者:陈曦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SLIPA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全麻在乳腺癌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在乳腺癌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SLIPA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运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气管内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给予SLIPA喉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间和拔管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前和拔管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以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给予SLIPA喉罩通气,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期,降低对血压和心率产生的影响,并降低并发症率。

    作者:张玉平;钟声宏;赵小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隐患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隐患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意外发生。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及无记名方式,对服务于精神科病房的临床一线的108名护士进行了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隐患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隐患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好;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主管护师优于护师和护士(P<0.05),工作年限大于10年的优于10年以下的护理人员(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隐患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好,但仍应加强学习培训,尤其是低职称、低护龄的护理人员。

    作者:杨靓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胎儿唇裂四维超声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成像,检查胎儿唇裂漏诊的原因。方法:对10087例胎龄为13~41周的产妇进行四维超声唇裂的筛查。结果:检查18例胎儿唇裂,漏诊3例,其中单侧唇裂17例,双侧唇裂4例,合并1例腭裂。所有的胎儿均为产后及引产证实。结论:四维超声检查唇裂漏诊原因多样,胎儿唇裂的形态改变小,以及胎儿颜面部羊水、肢体和胎儿附属物等遮挡颜面部,以及胎儿的胎位均可影响胎儿颜面部的显示,此外仪器的分辨能力和操作医师的水平,都是导致胎儿漏诊的因素。

    作者:朱秀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阴道超声对临床可疑宫外孕的35例患者进行仔细检查,观察子宫腔以外的妊娠囊及双侧附件区包块性质,并做出早期诊断。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对35例宫外孕患者的早期确诊率达97.1%,较经腹超声有明显优势。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外孕的早期确诊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新惠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晚期食管癌患者同步放疗、化疗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研究晚期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提前针对性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5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系统回顾法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病情预见性护理,预防患者将会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总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的症状明显比对照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前做好心理、饮食、预防感染、输液皮肤防护的等方面的护理和积极的对症治疗,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冰;潘小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论医务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预防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预防能力。方法:通过研究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路径,分析此类疾病对医务人员造成的损害,探索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医务人员掌握科学的预防理念与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发生。结论:医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强化自我保护与预防意识,才能将该类疾病的感染风险降到低限度。

    作者:孔惠敏;秦凤菊;王艳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阻肺5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9例。在对甲、乙两组在实施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乙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的机体缺氧改善状况和治疗有效率均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代茹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浅谈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通过分析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质和特点,根据目前制药行业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变化,结合实际,提出了普通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工程类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和措施,为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思路。

    作者:滕杨;谭天;焦淑清;侯巍;张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手术后的57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42%),其中腹腔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3例,胆汁漏3例,腹腔积液6例,切口感染2例,膈下脓肿3例,肝功能衰竭3例,其中1例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经临床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影响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为防治农村高血压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1549例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为73.2%,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 OR=1.414)、医保及公费支付药费(OR=0.288)、并发症(OR=1.740)、无家庭签约医生(OR=0.351)等因素是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彭玉琴;侯春玲;田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患者资料齐全,诊断明确26例病例进行临床实践观察与护理。结果: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精心观察与护理是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先决条件。

    作者:李芳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经穴按摩综合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以经穴按摩为主,综合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经穴按摩为主,配合耳压、遮盖疗法、红色滤光片疗法和精细目力训练法进行治疗,1次/d,12次为1个疗程。结果:265例弱视儿童经过3~15个疗程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2%。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及注视性质关系密切。结论:应用以经穴按摩为主,综合治疗儿童弱视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晓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加替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莱阳市两所二、三级医院近5年有关加替沙星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44例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结果:患者不良反应累及5大系统,10种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和消化系统损害为多占84.06%。静脉滴注加替沙星注射液后77.27%在30min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较集中,出现时间较集中,要注意防范。

    作者:王军;徐作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3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后获得12~24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研究组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优于保守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作者:张志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癌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知晓度,有效止痛,心理承受能力,生活状态和临终需求等,以及其治疗前后的疲乏量表( PF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诊断知晓度、有效止痛、心理承受能力、生活状态和临终需求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S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S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干预组患者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纪晶菁;董飞;周燕燕;荆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顺尔宁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顺尔宁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联合顺尔宁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部症状的消退时间以及PEF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肺部症状的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尔宁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在临床中治疗小儿哮喘具有较好效果,且较安全,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瑜;张学俊;袁尚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新进展

    目的:综述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新进展。方法:参阅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比较了五种方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优、缺点,其中以微乳化法和高压乳匀法( HPH)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较好。介绍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其研究方法,讨论了适合于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不同给药途径。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虽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但却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

    作者:丁立新;柴佳丽;李焕;杨珊珊;于莲;李守君;王佐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浅谈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目前关于肝硬化的治疗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病情依然难以控制,临床上一般采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本文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入手,对替比夫定的临床药用机制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作者:牛丽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生化检验指标分析

    目的:评价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方法:选取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按照病毒感染类别分为慢性乙肝组及慢性丙肝组,选取同期8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检测对象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慢性乙肝组和慢性丙肝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淋巴细胞则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乙肝组和慢性丙肝组患者各指标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慢性乙肝组和慢性丙肝组患者A/G及ALB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ALT及TBIL指标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慢性乙肝组患者的A/G及ALB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丙肝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行相关生化指标检验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便宜等优点,有助于患者的临床诊治,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刘晓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