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我院1996~2001年对126例以便血为主诉的中老年人患者进行了纤维结肠镜检查,现将结果分析于下。 临床资料 男性88例,女性38例,年龄45~7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天~12年,全部病例均以便血为临床主诉,部分病例伴有粘液血便、腹泻、里急后重、腹痛、腹胀、腹部包块。采用日本GP—P201纤维结肠镜进行检查。除18例因新生物堵塞肠腔引起狭窄不能继续插镜外,其余108例插至升结肠或回盲部,成功率90%。……
作者:吴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胰腺囊性疾病是一组以囊变为特征的不同病理性质与来源的疾病的总称,近年来随着超声和CT检查的广泛应用,对该病的临床诊断率不断提高,我院1990年1月~2002年4月之间共收治4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男性29例,女性14例,男:女=2.07:1。年龄14~78岁,平均45.44岁;其中14~30岁10例(23.3%),31~50岁14例(32.5%),51~60岁8例(18.6%),61~78岁11例(25.6%)。……
作者:唐继红;黄明;李立;冉江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1999年7月以来对78例输卵管阻塞病人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同轴导管与国产的改良9F导管,开展了经宫颈行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治疗,术后配合中药活血祛瘀,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78例,年龄在24~37岁,平均28岁。78例患者中,原发性不孕症24例;继发性不孕症54例。不孕时间2~10年,其中2~6年66例,占84.61%。继发性不孕54例史中,人流后不孕40例,中孕引产后不孕6例正常分娩后3例,宫外孕术后不孕5例。……
作者:陈启莲;陆前;吴玉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是评价妇女保健和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现将2001年寻甸县孕产妇死亡3例进行分析。 例1,李某某,女,32岁,农民,小学文化,已婚。停经25(4/7)周,末次月经:2000年8月18日,停经后一直未做过产前检查。于2001年4月28日10pm出现无痛性阴道流血,量不多,1小时后又出现阴道流血量较多约1000ml。出血后至乡卫生院就诊大……
作者:李德华;杨文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脏介入方法为现代医学领域的一个重大新进展,我院从1999年开展了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性诊断及治疗,获得成功,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36例,男34例,女2例。年龄48~70岁,平均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22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冠状动脉瘤1例。……
作者:杨庚明;胡代军;李旭明;杨艳萍;王德明;沙敏;赵惠珠;郭金鸿;杨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状态下β—内啡肽(β—EP)和泌乳素(PRL)水平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β—EP对PRL分泌的影响在内异症不孕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内异症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内异症妊娠、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和正常妇女为对照组,检测卵泡晚期或黄体期血浆β—EP和血清PRL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β—EP与PRL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1.内异症不孕和内异症妊娠妇女无论卵泡晚期或黄体期血浆β—EP和血清PRL水平都升高(P<0.01),内异症不孕患者变化较内异症妊娠妇女明显(P<0.05)。2.内异症不孕和内异症妊娠妇女无论卵泡晚期或黄体期β—EP与PRL水平的变化都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内异症患者β—EP和PRL水平明显增高,PRL水平增高与β—EP有关,β—EP与PRL分泌紊乱可能是导致内异症患者不孕率高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映芳;徐琳;王秀丽;李庆云;单朝屏;董文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巨大儿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对产前诊断巨大儿和分娩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近3年分娩的巨大胎儿2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分娩5259例,其中胎儿体重≥4000g的巨大儿22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相应时间分娩的223例出生体重<4000g的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身高、体重、分娩方式、并发症及B超资料,上述资料均为临产前1周内检查结果。两组间各项指标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作者:李科珍;段兴兰;杨白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几年来国内外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结果表明亚低温(肛温在28℃~35℃)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我科于1999年3月至2001年6月从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伤病例中,随机择取30例给予亚低温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云;赵来云;邬建中;白文雄;赵一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已成为外科治疗肾囊肿的主要手术方式,普遍采用经腹腔入路的手术,存在问题是对腹腔的干扰大。我院2000年9月以来采用经腹膜后入路的腹腔镜手术对16例。肾囊肿患者进行了囊肿去顶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炯明;李晓;莫小华;左毅刚;徐鸿毅;王剑松;张劲松;刘建和;姜永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自2001年1月至12月,应用青霉素间隔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74例,并与一次使用全日量青霉素治疗的48例支气管肺炎进行对照分析,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儿,按就诊时间的顺序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平均发病……
作者:寸江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例 某男,70岁,因左腰部进行性红肿热痛3月诊为左腰部脓肿收住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腹痛及腹部外伤手术史。一般情况可,腹软无压痛无包块。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5.3×10~9/L,中性粒细胞79%。左肩胛下角至左髂嵴处皮肤充血水肿,呈暗红色,局部压痛明显,中央稍软,波动感可疑。穿刺抽出暗黑色脓液后切开引流,放出脓液150ml;脓腔约10cm×10cm×3cm位于肌层深面。术后引流……
作者:王家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地塞米松用于术后镇痛镇吐有大量文献报道,但用于小儿全麻后呕吐的观察还较少。本文旨在观察小儿术中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预防术后呕吐的效果。 材料与方法 病儿51例,年龄6月~12岁,体重6~30公斤。ASA分级Ⅰ~Ⅱ级,以口腔及耳鼻喉科手术为主。全部病儿实施全麻插管,用氯胺酮……
作者:杨文燕;衡新华;钟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上口咽部神经纤维瘤比较少见,我科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 患者男,16岁。因吞咽不适,发现口咽部肿物1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口咽后壁右侧可见椭圆形新生肿物,约2.5cm×2.0cm,包膜完整,界清,肿物表面覆有少许黄白色苔性物,有蒂与右侧腭咽方相连;双侧扁桃体正常,鼻咽部及喉腔正常,颈部未触及异常肿大淋巴结。CT示:口咽部炎性包块,约2.2cm×2.5cm×2.5cm。在局麻下经口腔行口咽部肿物摘除术,手术顺利,沿蒂部完整摘除肿物,切面呈灰白色,分叶状,具橡皮样弹性。病检报告为口咽部神经纤维瘤。术后抗……
作者:明澄;彭梅君;郭清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例 患者 男,42岁。吞咽梗噎感,肿物吐至口中2年。食道钡餐:食道巨大良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包块约4cm×3cm×3cm大小,行食道切除,包块切除,食道胃颈部吻合术。病理检查:肉眼:表面光滑,切面肉黄,质嫩软,局部出血。镜下:送检组织由 分化成熟的纤维组织(粘液样变和水肿明显),脂肪……
作者:李海斌;太祥;奎宏;洪志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1年以来,对38例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鼻烟窝将头臂静脉与桡动脉分枝建立永久性血流通路用于血液透析,效果满意,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王跃强;杨金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例 男性,24岁。因腹胀伴腹部包块20余日,于2001年2月11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消瘦,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膨隆,以左侧腹明显。腹软,左侧中上腹触及约21cm×16cm包块,质地中等,具压痛,活动度差。叩诊浊音,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B超示左侧腹巨大囊性包块。血尿常规正常。术前诊断为左侧腹腔巨大包块,性质待查。于2月1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侧整个腹腔被肿块占据,小肠及降结肠推移至右侧腹。包块位于后腹膜外约35cm×25cm×20cm。行穿刺减……
作者:赵俊文;和志斌;杜翠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几年对鼻咽部小细胞恶性肿瘤分类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有了明确的概念。我们在1992年~2000年期间收治141例鼻咽部小细胞恶性肿瘤,并进行免疫组化表型分类。……
作者:李书聆;马云海;陆桂君;马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1年收治的28例女性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临床资料本组28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18~66岁,中位年龄45岁。糖尿病病程0.5~13年,中位病程8年。其中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26例,空腹血糖8.6~20.3mmol/L。28例中有尿频、尿急、尿痛膀胱炎者22例,同时伴有发热6例,腰痛4例,真菌性阴道炎3例;无尿频、尿急、尿痛者6例。泌尿系统感染的病程为7~14天。……
作者:肖晓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例 患者31岁,因停经8~+月,阴道流水1小时入院。患者婚后多年不孕,孕前B超意见为子宫肌瘤,肌核直径4.0cm。妊娠后定期产检,妊娠32(2/7)周时,B超意见为胎儿明显小于孕周,子宫肌瘤(肌壁间?),肌核直径7.2cm,6.1cm。6天后患者阴道流水1小时入院。入院查:血压为160/100mmHg,体温为37.4℃,脉搏为92次/分,呼吸为……
作者:宋任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科自1995年6月至2000年9月,对12例合并肝硬化的肝胆管结石病人,进行了肝方叶或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未出现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龄40~65岁,平均52.5岁。有2例,病程为6~12年反复发作胆管炎。其中3例有过1~2次胆道手术史。全胆道结石2例,合并有左肝管口环状狭窄,左半肝及肝外胆道结石10例。12例中合并血吸虫性肝硬……
作者:陈向阳;王帆;徐敬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