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毒鼠强急性中毒的救治

刘振琪;李雄喨

关键词:毒鼠强, 中毒, 救治
摘要:毒鼠强为剧毒药,在我国已禁止使用.但近年来中毒事故却一再发生,我国卫生部就此反复发文加强控制预防,并提出许多有效的新疗法,提高抢救率,降低死亡率.现将我科于2002年10月~2005年12月收治、经洱源县公安局刑事科研究分析证实为毒鼠强中毒的18例病例报告如下:
云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23例报告

    2002年9月~2005年9月,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VP)治疗1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洵;匡宗军;杨杰声;董学宁;唐云建;杨春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毒鼠强急性中毒的救治

    毒鼠强为剧毒药,在我国已禁止使用.但近年来中毒事故却一再发生,我国卫生部就此反复发文加强控制预防,并提出许多有效的新疗法,提高抢救率,降低死亡率.现将我科于2002年10月~2005年12月收治、经洱源县公安局刑事科研究分析证实为毒鼠强中毒的18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振琪;李雄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粗丝线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1%,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髌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1995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114例髌骨骨折.使用粗丝线环扎内固定,疗效显著,无1例行髌骨切除.

    作者:陈兴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心内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效果.方法 6例慢性心动过速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RFCA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心率、心脏大小和心功能变化.结果 RFCA术后5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1例行房室结改良术后静息心室率维持在70~80 次/min之间,术后随访半年患者LVDd和心胸比率均减小,LVEF明显提高,心功能均恢复至NYHA Ⅰ~Ⅱ级.结论 慢性心动过速可以成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原发病因,RFCA术是根治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韩明华;郭涛;何燕;王俊红;赵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谱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和健康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差异,从整体上认识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心脏瓣膜病的细胞因子表达状况.方法 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病人3人,以健康人5人作为对照,应用Trizol法分别提取他们的外周血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Cy5、Cy3分别标记病人、对照组的cDNA,混合后在细胞因子表达谱芯片上杂交.结果 经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和SAM芯片数据软件的应用,获得CXCR4,RGS2和IRAK1 3种显著性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基因,均为表达上调的细胞因子基因,并对各自的作用进行归纳、分析.结论 获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图谱,并证实了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心脏瓣膜病是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临床研究该病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提供一定的方向.

    作者:王萍;蒋立虹;陈智豫;李亚雄;孟明耀;任永富;侯宗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Ⅱ期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和氟西汀的对照研究,其中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组34例(300 mg/d),氟西汀组32例(20 mg/d),共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经6 w治疗后,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氟西汀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HAMD,HAMA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分析,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头昏、失眠、出汗、食欲减退、便秘等.结论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作者:王继才;熊鹏;欧阳虹;李文昱;许秀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切开挂线治疗肛门直肠瘘1例

    病例 女,37岁,因反复肛周疼痛,粪便自肛旁流出2月入院.查:肛门外观见肛门缘4~5点位间旁开约5 cm处有一陷凹,局部有粪便残存,周围红肿,压痛明显;指检进入肛内约4~5 cm处可触及一凹凸不平陷凹,压之有脓性分泌物及稀便溢出;肛镜下见齿线附近有一陷凹.患者自述,2月前有院外痔疮手术史(具体不详),6 d后出现大出血,8~9 d出现休克症状,经我院内科治疗休克症状缓解,但仍感肛周疼痛.

    作者:杜丽萍;杨现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治疗癫痫脑损伤中的应用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大脑神经细胞群反复超同步放电引起的发作性、突然性、短暂性脑功能紊乱,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脑功能异常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成年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不能再生,不能进行自我完善.然而,从90年代神经干细胞的发现、研究到移植治疗一些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神经细胞移植已为癫痫脑损伤的治疗带来希望.目前用来诱导成为神经细胞的干细胞主要有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3种.但前两者基于伦理、法律、取材、扩增及免疫原性等方面的问题,限制了它们在临床的应用;而后者取材方便,增殖力强,可自体移植,避免免疫原性方面的问题,如能掌握将其诱导为神经细胞的条件,无疑将成为细胞移植治疗癫痫理想的细胞来源之一.

    作者:徐国卫;许虹;王廷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孕期适度铁剂干预对孕产妇贫血症的影响

    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孕产妇贫血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营养问题,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它不仅危害母亲健康,而且会对下一代产生不良影响[1].所以预防孕期贫血的发生、发展,减少对胎婴儿的不良影响及孕产妇患病率和死亡率,一直是产科医生渴盼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目前围产因索日益突出,孕期贫血成为高发因素,加之基层医院所接诊的孕产妇以农村及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大,导致孕期高危因素增多,孕产妇贫血发病率高的特点,探索我国目前条件下基层医院切实可行的合理控制孕期贫血发生的途径.现对120例孕期贫血的患者进行适度补充铁剂干预,报道如下.

    作者:班君秀;陈奇;钟己荣;粱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02例髋关节置换术分析

    背景 1997-2005年昆医附一的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数连年在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尚缺乏详尽的总结资料.方法 首先收集1997-2005年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历的资料.然后将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入院日期,手术方法等资料进行分组,编制频数表.然后用SPSS软件(11.5版本)进行逐一分析.结果 302例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年龄的92岁,年龄小的22岁.以70-79岁年龄组病人数多(92例,30.5%),其次是69-69岁组(90例,29.8%).髋关节置换病人数以80岁以上组和49岁以下组增长较快.女性病人(183例,60.6%)明显多于男性病人(119例,39.4%).从疾病分类来看,股骨颈骨折病例数多(162,53.6%),其次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8例,29.1%).从手术方法来看,人工全髋置换173例,占57.3%;人工股骨头置换129例,占42.7%.大住院天数145天,小6天.做散点图发现公元年与年髋置换数有直线关系,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二者关系,并预测2010(87,95%可信区间CI: 70-104),2015(116,CI: 93-139),2020(146,CI: 117-175)年髋关节置换数.结论 1997-2005年昆明医学院附一医院髋关节置换数在连年增长,由于人口老化,经济的发展等原因,髋关节置换术这种老年性手术产业在未来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作者:易勇;龚跃昆;刘劲松;刘卫华;张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利福平致急性肾衰竭2例报道

    利福平(RFP)一直以来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药物,同时因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也应用于对其它抗生素耐药的重症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感染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关于利福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报道增多.现复习有关文献结合本院收治的2例利福平所致急性肾损害的诊治经过,对利福平导致ARF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

    作者:白春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1例

    病例 男,81岁.于2006年4月以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6 h入院.患者6 h前大便时突然脐带周围剧烈疼痛,伴恶心及呕吐,为胃内容物.

    作者:龙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腋臭的疗效评价

    2003~2004年,我们分别用腋臭梭形切除术和S形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腋臭根治术治疗腋臭23例和19例,现对两种方式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王万志;易磊磊;李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云南省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系统架构及分析

    一、背景 云南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于2000年启动运行开始就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管理.该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从改革的起步阶段打破地方保护,引进先进技术经验和竞争机制,选择了技术质量好的计算机软件,软件及制卡公司,通过调查分析,采用劳动部核心平台作为云南省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软件的本地化基础,设计出了较先进的医疗保险管理系统软件,为新的医保保度的建立、管理创造了良了的工作条件,提高了医保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作者:张庆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10例麻疹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随着麻疹疫苗的普遍应用,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然而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又有所增加,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有了新的特点,这种麻疹流行的新变化,对麻疹疫苗接种程序提出了新的挑战.麻疹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现将本院从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经检测血清中抗麻疹IgM抗体阳性210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熊雁;杜曾庆;刘国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B细胞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超生理浓度的血浆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功能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正常糖耐量(NGT)20例为G1组;G2组为糖耐量减低(IGT)10例;2型糖尿病(T2DM)共71例,按空腹血浆血糖(FBG)值将2型糖尿病分为4组,G3组(FBG<7.0 mmol/L)13例;G4组(7.0≤FBG<10.0 mmol/L)23例;G5组(10.0≤FBG<15.0 mmol/L)18例;G6组(FBG≥15.0 mmol/L)17例.采用HOMA-IR评价IR,HOMA-β、△I30/△G30分别评价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胰岛B细胞功能,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按G1→G2→G3→G4→G5→G6组O h、0.5 h、1 h、2 h、3 h各时点血糖均逐渐升高.两两比较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点随血糖升高而胰岛索分泌有逐渐减少趋势,高峰延迟到2 h,峰值逐渐下降,两两比较显示GS-G6组明显低于G1-C4组(P<0.05).各时点随血糖升高而C肽分泌逐渐减少趋势,高峰延迟到2 h,峰值逐渐下降,两两比较显示G5-G6组明显低于G1-G4组(P<0.05).HOMA-IR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30/△G30逐渐下降,两两比较显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抑制胰岛分泌功能,血浆胰岛素浓度反而下降,HOMA-IR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从IGT阶段开始,糖负荷后早期胰岛紊分泌反应减低.从NGT-IGT-T2DM不同时期B细胞功能逐渐下降,糖尿病病人基础及糖负荷后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受损.

    作者:李美琼;丁莉;申小茜;汪建华;戈晓萍;郑志刚;邓建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宫外孕46例临床分析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才能争取良好的预后.近几年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我国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由1970年的1:167~322上升至1980年的1:56~93[1].但同时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後高,异位妊娠的确诊率也相应增加.对于典型病例临床上诊断无困难,但症状及体征不明显的非典型病侧易被忽视而造成误诊,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本文就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11月收治46例宫外孕,其中误诊1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并对误诊原因及诊断上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讨论.

    作者:陈普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急救中的应用

    自1998年6月~2005年7月间,对2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病人及6例瓣膜置换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辅助的病人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急救,25例CABG病人有2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4例术前顽固性心绞痛,除瓣膜置换3例未抢救成功外,25例CABG病人均获救治,本文回顾性总结了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经验.

    作者:邹弘麟;赵斌;蒋立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甲状腺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新进展

    甲状腺肿瘤是较常见的内分泌腺肿瘤,在总人群中的发生率为4%~7%,其中大部分为良性,但约有5%为恶性,即各种甲状腺癌.肿瘤的形成中各种原因造成促进细胞增殖和转化的蛋白表达增多、功能增强.或抑制细胞增殖和转化的蛋白表达减少、功能减弱,均可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使细胞无限制生长,细胞凋亡相对或绝对减少,终转化为肿瘤.由于甲状腺肿瘤多起病隐匿,生物学特性多变,恶性程度高低不一,极易误诊,因此需确定能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并估计预后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以建立可靠、可行的检测手段.目前已发现了许多潜在的肿瘤分子标志物,本文综述肿瘤标志物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及其潜在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作者:虞艳芳;薛元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抗房颤起搏器和普通DDD起搏器治疗阵发房颤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起搏器和普通DDD起搏器治疗阵发房颤的疗效.方法 阵发房颤患者19例植入Vitatron型或ST.JudeAFX抗房颤起搏器,21例植入普通DDD起搏器.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分别达63.11%(P<0.05),显效率分别为47.4%和14.3%(P<0.05),有效率分别为73.7%和23.8%(P<0.05).900E患者房颤负荷降低程度达58.57%(P<0.05).结论 抗房颤起搏器治疗阵发房颤优于普通DDD起搏器,可作为传统治疗方法的重要补充.

    作者:刘红明;郭涛;赵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云南医药杂志

云南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卫生厅

主办:云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