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燕华;张卫芳;刘艺华
下肢骨折患者,其手术麻醉等治疗过程中因体位的变动可引起病人剧烈的疼痛,而诱发血压急剧升高造成严重并发症[1],另外疼痛强迫体位造成麻醉操作困难[2].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对下肢骨折骨折患者手术前进行股神经阻滞作为超前镇痛[3]的临床研究,取得良好效果,病人疼痛明显减轻,主动配合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杨鑫;邓敏;卜林明;苏国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大多为暴力致伤,致伤原因多样,伤情重,多发性损伤的病人较多,常出现严重失血性休克.因此早期、快速、有效地抗休克是提高救治成功的有效措施.
作者:欧燕华;张卫芳;刘艺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植物日光性皮炎一般是指人食用或接触光感性植物后,再经日晒所引起的急性外源性过敏性皮炎,通常是发生在面部等暴露部位的一种急性皮肤炎性反应.笔者诊治11例因食用新鲜木耳所致该病的患者,现将诊治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倩希;王有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胆总管结石以往多采用外科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回顾我院近5年来对75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宝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及复方乳酸钠液对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甲状腺瘤患者45例,ASA Ⅰ或Ⅱ级,分为3组,每组15例: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组(Ⅰ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组(Ⅱ组),复方乳酸钠液(Ⅲ组).每组输液10ml/kg.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d、术后第7d抽取静脉血10ml,用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第2d三组CD3+均下降,CD8+升高(P<0.05);Ⅰ,Ⅲ组CD4+/CD8+降低(P<0.05);术后第7dⅡ,Ⅲ组CD3+降低(P<0.05),Ⅰ组CD3+恢复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各组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乳酸钠注射液相比,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利于甲状腺瘤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菲;李佳;赵光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运用MTT法测定秋水仙碱在体外是否具有抑制G422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经小鼠体内传代的G422胶质瘤细胞标本对6种不同浓度秋水仙碱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对G422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增大而呈增高的趋势.结论 秋水仙碱在体外具有抑制G422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为下一步体内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周勇;余化霖;马以骝;周厚俊;田冰锋;于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改变了气体进入下呼吸道的正常通道,由于吸入的气体不经过加温加湿及过滤作用,易造成呼吸道的损害和感染.今年来,我科采用了简易呼吸器来连接螺纹管、给氧导管、湿化管进行气道连接、气道给氧、气道湿化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套管与外界直接相通,给氧导管、湿化管直接放入套管内给氧、湿化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丽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联体婴成功分离并存活需多科室密切合作,我院自2006年9月~2007年8月收治两对胸脐联体女婴并实施分离术,术后均存活,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志伟;李超;王胤佳;周志刚;张睿;董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从1981年美国报道发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以来,人类同艾滋病的斗争已有20多年.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2007年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为3 320万人,死亡210万人.卫生部公布:截至2007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万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2 838例,死亡报告22 205例.据专家估计,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1].
作者:吴锦屏;简云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病例女性,49岁,因下腹部疼痛3年伴腹胀半年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36.8℃,P:78次/min,BP:96/60mmHg.一般情况可,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肝、脾未触及,下腹部可扪及大约20cm×13cm肿块、边界不清、质地软、有轻压痛,叩诊呈浊音.B超腹盆腔内可见一巨大包块,上至剑突下,下达盆腔,内部以囊性为主的混合回声,分布不均质、结构杂乱,液性回声内可见蜂窝状的分隔光带、充满细点状回声、轮廓线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盆腔内可见腹水暗区.
作者:张中红;寸英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糖尿病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时,除其本身病情危重外,常引发多种并发症,故其预后差,病死率高[1,2].
作者:黄新平;洪云飞;张荣华;代云红;孙琳;刘帆;杨红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是黑色素细胞痣的一种,为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其特点是范围广泛,修复治疗很困难[1],尤其是位于颜面部的巨痣,因影响外貌美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我科于2007年8月收治1例颜面部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患者,采用额部皮瓣移植修复及分期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改善外观和保持正常功能的满意疗效.
作者:朱黎;王岭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快速心律失常是急诊救治过程中较常见的一类临床急诊病症,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识别诊断并及时有效处理是对急诊医生急诊处治能力的考验.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在急诊救治过程中10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治经验,以供同行借鉴.
作者:普正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v anerial hypertension,PAH)是由Dresdale[1]等于1951年首先正式提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规定PAH的血流动力学标准是: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1mmHg=0.133Kpa),运动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30mmHg,而肺毛细血管压或左房压<15mmHg[2].自21世纪以来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在发病机制、分类、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技术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将这些新进展归纳如下.
作者:贺继刚;陈智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cajal细胞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阳性神经元在慢传输便秘(STC)大鼠结肠中的分布.方法 便秘大鼠结肠组织全层铺片和冰冻切片的NADPH-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和c-kit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结果 便秘大鼠结肠肌间丛内NOS阳性神经元分布较稀疏,数量减少,染色深浅不一,节间纤维较细小,染色较淡;cajal细胞分布极不均匀,有的视野密集,突起连接杂乱,有的视野稀少,突起不能相互连接形成网络.NADPH-d组织化学和C-kit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未发现二者的共存,但可见c-kit阳性细胞及突起存在于NOS表达阳性神经元附近.结论 STC肌间神经丛的抑制性神经递质NO可能有调节Cajal细胞的功能.
作者:王艳萍;范红;寻琳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资料与方法58例首次住院的肿瘤患者中男27例,女31例,年龄45~96岁,平均70.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0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对照组29例,2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放化疗方案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莉;张颖;许东云;李茜;汤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3年5月~2008年3月我科运用输尿管镜,在直视下行尿道扩张或内切开术,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汪建平;解忠;于跃平;金松;李松;汤祺;郭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829年Cruvcilherir首次将一个慢性腹泻患者的大肠粘膜描述其黑得像中国墨一样,当时并未命名,直到1857年德国病理学之父Dr. Rudofvirchow首次将其命名为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1].MC是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色素沉着为特征的大肠粘膜病变,表现为大肠粘膜呈棕色、褐色或黑褐色,其间可见灰白色网状、条纹状.
作者:黄红;李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出生缺陷,可影响患儿语言、智力、心理及行为发育,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危害健康.
作者:袁智云;陈琳露;李勤;张明豫;林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Menetrier病又称巨大胃黏膜肥厚症,本病系1988年由Menetrier首先提出而得名,现将我院7年来胃镜下检出的Menetrier 3例报告如下.病例1 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上腹胀痛5年,伴恶心、呕吐、消瘦就诊.查体无异常.辅助检查:腹部B超未见异常,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9.0g/L,生化检查提示,白蛋白3.0g/l.腹部CT检查提示:胃轮廓正常、胃底胃体粘膜肥厚、粗大、柔软.申请做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所见:食道正常,胃底胃体大弯侧粘膜皱襞粗大肥厚,表面息肉样隆起,表面溃烂,注气不能展平,胃窦、胃角粘膜正常,十二指肠正常.
作者:木金花;赵春芳;和树勤;白跃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