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宗;郭建;纳媛娜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于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意义.方法 将37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N组,n=18) 及完全肠外营养组 (PN组,n=19) 进行对比.EN组在术后1~2d均通过复尔凯空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液;PN组通过中心静脉给予静脉营养.2组按热量30kcal·kg<'-1>·d<'-1>,氮量为0.12g·kg<'-1>·d<'-1>给予营养.结果 ①EN组营养住院费用少于PN组(P<0.01);EN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PN组(P<0.01);EN组住院天数少于PN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术后7d:EN组营养指标均高于PN组,但2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⑨术后7d:EN组免疫指标均高于PN组,2组间比较IgM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gA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与PN支持相比较,EN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有效地改善全胃切除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改善营养状态.
作者:章谦;白松;田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盐酸氯普鲁卡因因其起效快(6~12min),时效短(30~60min),在其作为硬膜外麻醉用药时,追加剂量不易掌控,传统给药法易造成麻醉衔接性差,给患者在术中带来不适甚至疼痛,肌松效果差,让术者不满意.而靶控法能使麻醉持续有效进行,避免上述问题.本研究为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胆囊切除术寻找一种适宜的硬膜外给药方式.
作者:李永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分析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EIK细胞在体外杀瘤实验中的细胞表型变化与其杀瘤活性的相关性及为临床过继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体外诱导方法 扩增培养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个核细胞,用CCK-8试剂检测培养14d的CIK细胞对SPC-A-1和BGC-823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杀瘤实验前后CD3<'+>等6种不同表型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在与效靶比成正比的条件下,体外实验CIK细胞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杀伤率都与CD3<'+>CD4<+>,CD3<'+>CD4<'->CD8<'->细胞比例变化呈正相关(P<0.05),都与CD3<'+>CD25<'+>,CD3<'+>CD28<'+>,CD3<'+>CD25<'+>CD28<'+>细胞比例变化呈负相关(P<0.05),对SPC-A-1细胞的杀瘤率与CD3<'+>CD16<'+>CD56<'+>呈正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靶细胞抗原在活化细胞中起重要作用,测定培养细胞活化相关表型可以间接监测其杀瘤能力,为临床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运洪;侯宗柳;孟明耀;解燕华;刘莹;魏传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重型原发性脑干损伤是脑外伤中危重的损伤类型,也是急诊外科中常见的急危病种,其死亡率可达44.4%~71.1%[1].其伤后早期病情易快速恶化致呼吸心跳骤停死亡,急诊阶段及时合理的急救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急诊外科抢救54例重度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黎;盖雪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Survifin在SD大鼠神经管畸形发育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建立过量维甲酸致SD大鼠神经管畸形发育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Survivin基因、蛋白的表达和变化.结果 1.在所检测的四个时间点均有Survivin表达;2.与对照组相比较.致畸组Survivin蛋白和基因均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 Survivin可能在过量维甲酸所致大鼠神经管畸形发育中起细胞保护的作用.
作者:贺永胜;杨金伟;邓世康;郭小兵;李力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胃镜检查并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11%(1294/116327),年检出率无明显变化,但是年发病人数呈递增趋势.男女之比为2.02:1.青年组(≤44岁)中女性胃癌占47.58%,胃窦部癌占44.93%,贲门及胃底癌占7.49%;老年组(≥60岁)中女性胃癌占28.55%,胃窦部癌占47.15%,贲门及胃底癌占18.9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地区胃癌发病率无明显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胃癌发病率逐渐上升,贲门及胃底癌比例也显著升高.因此对于老年病人尤其要注意其贲门及胃底部位的检查.
作者:罗娟;李晓燕;文玉;张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腹腔镜技术用于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报道早见于1991年[1].该技术有一定难度,不仅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开腹胆道手术经验,还要掌握腹腔镜及胆道镜的技术及熟练的镜下缝合、打结技术,故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本科从2005年9月~2008年9月,对25例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均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永庆;甘平;张家骅;谭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我院自1993年7月~2010年5月,采用经腹股沟小切口手术治疗195例疝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95例,男性186例(95%),女性9例(4.8%).年龄小2个月,大10岁
作者:杨杰;刘盈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又称为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髋关节病变,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激素已明确为引起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之一,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科自2006年2月~2010年7月共收集整理有明确大量使用激素病史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例10例,并对其进行介入治疗,经过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路萍;张雄军;王永志;朱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 110例冠心病临床诊断或可疑病例在1周内先后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左右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的狭窄程度进行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 作为诊断标准,评价双源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结果 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可评价的血管比例在90%以上,与冠脉造影结果 比较的敏感性为77.4%、特异性为94.1%、阳性预测值为74.9%、阴性预测值为94.9%、符合率为91.8%.结论 双源64层螺旋CT冠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行,可作为高危人群筛选的首方法.
作者:赵郁珍;陈志东;丁绍平;胡冬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前,抗感染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正确合理地应用抗感染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1].近年来,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抗菌药给人体造成的损害已逐渐被重视,有关ADR的报道也不断增多.本文通过对我院2006-2009年发生的抗菌药物ADR进行分析,旨在研究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季佳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候群,是一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发现感染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遗传易感性和某些胃肠激素与FD的发病密切相关[1,2].2009年10月~2010年8月我们采用枳术宽中胶囊治疗FD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加茂;赵建荣;杨立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一、盐酸纳美芬的药理作用自从20世纪70年代利用放射性受体分析法证实大脑组织内存在众多的阿片受体[1,2],主要是K,μ和δ3种.并发现脑内同时存在内源性的配体亦称内源性的吗啡,主要是B-内啡肽和强啡肽,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阿片受体呈现镜像分布.
作者:徐凌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凡胸内或胸外感染均可侵入正常无菌胸膜腔引起积脓称为脓胸.常见病因为肺部炎症继发感染(>50%),其次为医源性病变,如术后并发症或各种诊断或治疗(胸穿、经皮活检等,约25%),其他为外伤性和腹部感染等.
作者:龚丽明;王东坤;何利平;杨敏;李亚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在手指接触性电烧伤中,创面容易有肌腱,骨和关节的外露.在创面上植皮不易成活,修复起来较为困难.需采用皮瓣修复,我们选用第二,三,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中,环,小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术后手指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唐宗联;李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据综合文献报告[1],恶性胸腔积液确诊后,平均存活期为3.1±0.5月,6个月病死率为84%.因此控制胸水,缓解病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晚期癌症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治疗目的.本科于2004年9月~2009年12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并药物灌注胞必佳和博来霉素,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屏;何艳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 维持性血液透析 (HD) 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目前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已广泛用于治疗肾性贫血,并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章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自2007年8月~2010年12月,疗上尿路结石4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23例,其中男29例,女43例.年龄22-51岁,平均38岁.肾结石3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其中开放手术后复发性结石2例,结石合并肾积脓2例,结石合并肾功能不全的1例.
作者:杨建江;施佳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牙龈炎是人类常见的口腔感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漱口液在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已广泛运用.我科对168例牙龈炎患者分别使用龈上洁治术结合西帕依固龈液和龈上洁治术配合0.9%生理盐水进行对照,观察牙龈出血状况的变化,以了解龈上洁治术结合西帕依固龈液对牙龈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牙周病是一种由菌斑及其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彻底清除菌斑和牙石是牙周病治疗成功的基础.而清除菌斑和牙石的基本方法是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两种,亦是牙周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马胤;艾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