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峥;李俊峰;瞿燕
临床上通常将慢性咳嗽定义为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是呼吸科门诊常见的症状,因无发热、咯血等伴随症状常被临床医师忽视,造成误诊误治[1].2005年颁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大多数文章报道了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道返流性咳嗽、鼻后滴漏综合症、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误诊误治[3],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慢性咳嗽少见报道,本文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此类慢性咳嗽给予总结报告.
作者:张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问题,本文就22例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新发病例15例,复发及难治性病例7例,诊断符合张之南、沈悌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新发病例→激素治疗2周→评价疗效→进步、无效的病例→随机进入对照组(继续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及治疗组(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介素11,25 μg·kg-1·d-1,≥3d或≤2周.
作者:张培先;龙轶;郑建平;石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机采自体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活化水平,探讨其对临床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30份机采自体血小板保存前及保存5d活化指标CD62p、CD63进行检测,对血小板输注前后进行计数,观察输注效果.结果 随着保存时间延长,流式分析CD62p、CD6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保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较输注前多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血小板输注有效率53.3%.结论 虽然保存自体血小板活化水平显著增高,但输注后仍可提高血小板数量,并有一定的输注效果.
作者:何争春;杨弘;李云涛;杨策尧;董伟群;谢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其治疗手段为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1].常由鼻部遭受外伤、生长发育过程中鼻中隔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鼻腔鼻窦巨大鼻息肉压迫等引起鼻中隔偏曲.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矫正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和骨性弯曲,使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我院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30例不同类型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称为肺透明膜病或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指新生儿出生后6h内,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进行性肺不张,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1],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多见于早产儿,也是早产儿的常见的疾病,仅约5%见于足月产儿,并发症多且死亡率较高,虽临床表现典型,但确诊需依靠X线胸片,有时早期改变不典型,需连续摄片做动态观察[2]现对我院1990 ~ 2005年收治本病患儿15例,每例患儿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且进行影像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作者:赵云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是危害妇女健康的第二大肿瘤,预防宫颈癌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来实现.我院于2010年4月引进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制片技术用于宫颈癌筛查,到2011年4月共对2146例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高级别病变病例进行活体组织检查.
作者:陈华;钱江梅;彭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218例肿瘤患者血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TK1水平.结果 肿瘤病人TK1阳性率为45.29%,健康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为5%.鳞癌TK1阳性率为26.09%,腺癌TK1阳性率为54.29%.其中乳腺肿瘤、消化道肿瘤、其它肿瘤TK1阳性率较高,分别达55.57%、62.51%、53.86%.肺部肿瘤及宫颈肿瘤的TK1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2.51%、14.3%.结论 血清TK1检测在腺癌的辅助诊断上是一个有价值的标志物.
作者:王朝敏;徐道亮;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其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使肺外脏器受损.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79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均为住院且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均符合小儿内科学第三版临床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冷凝集试验1:32以上或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的确诊病例.
作者:陆承治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 脑炎是与NMDAR的亚单位NR1相关的一种脑炎,其特点为病程呈多阶段性,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记忆障碍、癫痫发作、意识水平降低等,常伴有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呼吸节律异常.
作者:吴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慢性肺心病(简称肺心病)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精心的观察护理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并发多脏器衰竭的诱因、预防及护理讨论如下.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109例,其中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者57例,占52%,年龄~39岁,3例(2.8%),50~59岁7例(7.1%),60~69岁35例(32%),70岁以13例,68例中死亡9例,占21.8%,死亡者中脑受累高,其次为肾、脑、肾受累预后极差,病死率与受累脏器数成正比.
作者:梅文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病理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在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中有一定影响,病理科的任务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病理诊断,但由于病理诊断是根据组织、细胞等形态结构的改变并结合临床的症状、体征、相关检查资料的分析性诊断,有时还需要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分析.在日常工作中因病理报告的延迟出现临床、病理医师相互抱怨的事常有发生,有的引发患方与医师间的抱怨,有的甚至于引发医患纠纷,影响医院的形象.回顾分析近两年我院病理延迟报告的原因,望临床引起注意!共同提高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及准确性.
作者:谭永兴;李艳梅;杨丽英;闵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影像学诊断主要是通过动脉造影发现血管异常.但其存在有创性、检查时间长等缺陷.多层CT扫描成像技术的无创性、检查时间短,逐步成为冠心病无创性筛查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对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CT成像,2周后进行冠脉造影,总结如下.
作者:雷斌;汪庆伟;张家乾;王庆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头外伤常见手术之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刺激大、出血多、需用骨粘合剂等特点,使围手术期风险性增大.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患者安全、手术疗效的关键.作者总结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对89例65岁以上的老年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的麻醉处理体会如下.
作者:唐署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笔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97例均为本院2011年5月~ 2012年2月住院患者,年龄18岁~ 75岁,男女不限,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大75岁,18~75岁,平均45.23岁,平均发病时间(2.5±1.1)d;治疗组49例:男27例,女22例,18~75岁,平均46.23岁,平均发病时间(2.5±1.3)d.
作者:黄竹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非颅内占位病变性肿瘤病人颅内压增高的发病率极低,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收集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非颅内占位病变性肿瘤病人颅内压增高的3例病例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1,男,57岁,胃癌(低分化腺癌)全胃切除术后1年,术后化疗多个周期,因突发剧烈头痛1天从普外科转入我科.
作者:王参智;罗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病例某女,80岁,居民,因气促、乏力、纳差、双下肢非凹陷性浮肿2月余,加重1周入院,病程中无晕厥、黑蒙、抽搐、意识丧失及大小便失禁.体重变化不详,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余,口服氨氯地平(普罗新希)2.5mg1d/次.血小板减少病史1年余,骨质疏松病史8年余,入院时体温36.7℃,呼吸21次/min,心率28次/min,血压130/70mmHg,颜面浮肿,神志清楚,精神倦怠,反应差,颈静脉充盈,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心率28次/min,律齐,心音低钝,腹平软,肝脾饱满,双膝关节以下非凹陷性浮肿,血液分析正常,甲状腺功能示:T31.54mmol/L T4 61.2 mmol/L FT3 3.94pmol/L FT4 8.56pmol/L TSH 91.08mIU/L TG 0.13ng/ml A-TG4000.00IU/ml.腹部B超示:①肝脏回声点增粗、增强②慢性胆囊炎③脾脏测值增大④少量腹水.
作者:颜文飞;李志海;普超;王琴;田明鹤;郁茂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目前,体温监测已经成为术中常规监测项目之一,人体正常体温范围是36.5℃~37.5℃,临床上通常将核心体温(机体核心部份的平均温度)为34℃~36℃定义为轻度低体温.据文献报道,在施行外科手术中有50%~70%的患者发生低体[1].术中低体温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医务人民应高度重视围术期患者的体温变化,积极预防,及时处理.本文就围术期影响患者体温的因素及低体温的利害、处理对策作如下综述.
作者:谢玉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临床上压疮分为4期:即Ⅰ期:淤血红润期;Ⅱ期:炎性浸润期;Ⅲ期:浅度溃疡期;Ⅳ期:坏死溃疡期.压疮如不及时治疗,溃疡可发展到深层组织,侵害肌肉、肌腱和骨骼,造成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科2009~ 2011年采用smz+tmp,甲硝唑、氟哌酸联合治疗(各10片碾成细面、混匀装进小药瓶备用),对16例患者压疮疮面实施了不同方法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建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是甲状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一般起病隐匿,临床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是在不经意中发现的,因此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特别是甲状腺恶性肿瘤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据文献报道,临床确诊的结节中有5%为恶性[1].本文报道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住院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从而提高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作者:李晓豫;肖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防止剖宫产出血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预防性使用宫缩剂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2].我院对阴道分娩的产妇于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直肠外用卡孕栓1.0mg,通过加强宫缩预防产后出血,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使用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报到如下.
作者:戴芙蓉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