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uperbond粘结系统在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中的应用

李静

关键词:Superbond粘接系统, 上颌前牙, 牙列缺损
摘要:上颌前牙牙列缺损由于缺损的位置比较特殊,较为影响患者的美观、发音,甚至心理健康,是患者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科采用Superbond粘接系统直接粘接树脂牙修复上颌前牙牙列缺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4月-2014年6月期间于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上颌前牙牙列缺损患者.纳入标准:(1)上颌前牙单颗牙列缺损,缺牙时间1周至3月.(2)咬合为覆合覆盖,无反合或对刃合.(3)邻牙牙周健康,未行冠修复.纳入标准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3~63岁.按就诊先后顺序,患者依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
云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昆明地区女性HPV基因分型情况分析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常见的传播性病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或性传播方式感染人类.现在研究表明,HPV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99.7%的宫颈癌患者都可以检测到HPV DNA[1,2].HPV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为了解昆明地区妇女HPV感染及基因型分布情况,为宫颈癌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现对25522例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杨菊芬;黎曼侬;程亚蝶;何建萍;李霖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运用品管圈降低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实践效果观察

    护士锐器伤是指护士在工作时间内,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所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1].大量监测研究证实,护士是医院中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承担着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在注射、抽血、输液时均有皮肤损伤的可能[2].锐器伤是医疗护理操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主要为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针头、手术室缝针、手术刀片、玻璃划伤等.锐器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从而引起医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益严重.据美国CDC报道,美国每年医务人员约发生60万~80万次锐器伤,护士平均每人每年损伤2.88次.毛秀英等曾对北京7家医院的1075名临床护士调查,锐器伤率高达80.6%.

    作者:黄海;官雪燕;李于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各方面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便秘的困扰,临床资料显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其发病可能受到生活压力、饮食习惯、药物影响、不良生活习惯、疾病影响、情绪等因素相关,病发人群较集中于育龄期女性,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结肠功能衰竭导致排出物在肠道内传输发生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胀痛、便次减少、便量减少、便质坚硬等表现,往往得不到患者的足够重视使病情加重,可能导致肠梗阻、甚至癌变等[1].

    作者:姚永良;杨珮;保红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全胸腔镜手术在胸外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胸外伤是胸外科中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该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延误病情,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技术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胸部外伤的诊治[1.2].其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等优点,对于胸外伤治疗效果良好[3].本文对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0例胸外伤患者,在VATS下治疗50例患者,并与同期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探讨VATS治疗胸外伤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峰;代雨;付玉东;阚强波;吉红波;侯波;李明学;黄若山;赵章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35例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体会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胸闷、气急或短暂性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很多高血压患者无明显不适自觉症状,例如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或者发现高血压3级仍无任何不适主诉,亦有很多患者以并发症如脑卒中、急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而首次就诊.我科对2008年3月-2014年12月135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37例报告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引起肾积水的一种常见的尿路梗阻性疾病.2013年6月-2015年6月,笔者对37例UPJO患者实施了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骏;陈斌;刘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经济性及疗效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0月所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历105份,将其中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如呕血和(或)黑便、急诊内镜发现出血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腹痛、血压下降的患者105例分为2组.A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55.03±16.42)岁;以黑便为主要症状25例,呕血8例,呕血和黑便11例.B组6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4.25±10.04)岁,以黑便为主要症状18例,呕血8例,呕血和黑便24例.以上105份病历中十二指肠溃疡44例,胃溃疡31例,复合性溃疡11例,癌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19例(肝癌、胃癌等).入院时血红蛋白<70g/L44例、70~100g/L41例、>100g/L20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因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关灿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滤纸干血斑用于昆明地区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突变的应用性研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以G6PD基因单个碱基突变为分子基础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是我国南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云南省是我国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某些地区发病率高达13%[1].由于酶缺陷性质及酶活性降低水平的不同,在某些诱因的情况下如生时冷刺激,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和食物,其表现可以从无症状到急性溶血性贫血、核黄疸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而大多数平时可无临床症状[2,3],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本文建立了一种采用滤纸干血斑,用改良的DNA提取技术,结合PCR-膜反向斑点杂交法(RBD)的方法,对昆明地区确诊G6PD缺乏症的人群进行G6PD基因突变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琼;黎曼侬;黄烁丹;李继红;周驰;王诗丽;孙永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78例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内固定治疗已成为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常用方法,髓内及髓外固定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2].对于高龄骨质疏松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内固定治疗容易导致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骨不连,以及股骨头切割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36%~56%[3,4].虽然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但已有文献支持对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关节置换[5,7].2008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转子间骨折7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龙昆;张仲子;赵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低T3综合征与慢性心衰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外周血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2014年01月-2015年01月间住院的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入院时及经抗心衰治疗后(心功能至少提高1个等级以上)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计算入院时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级别之间、心衰治疗前后之间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以及分析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衰的患者中,低T3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4.6%,合并低T3综合征的心衰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更高(P<0.01).血清T3,FT3心功能Ⅱ级与Ⅳ级、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随心功能级别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后,随着心功能状态的好转,T3,FT3也有明显恢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FT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心衰严重程度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合并低T3综合征,血清T3,FT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心功能不全的程度负相关.血清T3,FT3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可指导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静雅;李彩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可呈现子宫颈糜烂样改变,但目前已明确“宫颈糜烂”并不是病理学上的上皮溃疡、缺失所致的真性糜烂,也与慢性子宫颈炎症的定义间质中出现慢性炎细胞侵润并不一致.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只是一个临床征象,可为生理性改变,也可为病理性改变[1].宫颈原始鳞-柱交接部受雌激素的影响,可表现为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本研究认为无临床症状表现的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者不需治疗,但出现炎性症状表现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者需行物理治疗.

    作者:李洁;高然;文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舌部异位甲状腺三例

    正常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正前下方、气管两侧,凡在甲状腺正常位置以外出现的甲状腺组织称为异位甲状腺(Ectopic thyroid gland,ETG),在临床上偶有发生,但发生频率较低,约占总人群的0.3/10万~1/10万[1],由于ETG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忽视了异位甲状腺的存在,放松了警惕性,容易造成临床上的误诊误治.探讨异位甲状腺的诊治方法,提高对异位甲状腺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非常重要.本文报道我科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3例舌根部异位甲状腺病例,本文对所见病例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探讨.

    作者:赵旋;张长彬;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对预防体温计破损及汞收集中的应用

    品管圈(QCC)是采取发动员工自愿主动组合的方法开展质量促进活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1].在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推广和应用品管圈等管理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晴;太荣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生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保洁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防范风险意识的提高,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然而早产儿机体器官形态、功能尚未成熟,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易发生医院感染,且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

    作者:王煜;张玉琼;田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盐酸溴已新与13种药物的配伍试验

    溴己新为鸭咀花碱(vasicine)经结构改造得到的半合成品,在体内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腺体,促进粘液分泌细胞的溶酶体释放,使痰中的粘多糖纤维分化裂解;还可抑制粘液腺和杯状细胞中酸性糖蛋白的合成,使之分泌粘滞性较低的小分子糖蛋白,从而降低痰液的粘度,使其易于咳出.此外,还可以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释.因此,溴己新为临床常用的祛痰药,用于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炎、矽肺等有白色粘痰又不易咳出的患者.

    作者:梁月琴;李燕华;王崇静;王珩;李仲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复方胰酶片、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或不适、胀痛、早饱、嗳气、烧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占消化门诊的20%~40%[1]以我院门诊收治的50例FD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病人同时行复方胰酶片、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肾移植受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经验

    目的 总结肾移植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36例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感染发生在术后6月之内,10例患者发生在术后6月以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1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调整或停用免疫抑制剂,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其中治愈35例患者.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多发生在术后6月内,需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等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涛;马超龙;范振磊;李益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埋藏式除颤器术后放电五例临床分析

    心脏埋藏式除颤起搏器(ICD)是快速性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防心源性猝死有效措施,术后放电是其并发症之一[1],反复放电也是起搏电生理医师极为棘手问题.本文对我院2005年来50例埋藏式除颤起搏器置入患者术后发生放电事件5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德荣;郝应禄;李燕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对止血带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剂量的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对术中长时间使用止血带的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四肢手术60例,术中需长时间使用止血带,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组麻醉诱导均为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0~4.0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0~4.0ng/ml),患者入睡后给予维库溴铵0.15mg/kg.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2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均保持BIS40~50.手术结束前半个小时停七氟醚吸入并洗脱,手术结束前半个小时分别肌肉注射地佐辛10mg(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F组),肌肉注射地佐辛10mg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DF组).观察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RSS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D组F组的躁动评分明显高于DF组(P<0.05);且D组高于F组.D组F组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DF组;且D组低于F组.3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长时间使用止血带的患者,地佐辛联合芬太尼更能有效减少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对患者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周云;原见春;卢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16例临床表现分析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异常调节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异常,引发非正常子宫出血的非器质性病变.按发病机制,功血可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和有排卵性功血两大类.前者排卵功能发生障碍,好发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后者多为黄体功能失调或排卵期出血,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无排卵性出血常造成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大,需要住院治疗.另一方面,按照发病年龄,功血又分为青春期功血和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目前,认为两者均表现为无排卵性子宫出血,但是发病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常被认为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未完善所致,而后者常被认为是卵巢中卵泡储备下降及卵巢功能衰退所致.因此,理论上年龄对功血的临床表现有重要的影响.先前许多文献主要侧重研究青春期或者围绝经期功血病人的治疗手段,较少分析不同年龄段间功血病人的临床特点[1].区分好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上更加迅速有效地治疗功血,本文拟对我院因功血为主要诊断的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病人功血临床症状的差异,以期为妇科临床急诊处理提供参考.

    作者:袁会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云南医药杂志

云南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卫生厅

主办:云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