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竹娥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是一种以雄激素过多、长期无排卵、闭经或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并往往伴有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紊乱性疾病.[1,2]其发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也不明确,因此,对PCOS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了妇科内分泌领域为复杂的研究焦点之一.近年来,众多医学工作者从遗传因素、基因因素、内分泌因素、炎性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
作者:肖彭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21例(设为GH组),轻度子痫前期16例(设为MP组),重度子痫前期13例(设为SP组);选择同期入院孕检的正常妊娠孕妇50例,设为对照组;测定2组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胱抑素、尿素氮、血清肌酐、24h尿蛋白、白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上述指标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记录并统计2组剖宫产、阴道助产、自然分娩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清胱抑素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P组血清胱抑素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GH组和MP组(P<0.05);MP组血清胱抑素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GH组(P<0.05);观察组血清胱抑素、超敏C反应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24h尿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胱抑素与尿素氮、血清肌酐、24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与白蛋白负相关(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肾功能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加强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胱抑素测定能反应患者肾功能受损情况,能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沈翠花;杨奕梅;戴芙蓉;李科珍;黄磊;康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肥胖人口不断增加,肥胖相关疾病严重影响到肥胖患者的预期寿命及生活质量[1].治疗病态性肥胖(体重指数>35kg/m2)的好方法是手术减重,但是仅靠手术不能完全达到减重病人的治疗目的,因此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个案管理模式被引入减重代谢手术患者全程护理中,该模式是以个案管理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多专业合作的综合模式,能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连续性、整体性、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2],旨在及时帮助患者改善饮食、运动习惯,减轻体重的同时减少术后营养不良及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消除患者风险,促进早期康复,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目的,本文研究个案管理模式对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为该模式的运用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继宏;周海蓉;刘莉颖;苏学媛;王梅;刘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与人体膀胱以及逼尿肌所构成的尿液张力压有所不同,基于压力性尿失禁其主要是指在咳嗽等情况下使得患者其腹内压力增加进而造成尿液渗漏等情况.依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具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其存在尿失禁等问题,且该情况随着实际患者其年纪的增加而逐渐加剧.对于产妇而言,目前相当一部分产妇在产后伴有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对于产后患者的康复以及生活品质等均带来一定影响.就现阶段而言,针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方案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而基于盆底超声技术可以有效的辅助提高治疗疗效.故而此次就盆底超声对于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脑血栓患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官腔狭窄闭塞、血管增厚及形成血栓,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1].本次针对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栓伴随下肢DVT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选择的100例脑血栓伴下肢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脑血栓诊断标准,并符合《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2],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无心、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且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作者:陈丽娟;徐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室病变引起者[1].慢性肺心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常伴有咳嗽、气短、心悸、不能平卧、痰稠不易咯出,反复发作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比较常见的就是大多数肺心病患者会出现便秘的现象.患者往往用力解便或长时间蹲踞解便,使腹腔压力和心脏负荷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和心脏耗氧量急剧增加,极易引起呼吸困难、心悸,导致心衰甚至死亡[3,4].
作者:黄竹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病例 患者,女,61岁,因“咳嗽、心悸、胸闷、气促伴乏力1周”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多年.查体:T:36.0C,P:110次/min,R:21次/min,BP:120/76mmHg,SPO2:93%,口唇肢端无发绀,呼吸尚平稳,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稍粗,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HR11O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双下肢腿围:髌骨上缘15cm处(左侧60cm,右侧59.5cm),髌骨下缘10cm处(左侧36cm,右侧35.5cm).
作者:缪英;储晓旭;李倩;翟燕芳;汪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早期DN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1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8 (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 (IL-6)水平降低且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能提高DN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微炎症状态,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缬沙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闫计;何小华;王江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病例 患者,男,50岁,因“咳嗽伴发热2月,神志不清1月,吸入异物3d”入院.患者既往脑梗后遗病史近1月神志不清意识欠清楚,3d前病人家属在给病人吸痰时,前端玻璃吸管被患者咬断,并吸入肺内.出现呛咳、少量咳血.外院胸片提示:异物相嵌在左下叶支气管.查体:体质瘦小,危重病容,高热,体温40℃,神志不清,气管插管下呼吸35次/min,双肺广泛湿罗音,左下肺呼吸音偏低.请麻醉科重新插8号气管导管,气管镜经气管导管人镜,左主支气管通畅,左侧上叶、舌叶、下叶开口通畅,未见异物.
作者:李娅;王忠平;虞涛;张丽萍;梁咏雪;姜霞;黄晔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口腔溃疡是成人口腔黏膜常见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以21 ~ 30岁期间的病人复发为频繁.溃疡形成后有较剧烈的烧灼痛,尤以接触刺激性食物时为甚.如何消除患者口腔疼痛、促使溃疡创面尽快愈合,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常用方法有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全身治疗包括应用抗生素、多种维生素和激素,但由于疗效欠佳或副作用过大而难以推广,为此,本文将开口箭用于成人口腔溃疡的治疗,并与三七胶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红;李冬芬;李昱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引起的,患儿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危及患儿的生命[1].由于胎儿PS功能主要于妊娠35~36周左右成熟,因此,NRDS一般多见于早产儿或糖尿病孕妇的婴儿,且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2].目前,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PS来治疗NRDS,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但是,现临床上更强调预防性用药.本文观察了PS在预防N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有效的预防NRDS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施建莹;周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桡动脉测压能提供准确、可靠和连续的动脉血压数据及波动,医护人员可通过观察患者准确的动脉动态血压变化及其波形的分析,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还可随时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了解患者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情况,同时进行血清钾离子测定[1],利用动脉测压管采取血标本,可以避免多次反复动脉穿刺采血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损伤,减少患者痛苦,及时迅速取得标本,减轻护士采血时的困难和工作量.因此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桡动脉测压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心脏瓣膜患者长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肝淤血和感染,导致术前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减少;术中体外循环(CPB)引起凝血机制和血液功能的变化,所以围术期易发生出血倾向,加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需行抗凝治疗,在服用抗凝药的同时如果抗凝药量控制不好会加重出血;另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通常会采用肝素配制的动脉冲洗液持续加压滴注,以保持动脉穿刺针的通畅,这样就会造成拔除动脉穿刺针时压迫止血困难.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898例,根据纳入标准,我们选取其中216例患者进行系统分析,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敏;皮静虹;付琼芬;陈跃清;李建琼;张娟;邓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的储存器官,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释放多种脂肪因子,如:瘦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diponectin,APN)等.其中脂联素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保护性脂肪因子,血浆APN的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演变有关[1].低脂联素血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2003年Yamauehi等[2]首次在人骨骼肌细胞中克隆出2种脂联素受体基因,分别命名为脂联素受体1 (adioponectinreceptor 1,AdipoRl)、脂联素受体2(adioponectinreceptor2,adiPoR2)基因.本文将对APN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年士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宫颈癌是妇科第三大致死性肿瘤,2012年,全球大概有527 600新发病例,大约有265 700人因此死亡[1].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95%以上的宫颈癌组织中含有高危HPV基因[2].目前为止,已发现200种以上HPV亚型,其中大约有60种感染人类生殖道,根据它们致癌能力不同,分为低危或高危HPV亚型[3].不同型别HPV分布存在地域性差异,不同型别的HPV致癌机制、致病能力也不尽相同[4].明确一个地区HPV流行的主要型别,可以根据感染型别预测病变进展,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医生做到早诊早治,还可以为科研人员研制有针对性的基因疫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杨菊芬;何建萍;罗胜军;李霖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是肾脏受到外界各类因素引发的肾实质性慢性损伤,患者因此出现肾脏萎缩,属于肾功能不全严重的表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复杂,主要与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和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有关[11.慢性肾功能衰竭会对机体的各器官与系统造成影响,体内电解质、酸碱及水出现紊乱,造成各系统的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所以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进行改善是提高患者疾病期生存质量的关键,我院对既往收治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前列地尔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和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颌面部系身体暴露部分,容易遭受各种外伤,由熊抓伤在诸多颌面部致伤原因中较少见[1],国内至今仅有少量个案报道.因熊抓伤有其特殊性,熊抓伤时具有对头颅及颌面部组织撕拉与冲击伤的力量[1],导致损伤较重,常需行多次手术,甚至伤愈后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或者是残疾,给患者带来永久性痛苦.本文对我院耳鼻咽喉科自2014年-2017年期间收治6例颌面部熊抓伤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家广;文强;何学齐;何晓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孕前优生检查是通过评估和改善计划妊娠夫妇的健康状况,减少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从而达到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2018年我国孕前保健指南提出孕前优生检查项目包括健康教育及指导、常规保健、必查项目、备查项目四大部分,其中9个备查项目中第2项为TORCH筛查.近年来,关于TORCH感染的研究及报告均显示TORCH感染能导致胎儿流产、死胎、早产、先天畸形等.有报道显示,对TORCH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可避免患者孕前或孕早期感染这些病原体造成母胎损害[1].因此,孕前及早发现TORCH感染十分重要.
作者:何军晶;姚颖杰;汤虹芳;王丽君;郭珊;阳照君;高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随着安慰剂效应的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起,现代医学开始了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它要求医务工作者转变工作核心,临床医生不仅要了解病史、诊断疾病,同时也应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出发,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有效的找到疾病的症结,处理好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如今广大的不孕不育患者群体因为传统思想压力而产生焦虑、抑郁,因此更需要心理支持疗法给予帮助,故本文将心理支持疗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已期为广大(IVF-ET)同仁提供心理干预方面的参考.
作者:王惠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人工流产术是妊娠14周以内用手术终止妊娠的方法,是具有一定创伤性的手术操作,手术时间虽短,但仍然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和感到恐惧.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的要求和认可度不断提高,门诊小手术的无痛麻醉已广泛普及,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不仅能使患者术中安静无痛,而且能大大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现对2018年1月-2018年7月之间我院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业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病例 患者,男性,59岁,主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于2017年8月2日入院,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年前于我院心内科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2次/min,律齐,心音低顿,腹平软,未触及肿物.辅助检查:胃镜,1、食管下段癌?2、胃窦粘膜隆起性质待查.取材病检示:食管中分化鳞癌;胃窦部中分化腺癌;头胸腹CT示:食管下段管壁增厚、官腔变窄,食管癌可能;颅脑、双肺、腹腔未见转移征象;心脏彩超示:室间隔基底增厚,左室侧壁矛盾运动,射血分数:58%.
作者:吕向阳;刘超;马明生;李轶峰;杨勇;董司增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