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史源;马宁;韩俊峰;丁梅;刘蕾;郑虹
背景:肝硬化是长期慢性肝损伤纤维化的结果.目前除了肝移植外尚无其他有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对策.因此,我们研究了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无静脉转流条件下猪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经验.方法 选取40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供受体各20只,通过建立无静脉转流条件下猪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变化,探讨围手术期相关处理对模型建立的影响.结果 20只无静脉转流条件下猪劈离式原位肝移植受体中,18只巴马小型猪于术后1~2小时顺利脱机拔管并于当天麻醉清醒,术后第2天正常进食水,3只受体猪术后第3天因腹腔感染死亡,术后5天存活率为65%.与无肝期前相比,无肝期受体猪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增快〔平均动脉压(mmHg):58.5±8.2比105.3±10.0,中心静脉压(cmH2O):2.17±2.11比5.51±4.06,心率(次/分):151.3±16.0比121.9±8.8,均P<0.05〕.与无肝期相比,新肝期时pH值显著下降,K+浓度和乳酸浓度显著升高〔pH:7.307±0.083比7.514±0.071,K+浓度(mmol/L):5.86±0.71比3.36±0.28,乳酸浓度(mmol/L):6.53±1.54比3.39±1.03,均P<0.05〕结论 猪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结果波动大,应通过无肝期快速补液、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尽量缩短无肝期时间,有助于劈离式肝移植手术的成功.
作者:付建峰;高伟;刘蕾;陈静;沈中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在世界范围内肝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五位,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疾病[1].肝癌易复发和转移,预后效果差,研究表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存活率仅为30%~40%[2].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逐步演变恶化的过程.
作者:王冠文;杨爽;张全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研究背景:尽管将转基因猪的肝脏移植入狒狒体内获得了受体长达7天的生存记录,但其存活依然受到血管重建后立即发生极其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及继发的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李亚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器官移植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多种移植外科术式的探索、器官保存方式、排斥反应、免疫抑制以及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等,需要进行大量不同类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5年9月14日,适值欧洲器官移植年会之际,郑虹副院长带领邓永林主任、蒋文涛主任、高伟主任、史源、宋卓伦6位医生访问欧洲同种移植物组织库(EHB),与组织负责人R. JASHRI教授举行座谈会(图1),交流双方各自在心脏瓣膜及血管的保存方面的经验,对国际间合作达成初步共识,会后R. JASHRI教授带领大家参观了组织库,此行对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组织库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史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唯一的根治性手段.自1963年Starzl教授实施世界上第1例人体原位肝移植术以来,历经50余年发展,肝移植手术技术已不断成熟.然而,肝移植仍然面临免疫排斥反应、器官保存、胆道并发症[1]、肝再生等突出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大动物肝移植模型是不可缺少的实验基础.
作者:马宁;淮明生;刘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1 遗传特性分类实验动物根据其遗传特性分为近交系、封闭群、突变系和杂交一代.1.1 近交系:近交系也可称为纯品系.是采用兄妹交配获亲子交配的方式连续繁殖20代以上,其基因纯合度可达98.6%.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治疗方法的疗效在一些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动物模型中得到研究.然而,联合细胞疗法背后潜在的协同增效机制还不是很明确.
作者:刘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前,小肠移植是公认的唯一能够治疗小肠功能衰竭的方法[1].自从1964年Detterling完成首例临床小肠移植以来,小肠移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展.根据小肠移植登记处新公布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13年2月2日为止,全球82个移植中心共对2699例患者完成了2887例小肠移植.
作者:杨洋;沈中阳;宋红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人群的比例逐年上升,脂肪肝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措施.
作者:王振;杨涛;李世朋;张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非转流条件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技术难点及经验,为肝移植研究提供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标准化程度高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于2015年2月至2015年6月在非体外静脉转流条件下建立猪原位肝移植术模型.监测术中动物的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监测动物无肝期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1天、3天及7天的存活率.结果 共建立27例非转流条件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冷缺血时间为(125.3±20.4)分钟,无肝期为(20.6±2.3)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178.7±26.3)分钟.与无肝期前相比,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发生急剧变化,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pH值及剩余碱显著下降〔CVP(cmH2O):1.52±0.33比5.83±0.58,MAP(mmHg):52.34±5.73比94.53±7.87,pH值:7.31±0.03比7.40±0.02,剩余碱(mmol/L):-8.34±3.7比0.64±2.02,均P<0.05〕,心率、血清K+水平则明显上升〔心率(次/分):148.00±7.74比92.00±9.64,血清K+(mmol/L):4.82±0.52比4.13±0.37,均P<0.05〕.门脉及腔静脉开放后,血流动力学及代谢紊乱逐渐恢复正常.实验动物无术中死亡现象,术后3天及7天的存活率分别为96.3%和88.9%.结论 维持无肝期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尽量缩短无肝期时间以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是非转流条件下成功建立猪原位肝移植的关键.
作者:杨洋;淮明生;韩俊峰;高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为改进大鼠肝上下腔静脉(SHVC)重建技术,缩短无肝期时间,提高肝移植存活率,研发微型快速对接磁环.方法 120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两组,磁环组(n=30),使用磁环进行SHVC重建;缝线组(n=30)使用7-0血管线连续缝合做SHVC重建.两组肝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均选择Kamada双袖套法进行重建.结果 磁环组大鼠SHVC重建时间、无肝期及手术时间均较缝线组显著减少〔肝上下腔静脉重建时间(分钟):0.91±0.24比10.4±2.11,无肝期时间(分钟):5.63±0.65比17.76±2.51,手术时间(分钟):36.02±8.02比49.38±12.06,均P<0.05〕.磁环组30只受体大鼠中29只存活超过7天,28只存活超过30天;缝线组30只受体大鼠中25只存活时间超过7天,22只存活超过30天(P<0.05).结论 肝上吻合口病理及电镜扫描均提示磁环组肝上吻合口愈合良好.微型磁环快速重建技术,为大鼠肝移植术中肝上下腔静脉重建提供一种新型、简单稳定的方式,明显缩短无肝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难度.
作者:史源;杨涛;张全胜;张威;刘蕾;邓永林;郑虹;潘澄;沈中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是研究移植免疫学常用的实验模型和重要手段[1-5].从1964年Abbott等[6]首次成功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开始,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心脏移植模型建立方法,其中以小鼠和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为常用,颈部和腹部为主要移植部位.
作者:何莹;宫念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器官移植是20世纪人类伟大的成就之一,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标志性学科,是一个国家医药生物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纵观历史,动物实验在器官移植医学的建设和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器官移植学的基础.
作者:刘蕾;郑虹;沈中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由于各种理化因素或炎症长期反复作用于肝脏,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增生和肝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和沉积[1],称为肝纤维化.如未及时对其进行控制和治疗,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活质量[2].
作者:张迪;张全胜;张雅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纵观历史,动物实验研究能够促进生物医学的进步与发展[1].近年来,随着动物保护运动的兴起,保护动物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动物实验面临着伦理学挑战,是否应该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利用动物进行实验的问题引发争议[2-4].
作者:王辉;郑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随着临床肝脏移植的飞速发展,科学家迫切需要建立合适的动物肝脏移植模型,从基础科研角度解决瓶颈问题.小鼠因其解剖生理与人类相似(与大鼠相比,小鼠有胆囊而大鼠无胆囊),而且小鼠的H2系统也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相似.
作者:张全胜;田英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1 实验动物健康巴马小型猪30只,雌雄不限,12月龄以上,体重为30~35 kg,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2.1 麻醉及体位:供受体术前均禁食24小时,禁水12小时.经臀大肌注射戊巴比妥钠30 mg/kg、地西泮0.4 mg/kg、阿托品0.03 mg/kg行基础麻醉.
作者:高伟;史源;马宁;韩俊峰;丁梅;刘蕾;郑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