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玲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特点、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76例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中大部分病人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年龄偏大,机体免疫力低下;病人有定期到医院静滴抗生素史、气管插管等各种可能的诱因;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耐药率低,敏感性高.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多发生于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病人以及具有各种可能诱因下的病人中,合理治疗,可减低病死率.
作者:卢又瑛;蒙锦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乙酰胆碱能运动神经元与肌肉接头处突触功能障碍性自身免疫疾病,其发病与机体免疫系统关系密切,主要累及骨骼肌等器官,表现出骨骼肌极易疲劳、活动后加重而经休息或积极药物治疗可部分恢复功能.
作者:陈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椎管减压后侧棘突骨块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1例腰椎不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采用关节突后侧棘突骨块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X线片示恢复伤椎高度、形态及矫正后凸畸形满意.随访6个月~3年,无神经损伤发生,无死亡、无内固定失败及并发症.患者术后的椎管面积、JOA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中出血量为(295.5±50.4)ml,优良率为90.20%.结论 椎管减压后侧棘突骨块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可有效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解除患者症状,且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农丕地;刘江山;周永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33例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为7.71%,均为输卵管妊娠.此次异位妊娠发生部位与前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手术方式有关.术中发现有77.78%盆腔粘连或输卵管炎症.结论 输卵管炎和盆腔炎及治疗方法是重复异位妊娠的重要原因,异位妊娠必须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术后加强抗炎.
作者:杨颖;陆启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A)-G308A多态性与风湿热(RF)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对112例RF患者和112例对照人群的TNFA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①TNFA三种基因型(TNFA-308GG、TNFA-308GA、TNFA-308AA)中带有等位基因A者与RF的易感性相关,且这种相关性与A数量呈正相关(比值比OR分别为1.93和11.73);②带有TNFA-308A等位基因的女性患RF风险较男性更为明显(OR分别为3.83和1.41);③带有TNFA-308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与RF临床表型的发病风险亦相关(P<0.05).结论 TNFA-G308A多态性与RF易感性相关,且该多态性可调节RF临床表型的发病风险.
作者:谌焕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冠心病的病死率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占首位,在发展中国家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WHO已将心血管疾病列为未来全世界的主要死因.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抗栓治疗贯穿冠心病各种治疗的始终,包括急性心肌梗死(MI)的溶栓、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等,目前对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案方面要求更为严格,笔者就近年来冠心病的规范化抗栓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宋仁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从校园行政的角度,提出衡量辅导员执行力强弱的四个维度,围绕这四个维度对当前影响高校辅导员执行力弱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并对如何提升辅导员执行力展开进一步的思考.
作者:黄乙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管置入灌洗引流治疗以累积腹膜腔为主要表现的重症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以累积腹膜腔为主要表现的重症胰腺炎病例,治疗以腹膜透析管置入灌洗引流为主.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渡过急性炎症反应期,出现重症胰腺炎后期并发症共38例,经后续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腹膜透析管置入行腹腔灌洗引流能在创伤更小的基础上治疗重症胰腺炎,能够顺利地帮助病人渡过急性炎症反应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韦邦宁;浦涧;汪建初;马日海;陆涛;吴贤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48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顿服,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得分并检查肺功能、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症状得分、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后干预组、对照组及两组相比,FEV1、FEV1%及IL-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短期辛伐他汀治疗能改善COPD患者临床症状及降低CRP水平,但不能改善肺功能及降低IL-6水平,辛伐他汀对COP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仍未明确.
作者:陈植涛;唐盛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从医学院校的实际出发,探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规律.认为医学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要善于抓好五个基点,即语文学习过程应当具有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和反思五项核心特征.
作者:巴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桂西山区鼻咽喉结核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32例鼻咽喉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32例中鼻咽结核12例,口咽结核10例,喉及喉咽结核10例.X线检查发现65.63%的患者有结核肺部表现,同时19例在确诊前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 鼻咽喉结核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多样性,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龙红兵;覃继新;刘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肺栓塞合并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74例,均经CTPA确诊为肺栓塞,其中30例患者合并有胸腔积液,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3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74例患者中,40.54%(30例)诊断为胸腔积液,其中20.00%(6例)右侧,10.00%(3例)左侧,70.00%(21例)为双侧;83.33%(25例)为小量积液,16.67%(5例)为中量积液,无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积液均为渗出性.结论 胸腔积液为肺栓塞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未确诊的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需警惕肺栓塞.
作者:王丰;孙雪皎;黄柬;何明光;袁焱;蓝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磨牙由于严重磨耗,造成合龈距离小,修复通常采用桩核冠修复,即先行成各种形式的桩核,然后再制做烤瓷全冠[1],然而,一些老年患者牙体严重磨耗,同时牙根细小或弯曲,不能形成足够高的桩核,修复体固位困难.
作者:陶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产妇分娩时,因会阴部撕裂伤或侧切缝合,产后会阴出现局部水肿、疼痛,对产妇造成诸如:产后康复欠佳、母乳喂养效率低甚至导致排便困难等.为减轻产妇的痛苦,本院采用自拟经验方--消肿止痛汤治疗会阴肿痛,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蒙淑珍;钟洁;谭莉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这对护理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者:浦洪琴;吴荣敏;黄世宁;黄秀峰;周庆辉;黄何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临床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超声的表现.结果 56例患儿均可探及多个肿大肠系膜淋巴结,18例分布于脐右侧,11例分布于脐周,15例分布于右下腹,12例分布于右下腹及脐右侧.4例可见下腹部肠间隙少量积液.结论 腹部高频超声检查,是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徐丽芳;廖新红;杜阳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桂林市乡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桂林市首批乡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学员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30份,获得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为99.21%.结果 桂林市乡镇卫生院医师对培训的选用教材、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课程安排、临床技能培训、培训管理等均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培训后学员的职业素质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能有效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师的整体素质.
作者:马维红;李琦;杨丽莎;龙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15例胸腔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时使用人工血管转流的处理经验,分析上腔静脉及其分支人工血管转流手术的技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胸腔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手术经验、受侵血管包括上腔静脉和(或)左右颈内静脉.结果 15例患者接受了不同类型的人工血管转流手术,包括右颈内静脉与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8例、左颈内静脉与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4例、左及右颈内静脉与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3例,人工血管转流均应用Gore-Tex人工血管,共应用人工血管18支,直径8~12mm,所有手术均成功进行,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生存时间长者达3年.结论 人工血管转流上腔静脉及其分支手术,是胸腔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手术治疗中重要方法,正确及时地应用可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消除上腔静脉综合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石磊;韦成信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关节镜是近年来应用于关节疾患和损伤的一种新型诊疗器械.关节镜术是一种比较安全实用的新技术,它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切口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功能好等优点,改变了传统手术创伤大、关节功能恢复慢等缺点,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韦丽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护同步全程服务的责任制管理模式在普外病区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292人次(对照组)与2009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298人次(观察组)作对比,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功能制排班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医护同步全程服务的责任制管理模式排班.制定评分量表每月评价护理质量的效果,并将各项考核指标的均值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各项护理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缺陷发生率、三基考核达标率、患者满意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医护同步全程服务的责任制管理模式在普外病房实施过程中,密切了医患、护患、医护的关系,护理缺陷明显降低,提高了医护工作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医生、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能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病区护理管理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作者:覃美凤;梁惠芳;莫喜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