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概况

丁燕玲;赵应斌

关键词:宫颈肿瘤, 端粒结合蛋白质类
摘要: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与结合蛋白组成的复合体称为端粒.其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染色体降解、融合、重组和丢失.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苷酸蛋白酶(RNA),其作用是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的重复序列并接到染色体末端而维持其长度.除生殖细胞和少数造血细胞外,正常体细胞的端粒酶处于失活状态,当端粒酶被激活时,不断合成端粒重复序列DNA,补充细胞分裂时缩短的端粒,导致细胞无限增殖、永生化、转为恶性.研究表明,人类70%~95%的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增高,而癌旁或正常组织端粒酶无或低表达[1~3].故端粒酶作为目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而倍受关注.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占中国女性癌症的第二位.端粒酶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现就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的关系予以综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法在传染病学见习课的实施体会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医学教学的要求,右江民族医学院传染病学见习课试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将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体会总结报告.

    作者:覃雪英;覃后继;周耀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32例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2例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临床资料.CT检查示:鼻咽癌复发茎突前后间隙均受累及25例,侵犯颅底伴骨质破坏17例,并侵犯海绵窦及颈内动脉7例,鼻窦受侵犯6例.24例行前后鼻孔填塞鼻腔、鼻咽止血,7例填塞止血难以控制,行颈外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25例抢救成功(78.13%),拆除填塞物后未再出血,5例未拆除填塞物自动出院,5例病人因用力咳嗽或擤鼻,再次发生出血,需要重新填塞,2例死亡.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引起组织硬化及血管损伤,复发鼻咽癌组织容易糜烂、坏死导致大出血.伴有张口困难者及鼻腔粘连者止血困难,可行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黄金忠;佟威;邹冰;李潮;赵海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体会(附14例报告)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分脑内型及脑外型,大多为脑内型,只有少数为脑外型.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治疗难度和预后差别均很大.我科自2004年12月~2008年10月手术治疗各种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4例,现结合文献作一总结.

    作者:刘桂彪;陈家康;黄河清;文超勇;陆建吾;郑捷敏;薛建荣;李学东;陈鸿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广西百色市祈福高中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为制定适宜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百色市祈福高中高一学生实施短期的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用相同的问卷在干预前后随机抽取学生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后共发放问卷496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63.20%提高到干预后的77.97%(P<0.0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较干预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 在当地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苏蓬勃;李俊;邱玲;韦救;梁建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鼠胰岛分离纯化实验研究

    目的 介绍一种大鼠胰岛分离纯化方法.方法 SD大鼠和Wistar大鼠共10只,以0.05% Ⅴ型胶原酶胆管灌注,经消化后用葡聚糖(dextran)不连续密度梯度法纯化胰岛.DTZ和AO/PI染色检测纯度及活性.结果 胰岛收获量为(930±168)个,Ⅴ型胶原酶灌注及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可获得纯度高、活性好胰岛.结论 以0.05%的胶原酶胆管灌注消化的方法可得纯度高、活性良好的胰岛.

    作者:刘杰;陈谦;翁俊;喻亚群;谭李军;王安阳;刘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79例油漆工人过敏性鼻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油漆工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易感因素以及与工作环境的关系.方法 对279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油漆工人,主要从事油漆喷涂操作,有明确吸入致敏原史;过敏性鼻炎组血清总IgE阳性检出率高于非过敏性鼻炎组(P<0.01).结论 血清总IgE测定对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油漆工人是变应性鼻炎的好发人群,采取积极主动的防护措施,及时有效的抗过敏治疗是当前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凌天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病的临床分析

    结核病是艾滋病常见和先发生的机会性感染之一,随着HIV感染的流行,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在回升.HIV感染者感染结核杆菌后,结核病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0倍[1].为了解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的认知水平和防控能力,现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感染性疾病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病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梁翠玲;吕善东;刘蓉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曲安奈德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使用曲安奈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近5年诊治的49例(56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及激素治疗资料,治疗组(27眼)术后使用曲安奈德及短期口服泼尼松龙;对照组(29眼)单纯口服泼尼松龙.56眼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分析术后葡萄膜炎复发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有14眼出现前葡萄膜炎复发,其中治疗组6眼,复发率为22.22%;对照组8眼,复发率为27.5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使用曲安奈德眼部注射治疗,在减少全身使用激素的情况下亦可获得较轻的术后炎症反应、较少的并发症和减少葡萄膜炎的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作者:阳昇;陈光胜;李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气管插管在治疗儿童急性喉炎喉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在治疗儿童急性喉炎合并Ⅲ度及以上喉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监护病房(PICU)收治儿童急性喉炎45例,其中Ⅱ度喉梗阻21例(47.67%),Ⅲ度23例(51.11%),Ⅳ度1例(2.2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6例(35.56%).患儿均选用较正常年龄对应管号小1~2号导管行经口气管插管.插管指征:Ⅲ度喉梗阻经雾化及静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短期症状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存在威胁生命的呼吸衰竭15例;Ⅳ度喉梗阻1例,其中1例在院外行气管切开.结果 除2例为院外气管插管带入外,余患儿插管过程均顺利,操作时无窒息.患儿插管后均行呼吸机机械通气,带管时间平均3.2天(24h~10天).所有患儿拔管后常规使用经鼻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2L/min,平均1.8天(6h~3天).初次拔管失败者1例.患儿均好转出ICU,1周内无再次入ICU,平均住ICU天数2.73天(1~10天).结论 在雾化及静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不缓解的情况下,气管插管治疗可用于急性喉炎所致严重喉梗阻,多数情况下可取代气管切开成为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黄赛虎;谢敏慧;张庆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对急性梗阻性尿外渗的观察与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急性梗阻性尿外渗的诊断价值,并初步了解其发生机制.方法 对48例因急性梗阻而引起尿外渗形成肾周包膜下积液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引起肾周包膜下积液患者为输尿管结石的急性梗阻.结论 超声检查能对输尿管结石的大小及部位、肾积水、肾周积液程度及部位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林忠超;何立红;唐妍;钟文乐;梁喜霞;刘燕;刘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降脂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临床验证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降脂效果.方法 对50例确诊为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患者予休息、饮食控制,选用强心剂、利尿剂、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加上晚饭后顿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续用药12周.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12周后,患者的TC、TG和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HDL-C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C、LDL-C达标率分别为58.00%和62.00%.结论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的降脂效果,且安全副作用小.

    作者:杨朝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血样采集管对全血微量元素测定的影响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血样采血管对全血Cu、Zn、Ca、Mg、Fe五种元素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分别用肝素钠抗凝管、EDTA-K2抗凝管和空白真空采血管各留取全血2ml,进行Cu、Zn、Ca、Mg、Fe五种元素测定,以评价不同抗凝管对全血五种元素测定的影响.结果 肝素钠抗凝管和空白管比较各元素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EDTA-K2管与肝素钠管结果比较Cu、Ca、Mg、Fe四种元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Zn元素结果明显增高(P<0.01).结论 EDTA-K2抗凝管对Zn元素测定结果影响很大,所以不能用EDTA-K2抗凝管留取样本进行全血五元素测定.而肝素钠抗凝管与空白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可以推荐使用.

    作者:梁廷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抗甲状腺药物与升白细胞药物联用的观察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与升白细胞药物联用对预防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作用.方法 将204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在ATD治疗的同时加用升白细胞药物,B组单纯使用ATD,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发生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例数及病情好转例数.结果 A组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率少于B组(P<0.05),两组病情好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ATD治疗的同时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可使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降低,且对甲亢疗效无影响.

    作者:吴标良;韦华;何明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 240篇论文反剽系统防控结果分析

    目的 遏制不端学术行为.方法 用清华大学所提供的<科技期刊不端学术文献检测系统>对<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 240篇来稿上机进行检测甄别,绿、黄、橙、红四色表示其文字复制比率.结果 绿色255篇(占20.57%),黄色575篇(占46.37%),橙色141篇(占11.37%),红色269篇(占21.69%).结论 不端学术文献检测系统是一个强有力的检测工具,论文刊登前经此系统筛查,意义重大,能防止大量的信息垃圾进入刊物与网络,提高所刊论文的可靠性.<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大多数稿件符合检测标准,仍有相当部分论文文字重合率过大,必须引起编辑的高度重视.

    作者:梁光铁;钟琳;陆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3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大型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操作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31例大型听神经瘤均经CT和MRI扫描确诊,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大型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面神经和听神经的功能评估.结果 肿瘤全切除23例(74.19%),次全切除8例(25.81%).面神经解剖保留24例(77.42%),术后2周功能保留21例.听神经解剖保留6例,术后2周功能保留2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较好方法,对面神经、听神经可获得解剖与功能的保护,明显降低并发症与病死率.

    作者:张勤;顾建军;高广忠;鲁峻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对13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50例正常人进行SF测定.结果 乳腺癌术后未复发组SF含量为(79±63)μg/L,与正常对照组(69±65)μg/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复发局部转移组及术后复发局部伴内脏/骨转移组SF含量分别为(183±156)μg/L和(312±155)μg/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乳腺癌患者病情越接近晚期,SF含量越高.结论 SF测定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监测疗效、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露;张木坤;余小青;张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概况

    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与结合蛋白组成的复合体称为端粒.其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染色体降解、融合、重组和丢失.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苷酸蛋白酶(RNA),其作用是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的重复序列并接到染色体末端而维持其长度.除生殖细胞和少数造血细胞外,正常体细胞的端粒酶处于失活状态,当端粒酶被激活时,不断合成端粒重复序列DNA,补充细胞分裂时缩短的端粒,导致细胞无限增殖、永生化、转为恶性.研究表明,人类70%~95%的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增高,而癌旁或正常组织端粒酶无或低表达[1~3].故端粒酶作为目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而倍受关注.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占中国女性癌症的第二位.端粒酶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现就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丁燕玲;赵应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我院2009年西药处方点评总结分析

    目的 总结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分析门诊处方整体规范性、用药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的西药处方点评工作内容做一个总结性调查,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关于处方的标准,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处方规范性总体表现良好,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比较合理,但书写商品名现象较普遍.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工作,很好地监督指导门诊医师的处方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但仍然要加大对门诊处方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作者:郑力航;邱星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IV/AIDS合并恶性肿瘤14例化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及护士的自我防护措施.方法 对14例HIV/AID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实行保护性隔离,给予心理支持,严密观察和护理化疗不良反应,做好职业防护.结果 14例患者中9例好转,3例死亡,2例转回当地医院治疗.结论 由于护理措施得当,未发生职业暴露及交叉感染.有效的护理使病人能坚持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覃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分层管理方法在压疮监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层管理方法在压疮监控中的效果,以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在全院设置护理部压疮管理组、大科护士长、护士长及病区质量管理小组、病区护士4层,界定并强化各层人员职责,采用分层管理方法,对压疮进行监控和管理.对分层前(2007年)与分层后(2008年)压疮的年发生率、压疮预报率等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实施分层管理后,年压疮发生率由分层前的0.09%下降到分层后的0.013%.结论 分层管理方法能很好地开发人力资源,增加护士对压疮的监控管理热情,提高护士的管理意识,从而整体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作者:谭秋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