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聋哑精神病患者的接触技巧与护理

杨芳;付锐

关键词:聋哑精神病患者, 接触技巧,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与聋哑精神病患者的接触技巧与护理.方法:分析9例住院聋哑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运用接触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操作顺利实施.结论:聋哑精神病患者护理有其特殊性,运用接触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福利院1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儿的护理

    目的:对福利院1例患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合并压疮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在做好做好各项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的疗效观察.方法:使用按压膀胱法,强化训练患儿自主排尿,定时刺激训练患儿的排便功能,协助患儿加强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知觉训练等逐步恢复患儿的双下肢功能.结果:2周后,患儿恢复自主排尿,2个月后,患儿恢复自主排便,压疮痊愈,双下肢恢复感觉,能扶着走动.结论:对患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合并压疮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常规护理结合康复护理训练,能减少后遗症,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龚翔;孙孝菊;张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可必特(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抗炎、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治疗5天,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肺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及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来恒;陈建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60例外科治疗探究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临床正确治疗方法,为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6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患者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记录,得出结论.结果:6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内固定未出现折断、松动以及脱落等现象.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作者:宋云飞;陈小鲲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日本床上移动介护技术中人体力学的应用

    人体力学是应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和有关的定律以及相关的机械运动原理,研究人体产生的各种活动的科学.正确、适宜的人体力学为既可减少自身体力消耗和疲劳,防止肌劳损,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减少患者痛苦,保证患者安全、舒适[1].笔者于2010年9月赴日本冈山学习了日本的介护技术后,在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床上移动介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介绍日本移动介护技术及探讨移动介护技术中人体力学的应用.

    作者:易国萍;朱小英;宋小青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浅谈聋哑精神病患者的接触技巧与护理

    目的:探讨与聋哑精神病患者的接触技巧与护理.方法:分析9例住院聋哑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运用接触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操作顺利实施.结论:聋哑精神病患者护理有其特殊性,运用接触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芳;付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60例患者静脉滴注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的耐受性和依从性观察

    目的:通过静滴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疼痛发生情况及患者的耐受性、依从性.方法:从住院的患者中抽取低钾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使用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补充钾(对补钾量较多的患者,也可在先使用3~5瓶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的情况下,剩余钾由10%氯化钾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补齐);对照组:使用10%氯化钾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置成0.3%的浓度进行滴注.结果:对照组中,有9例出现疼痛,占45%,无疼痛的占55%,2例被迫停药10%;在观察组中,有9例出现疼痛占15%,无疼痛的占85%,1例被迫停药占1.67%.结论:使用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补钾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明显优于10%氯化钾稀释溶液.

    作者:孟庆平;武京学;卢文彩;高新;武书娴;孟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分析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

    药学心理学是以药学、心理学作为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通过非药物自身信息对患者进行刺激,以获得治疗效果的学科.通过将药学管理与疾病诊断、临床治疗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药学技术的服务质量,也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本文对药学保健过程中药学心理学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不断提高药学心理学的重视程度,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所致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所致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2010~2012年收治的58例脑出血所致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BI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价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提高脑出血所致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秦胜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心绞痛患者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90例,常规治疗+银杏叶提取物干预;对照组90例,内科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Bcl-2表达的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Bcl-2水平均明显上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发作;其机制与上调抗凋亡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赵志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联合应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份在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治疗的121例毛细支气管炎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组(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1例,比较两组雾化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体征消失所需时间平均为(5.0±2.3)天,临床症状消失所需时间平均为(4.7±1.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作者:高真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泌尿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对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40例合并糖尿病的非急诊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经综合治疗未出现感染及高代谢综合征等合并症.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泌尿外科围术期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崔光华;钟秀宏;刘;兰;张春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精神科患者由于其疾病性质的特点,相对于其他临床科室所存在的护理风险更多、危害更大.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精神科在护理风险评估方法和护理干预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作者:许兰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奥氮平合并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奥氮平合并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96例广泛性焦虑分为奥氮平合并劳拉西泮治疗组52例和单用劳拉西泮对照组4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2、6周末的HAMA总分和因子分都有明显降低,随着疗程延长各降分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治疗组6周末HAMA总分和躯体焦虑因子分降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奥氮平以小剂量为主,劳拉西泮用量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则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奥氮平合并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具有增效及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

    作者:赵勇;陈红玉;鲁晓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为2013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8例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他们住院期间对其实施标准化、全面、系统化整体护理,并按照护理路径标准程序实施.结果: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治疗护理效果.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疗效好坏除与手术技术优劣有关外,还与术后护理密切相关.通过精心护理,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恢复良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俭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开封地区护士心理健康、生存质量相关性调查

    目的:调查开封地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采用WHOQOL-100量表中文版、心理健康量表(PHI)、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开封8所医院310名护士的心理健康、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做相关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生存质量方面,与常模比较,6个领域和总健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性领域4个领域,在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独立性领域、性生活、休闲娱乐活动5个层面护士得分均低于常模,其他高于常模(P<0.05和P<0.01).②心理健康方面,在躯体化、抑郁、焦虑3个方面护士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和P<0.01).③焦虑方面,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开封地区被测试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对其生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护士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护士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使护士能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情绪更好的进行工作.

    作者:符娟;张富松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氯沙坦与胺碘酮联用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复律后房颤复发率及左心房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观察氯沙坦与胺碘酮联用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复律后房颤复发率及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氯沙坦与胺碘酮联合组)56例和对照组(胺碘酮组)54例.观察用药后转复情况、随访1年复发情况及左心功能情况.结果:1.用药后7天观察组复律的有53例,转复率94.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1年,观察组中复发的有5例,复发率9.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中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49.1±2.23(%),治疗后60.2±3.14(%),两组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与胺碘酮联用控制慢性心衰合并房颤复律后房颤复发率及左心房功能的临床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凯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以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全院住院精神病患者做调查,并以SPSS17.0做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胸腔积液,与贫血、肺结核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两者的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生与器质性疾病尤其是结核以及贫血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比例较高.在临床处理中需经常关注精神病患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检查,同时需改善伙食、增加锻炼等.

    作者:方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精神型肝豆状核变性脑CT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症状首发或主要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脑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脑CT、化验等临床确诊或遗传病史明确的患者脑CT检查资料,结合临床对脑CT表现征象进行分析.结果:21例HLD脑CT表现中,均有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10例伴尾状核对称性低密度,3例累及丘脑,5例有脑萎缩改变,累及大脑白质有3例,1例同时累及双侧丘脑及脑干.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的脑部CT具有特征性,有助于准确快速做出初步诊断,减少诊断的时间及误诊率.

    作者:陈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健康教育现状与持续改进

    目的:通过了解、分析我院精神科健康教育的工作现状和不足,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策略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深入精神科病房和门诊,分别与患者、患者家属、护理人员进行访谈、并发放健康教育问卷表,对我院精神科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调研.结果:精神科病房和门诊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虽然均不同程度开展了健康教育工作,但存在健康教育工作管理不规范、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不足、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缺乏评价体系等问题,与患者和家属及社区群众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结论:医院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社区资源,发挥健康教育主阵地作用,强化精神专科健康教育的内涵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外延,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力度,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就诊患者及家属和周边社区群体的健康意识和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能力.

    作者:杨玲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

    目的:分析与探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接受围术期药学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用药方法.对于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用药合理性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以了解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药学干预的价值.结果:采用围术期药学干预的观察组其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的用药合理性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药学干预,对于患者预防术后感染、促进身体康复、降低住院费用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熊志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