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62例2~3岁孤残幼儿气质类型调查报告

王季鸿;凌伟;罗圆

关键词:气质, 福利机构, 孤残幼儿
摘要:目的:为了解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2~3岁孤残幼儿气质类型及特点,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孤残幼儿教养,以防儿童行为问题产生.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2~3岁孤残幼儿80例,采用Carey制定的经张劲松等修订的幼儿气质测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气质类型分布以中间偏易养型多占45.16%、易养型占25.81%、启动缓慢型占20.97%、难养型8.06%.结论:目前,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2~3岁孤残幼儿气质类型易养型儿童比例低于社会儿童,而中间偏易养型和启动缓慢型儿童的比例又高于社会儿童,对她们的教养应有别于正常幼儿的养育方式,需因材施教,才能大限度地促进她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淮北矿区1632例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安徽淮北矿区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发病情况,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提出对策.方法: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矿区人群进行GERD症状及危险因素问卷调查,按反流病诊断问卷(RDQ)评分定义,总积分(Sc)≥12分者归为GERD组,对Sc<12分设为非GERD组,并对两组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共计调查1 632例,GERD患病率为27.76%,男女比例为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3,P<0.05).35岁以上人群GERD患病率较35岁以下人群明显增高(P<0.05):不同工种的在职人员患病率统计显示,井下采煤工患病率高39.95%;地面洗煤工次之(31.99%),后勤机关人员低(9.16%).GERD组中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及喉炎、咽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发生率均高于非GERD组(P<0.01);长时间接触煤灰,年龄,肥胖,吸烟,进食过饱过饥,食辛辣食物,饮烈性白酒及不定时大便或便秘等均是GERD危险因素.结论:淮北矿区人群GERD患病率较高,且多种危险因素与反流密切相关,开展健康宣教,指导饮食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十分必要.

    作者:董小妹;丁萍;温俊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带状疱疹48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带状疱疹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治疗与护理措施,并观察疗效.结果:48例中44例痊愈,4例好转,1例遗留小瘢痕,3例遗留局部轻度神经痛.结论:带状疱疹护理的重点是皮肤护理和神经痛的护理.良好的心理护理、科学的饮食干预和积极地健康教育也是带状疱疹重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高美玲;罗荆琴;胡小琴;杨凡;张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洛沙坦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作用探讨

    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用洛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共52例,观察该药逆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全部病例选自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的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WH01999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伴有左室肥厚(左室重量指数:男> 134g/m2,女> 120 g/m2)[1],并剔除继发性高血压、有明显心力衰竭、近一年有心肌梗死、有严重肝功能、肾功能不全者、对该药过敏者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共入选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0±7)岁,平均体重指数(21.6±2.9),病程5~17年.

    作者:陈钱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性自我防卫能力司法精神病鉴定54例分析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性自我防卫能力的评定.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54例案件进行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受性侵害者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多,且程度越重,性自我防卫能力越差,中度精神发育迟滞以上患者92.9%为无性自我防卫能力.结论:精神发育迟滞者由于智能低下、人格发育不成熟以及本能意向控制差等,容易成为犯罪分子性侵害的目标,呼吁监护人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注意引导和监管,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作者:玄桂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诊病房留观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调查急诊科留观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为临床提供相应的医疗和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一般调查问卷法,以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以量表中各因子均分作为指标.结果:急诊病房留观患者家属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方面与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t =6.24,5.16,6.40,6.44,2.05,2.81,P<0.01);女性家属比男性家属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及强迫情绪(t=2.09,2018,2.84;P =0.049,0.032,0.005);患者家属配偶易产生焦虑与偏执情绪(t=2.08,2.09,P<0.05);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家属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属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t =2.02,2.49;P <0.05).结论:对急诊留观患者家属必须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磊;薛丽;张文蔚;陈贻华;蒋廷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浆乳酸水平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急性期血浆乳酸水平与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34例符合ALI诊断标准的患者于入院时、入院后第2天和第5天早晨抽取桡动脉血和肘静脉血各8 ml,测定血浆乳酸、CRP,并设健康对照组.结果:血浆乳酸水平、CRP水平在实相监测点均同步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浆乳酸水平与CRP呈正相关(P<0.01);器官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浆乳酸水平、CRP水平高于器官功能正常患者(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ALI病情进展及预后与血浆乳酸水平、炎症反应密切相关,ALI患者监测血浆乳酸水平,能反映炎症反应的程度,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有效措施.

    作者:潘佳佳;刘微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50例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根据瑞典学者Brunnstrom提出的脑血管意外运动障碍的评定方法,1个月后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基本痊愈90人 .(60%),显效105人(70%),有效144人(96%),无效6人(4%).结论: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黄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两种不同拔甲方式在甲周炎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拔甲方式治疗甲周炎的效果,为临床改进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年来需要拔甲治疗的甲沟炎患者2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对照组106例.治疗组用线剪+持针器(血管钳)做部分拔甲处理,术后凡士林油纱条包扎,根据创面出血情况术后1天或2天换药,以后每1~2天换药1次.结果:术后换药2~4次即可,可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对照组用清创包行全部拔甲术,术后创面大,出血多,操作不当易至甲床损伤.术后换药时间长,一般15 ~20次,20~30天新趾甲全部长出才能停止换药.并且换药不当容易导致甲床感染而致霞甲.结论:线剪+持针器(血管钳)部分拔甲治疗甲周炎可减少损伤,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可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疗效可靠.同时能有效避免传统治疗方法中由于治疗时间长而可能出现的继发感染.

    作者:黎孔琼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临床疗效.方法: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氯沙坦组(对照组)和氯沙坦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4周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用药后FPG、餐后2小时血糖、HbA1c较用药前均有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UN、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用药后SBP、DBP较用药前均有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DN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聂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层综合医院精神疾病误诊原因的分析

    目的:探讨基层综合医院精神疾病误诊原因,减少误诊发生,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调阅我院近两年所有住院病历,检出在基层综合医院门 诊或住院治疗后来我院住院,按CCMD -3进行再诊断,经治疗临床痊愈出院的误诊患者48例.结果:9例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障碍和18例神经症误诊为躯体或器质性疾病,7例精神分裂症误诊为神经症和失眠症等.结论:基层综合医院精神疾病误诊原因可能与医学模式的未转变、知识结构的欠完整、重检查轻问诊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开展不理想等有关.

    作者:魏晓平;管耀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心理卫生进社区对居民心理干预前后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索心理卫生进社区对居民心理干预前后效果的比较研究.方法:建立一个有一定人口规模的社区做为研究基地.使用儿童行为量表(教师用)(RUTTER)、一般健康问卷(GHQ)、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上海市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晓率调查问卷、精神卫生基础知识问卷(自编)来对社区居民进行施测.结果:社区居民经过心理干预后其知晓率比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心理卫生进社区对居民进行心理干预后可促进其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作者:常向东;陈勇;金霞芳;徐燕;李岗;陈文军;张萍;吴王辉;庄奕;李瑾;徐亚安;张春连;许媛媛;万齐勇;黄金新;熊清考;伍雪莲;许燕;王方红;王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针刺中药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98例体会

    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壮年患者多见.该病由急性结肠炎症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成.一般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常伴有黏液或血便、里急后重、腹痛,或大便呈先干后稀等症状.由于病情缓慢、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患者往往精神倦怠、面色萎黄,遇凉及油腻食物加重,呈现出脾胃虚弱生化无权之象,患者多合并有胃脘痛或不适,故本病是以脾胃为中心,兼及大小肠的多部位、复杂病变.笔者1994年5月至1999年9月运用针刺结合中药汤剂口服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田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民族食道癌96例的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赤峰市巴林左旗食道癌患者发病与民族的差别.方法:选自2001 - 2010赤峰市巴林左旗医院内窥镜下确诊“食道癌”96例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后,两次胃镜复查.结果:在第一次行胃镜检查6个月后,再次复查胃镜,除有1例死亡(蒙族),其余均健在.1.5年后复查结果发现只存活7例(汉族3例,蒙族4例).结论:食道癌发病以蒙族患者居多.

    作者:高艳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通外科拟实施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参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整体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及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甲状腺大部切除的患者进行护理,能够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起到较重要的作用.

    作者:曲智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集体心理治疗合并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位患者随机分为集体心理治疗合并喹硫平治疗组(研究组)和仅采用喹硫平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时间为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主观舒适度(SWN)简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PANSS的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WN各因子分均有提高,其中研究组总分及精神功能情感调节、社会适应分量表得分与治疗前差异显著;治疗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情感调节、社会适应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集体心理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还能明显改善患者在治疗中的主观舒适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作者:白慧丽;蒋继敏;刘会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实践精神科临床路径护理——1例伤人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实践临床路径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进各种护理措施,特别心理护理的实施,有效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方法:对1例在入院前有杀人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到出院的各不同阶段,按临床路径护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护理.结果:患者在本院住院至出院共37天,很好的配合完成各项治疗及护理,无出现伤人毁物行为,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逐步消失,自知力逐步恢复,能正确讲述疾病的表现,对精神疾病知识有全面的理解.结论:表示出院后要继续配合治疗,并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习、工作.

    作者:赖水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合理处方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药品安全有效地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方法筛选出2010年120天的处方进行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结果:在抽查的16 182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处方178张,不合理用药情况占1.1%.结论:合理用药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作者:张桂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上海市62例2~3岁孤残幼儿气质类型调查报告

    目的:为了解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2~3岁孤残幼儿气质类型及特点,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孤残幼儿教养,以防儿童行为问题产生.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2~3岁孤残幼儿80例,采用Carey制定的经张劲松等修订的幼儿气质测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气质类型分布以中间偏易养型多占45.16%、易养型占25.81%、启动缓慢型占20.97%、难养型8.06%.结论:目前,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2~3岁孤残幼儿气质类型易养型儿童比例低于社会儿童,而中间偏易养型和启动缓慢型儿童的比例又高于社会儿童,对她们的教养应有别于正常幼儿的养育方式,需因材施教,才能大限度地促进她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王季鸿;凌伟;罗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严重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心理及护理

    目的:探讨严重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对策.方法:运用深入访谈及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结果:严重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主要心理特征包括:自卑感(10.5 ±0.20),抑郁性(12±0.44),焦虑(26 ±0.12),负罪感(18.5±0.43).结论:医护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向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及社会支持,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早日回归社会尤为重要.

    作者:耿忠琼;熊玲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英德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5年来出生缺陷监测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各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和统计标准,对英德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医疗单位内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54.1/万,出生缺陷监测的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出生缺陷监测发现排前5位的缺陷的类别是胎儿水肿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第1孕次产妇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第1孕次者.结论: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提高产前检查的技术水平,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吴志群;叶丽华;龙碧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