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梅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及患者对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已演化为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为一体的专业化的复杂工作.护理工作性质上的变化,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临床护士的人力配置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患者安全、护士的身心健康与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是我国大部分医院的普遍现象,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如何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使护理工作适应临床需要是护理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更加合理地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即合理设置护理单元、调节各班次的人员配置、缩小班次间衔接的缝隙、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才能保证护理质量的稳步提高,满足医疗工作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
作者:李翠霞;林盈芝;李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采用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EBH-Ⅳ微波治疗仪对鼻丘部、鼻顶部及下鼻甲进行微波热凝治疗.术后每月复查1次,均随访观察1年.结果:全部病例在术后次日,喷嚏、鼻痒、清涕、头痛等症状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鼻痒及喷嚏改善为明显.术后1年,显效56例(71.79%),有效22例(28.21%),无效0例,复发5例,复发率6.41%.结论: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时间短,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是变应性鼻炎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建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有冲动行为史的流浪精神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因毁物入院28例,因冲动伤人入院17例,因影响公共秩序人院12例,因纵火入院2例,因自残入院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结果:住院期间对照组发生冲动行为22例,其中冲门19例,伤人1例,毁物1例,砸玻璃1例.干预组发生冲动行为5例,其中冲门4例,毁物1例.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冲动行为可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提前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冲动行为.
作者:周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专业联合干预对社区COPD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促进社区COPD患者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住院治疗COPD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自我管理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家庭访视的形式,实施医疗、护理、心理、药理、营养等多专业合作式干预方式,每月定期上门随访进行病情诊治、康复训练指导,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前和随访6个月末,分别采用肺功能测定仪、呼吸问卷(SGR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定两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结果:随访前,两组肺功能、SGRQ和SCL - 90总分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大肺活量(L)、1秒用力呼气量(L)、1秒用力肺活量(%)及呼气峰值流速(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2、2.70、3.41、2.54,P均<0.05);SGRQ和SCL -90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52、2.87,P均<0.05).结论:多专业联合干预能够有效地稳定COPD患者的病情,提高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身心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胡宝泉;杨焕清;刘希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更年期妇女的保健与防护是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方法:2008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妇科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城区380例更年期妇女的自我保健与防护知识、信念、行为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常见症状预防知晓率24.6%,伤害防范意识拥有率64.6%,自我保健预防率46.5%.结论:无工作单位的更年期妇女接受保健教育的力度不够,有待各级卫生部门和社区居委会对更年期妇女加强指导,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黄亚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进展2004年,中国政府根据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的发病和治疗现状,为了着力解决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率低、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肇事肇祸率高的问题,利用中央转移地方支付的财政资金,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自治区除外)的城市、农村各建立1个示范区,启动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即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和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达到建立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有效机制.主要工作内容是:①登记、评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入组;②随访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③免费向有肇事肇祸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④应急处置患者;⑤免费紧急住院治疗.到2010年底项目示范区已经扩大到160个市(州)的671个区县,理论覆盖人口6.95亿,实际覆盖人口3.30亿.2010年1~11月底,113个示范市(州)进行精神科诊断复核与危险行为评估116 816例,登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档立卡114 021例,定期随访及康复指导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67 520例,601 814例次.对有危险行为倾向且贫困的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共完成24 592例,其中难治病例1968例,常规治疗病例22 624例,对有危险行为者提供免费应急处置6 370例,6 856例次,免费收治有危险行为且贫困的住院患者4 827例,4 903例次,解锁救治关锁患者255例.
作者:熊日先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问题.方法:采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调查,并将SCL - 90调查结果与常模对照分析研究.结果: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数显著高于常模.低支持状态占61.62%.结论: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作者:王志国;胡军;谭翠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胸廓或肺动脉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多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本组老年肺心病患者均伴有右心衰竭,而且右心衰竭反复出现,病程长,逐年加重,多次入院等特点.
作者:陈立;韩喜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2007年11月-2011年6月房颤治疗144例,首次胺碘酮针150mg,于10min内静脉推注,同时口服胺碘酮片0.2g/次、3次/d,继之再用5~10mg/kg(约300 ~600mg)静滴维持,连续10d.如心房颤动转复者逐渐减量用药,以往未服用胺碘酮者200mg,3次/3d;以往持续服用者可酌减为200mg,1~2次/d.持续性房颤于复律前3~5天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及口服阿司匹林,若复律成功则继续维持抗凝3~5天,若不成功则停用肝素.阵发房颤者就诊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静滴1次后按上述剂量给予胺碘酮药物复律.结果:复律成功者118例,成功转复率81.94%.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复律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苏德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甲硝唑与穿心莲片联用治疗牙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甲硝唑与穿心莲片联用治疗牙痛26例,对照组单用甲硝唑治疗牙痛2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2%,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硝唑与穿心莲片联用治疗牙痛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刘丽莉;司继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后正确使用镇痛泵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应用一次性自控镇痛泵,并妥善固定.重点观察呼吸和血压,做好心理护理.结果:镇痛泵的使用获得满意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泵内药物的种类、含量、作用及毒副作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瑞盈;刘俊杰;刘玉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部队训练伤的科学护理与处置方法.方法:对训练伤者的受伤部位、原因、处置等进行分析.结果:软组织挫伤、骨折、关节扭伤、腰肌劳损、擦伤占全部训练伤的75%,采取骨折同定、复位、清创缝合、消炎、止痛等处理.结论:部队卫生队对常见训练伤中的轻伤可对症处理,严重伤要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作者: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精神科护士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其承受的压力更大.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及良好的干预措施对减缓其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1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1.1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面对精神异常者,常常要面对辱骂、攻击、破坏、逃跑、自伤、自杀等.导致护士高度紧张、担心自身的安全.在临床工作中,要求精神病患者的一切活动均不能脱离护士的服务视线,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才能基本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安全.这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造成护士身心疲惫.一般表现为工作满意度低下、热情及精力不足、疲劳、睡眠障碍、逃避,更严重者出现耗竭感、慢性疲劳、躯体疾病、情绪失控、问题不断、退缩、喜怒无常[2].
作者:刘娟;原琳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为减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39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以护理记录中记录到的攻击行为发生情况为准.结果:发生攻击行为110例,攻击行为史、离异及独居等是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高度重视人院评估,对有攻击行为史、独居及离异患者应重点进行干预.
作者:聂永卿;张智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精神科住院病房的管理,已从封闭式管理逐步转变为开放式管理为主的护理模式,病房的设置也逐渐倾向家庭化、去医院化,患者的住院环境逐步宽松,患者家属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中来.这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无疑是有帮助的,但给病房的管理也带来新的课题.由于缺乏精神卫生知识,有些家属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怎么协助医生和护士;有些家属过度干涉医务人员的治疗护理.
作者:胡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利培酮对大鼠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及脂肪细胞上葡萄糖转运蛋白( GLUT)4表达的影响,探寻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影响糖代谢的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氯氮平组(20mg · kg-1·d-1)、利培酮组(2 mg·kg-1·d-1)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在第1、14、28天分别检测FPG、FINS,计算ISI,在第28天处死大鼠分离获得脂肪细胞内外膜,用Western - blot法测量大鼠脂肪细胞内外膜上GLUT4的含量.结果:基线时各组大鼠的FPG、FINS、lSI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14天后,氯氮平组大鼠的FPG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氯氮平组大鼠的ISI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8天时,氯氮平组的FPG、FINS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SI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利培酮d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大鼠脂肪细胞内外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量均较空白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氮平影响外周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外周组织GLUT4的表达.利培酮对糖代谢的影响没有氯氮平明显,两者机制可能不同.
作者:徐晓津;王高华;王惠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也给直接照料者带来身心压力.目前尚无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特效药,所以,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精心护理十分重要.1 老年痴呆症的定义老年痴呆症又称老年记忆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疾病,并伴有脑组织特征性病理改变.起病潜隐,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主要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
作者:潘文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副反应,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79例服用阿立哌唑治疗后产生的常见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其副作用主要有失眠、焦虑、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结论:阿立哌唑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少且轻,护理人员容易忽略对其副反应的细心观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后果,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古俊蕊;郑玉红;杨静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精神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所以,大力开展防治工作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精神疾病的治疗现状1.1易误诊脑器质性疾病多伴有精神症状,易误诊为精神病,甚至常有因延误治疗而导致死亡者.由于脑器质性疾病较为复杂,诊断确有一定的困难.精神疾病早期多有一定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如能尽早明确,对提高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有重要意义[1].
作者:刘宪芝;朱金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及时实施正确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1流行病学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6% ~ 20%,男性多于女性.有关文献报道,每年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占非外伤性截肢患者中的50%以上[1].临床资料报道,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相关,糖尿病病程5年、5~10年及10年以上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2.6%、23%和66.7%[2].
作者:刘兰芝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