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结合盆腔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孙宏;张企雯

关键词:中药, 慢性盆腔炎, 注药治疗, 附件包块, 妇科常见病, 单侧或双侧, 注药方法, 月经失调, 已婚, 炎性包块, 盆腔积液, 盆腔插管, 临床症状, 疗效满意, 宫颈糜烂, 妇科检查, 阴道炎, 多发病, 子宫, 资料
摘要: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于1999年1月`2000年4月采用中药结合盆腔插管注药方法治疗本病6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60例中,年龄23~46岁;病程0.5~10年;已婚并生育者48例,已婚未孕者12例.临床症状为下腹坠胀痛和牵拉感,劳累及性交后加重,白带增多,月经失调,尿频,尿急等症.妇科检查宫颈糜烂者26例,阴道炎16例,单侧附件增厚19例,双侧附件增厚18例,子宫压痛16例,触及单侧附件包块4例,双侧附件包块2例,B超提示盆腔积液43例,单侧或双侧炎性包块6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疗效观察

    笔者从1993年开始自拟洋参蛭蝎片治疗缺血中风,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诊断标准按《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CT明确诊断.为观察之便,按肌力六级分类法将病情分成轻、中、重三型.轻型仅有口舌歪斜,或偏身麻木,患侧肌力在4级以上(含4级);中型口舌歪斜,伴语言蹇涩,患侧肢体肌力在2~3级(含2级);重型口舌歪斜,语言蹇涩,甚至失语,患侧肌力为0~1级(含1级).排除标准为:神志昏迷,不能自行口服药物者;有严重合并症者,如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原有肢体运动障碍者;发病已超过4个月以上者.所有病例均为我院1997年6月~2000年6月的门诊或住院病人.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两组情况见表1.

    作者:康承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39例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非典型的哮喘,它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而无明显的呼吸困难和喘息.笔者近年来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方法,单纯用中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39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39例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小13个月,大8岁;病程短5个月,长4年;大多数病例有反复使用抗生素及止咳药物史,少数病例有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史.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1992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标准,并随访1年以上.

    作者:高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药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及流血时间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在药物流产后对阴道流血量及流血时间的作用.方法:将106例药物流产患者分为加服中药的治疗组69例及不服中药的对照组37例.结果:两组比较在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长短上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药物流产后应用中药能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

    作者:李晓燕;谭露;刘文凤;秦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观察

    贺普丁是近年开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新药,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疗效肯定,两者一起应用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ALT反复升高超过了6个月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0~56岁,平均43.6±8.2岁;病程11~23年.平均17.8年.肝硬化的诊断参照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病毒性肝炎专题委员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作者:张诗军;陈泽雄;黄必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头痛16O例

    自1995~2000年,笔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头痛16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60例中,男68例,女92例;年龄小24例,大75岁;病程短2个月,长20余年.其中神经血管性头痛89例,高血压头痛28例,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15例,外伤头痛32例.辨证均以肝气郁结为主,兼肝郁化火者16例,兼气血虚弱者63例,兼痰湿者16例,兼淤血者23例,兼外感风寒者12例.2治疗方法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川芎各15g,甘草、枳壳、白芍、香附、陈皮各10g.兼肝郁化火者加黄芩、知母、栀子、龙胆草、牛膝各10g;兼气血虚弱者加党参、黄芪、熟地、当归各10g;兼痰湿者加半夏、白术、天麻、茯苓各10g;兼淤血者加桃仁、红花、地龙各10g;兼外感风寒者加葛根、羌活各10g,细辛3g.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隔3天后开始下一疗程.

    作者:张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推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0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自1997年6月以来,笔者应用推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41例,女19例;年龄小19岁,大65岁,以25~45岁为多(49例);病程1天~6个月38例,6个月~1年15例,1~5年7例;有外伤史者52例,有受凉史者5例,无明显原因者3例;腰痛合并臀膝部疼痛者19例,仅有腰痛者41例.

    作者:陈洪福;张静;井夫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活血法在血虚证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血虚一证治疗多取养血为法.笔者自1993年以来,在辨治以血虚为主要表现的多种病证同时,常配合运用活血法,以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获益颇多.兹举验案如下.1病毒性心肌炎吴某,男,28岁,1997年8月25日初诊.半年前患感冒后出现心悸不宁,头晕乏力,而色无华,失眠,病初曾住我院,诊为病毒性心肌炎,频发室性早搏,给予参麦注射液、能量合剂等静滴,口服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平片,0.15g,q8h等治疗.住院期间心悸改善,早搏偶发.出院后病情时有反复,或轻或重.诊前半月因劳累过度,前症复现,查心律不齐,闻及早搏每分钟3次,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结代,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部分ST-T改变.治疗取调补气血,活血养心法.药用炙黄芪、党参、阿胶(烊)、麦冬、鸡血藤各15g,炙甘草、全当归、参三七、川芎、炒白芍各10g,酸枣仁、生地黄、丹参各20g.每日1剂.经服14剂药后,患者偶觉心悸,头晕消失,精神、体力明显改善,能入睡,心电图复查已恢复正常.原方继进20剂,诸症消失.后嘱予归脾丸调理善后,随访至今,病未复发.

    作者:王国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55例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盆腔炎55例,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5例,年龄22~58岁.月经后感染11例(20.0%),产后感染29例(52.7%),放节育环后感染5例(9.0%),人工流产术后感染8例(14.5%),绝育手术后感染2例(3.6%);病程2个月~5年.均有经期流血时间延长,下腹坠胀,腰酸,白带量多且腥臭味.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确诊.2治疗方法中药治疗:赤芍12g,当归、蒲公英、银花、丹参各15g,败酱草、牡蛎30g,三棱、莪术、红藤、红花各10g.加水300~400ml,浸泡1~2小时,煎至药液余100~150ml.将煎好的药液晚睡前经肛灌肠(药液温度以25℃~30℃为宜).每日1剂.依据临床症状加减,经期流血多者加仙鹤草、益母草;腹痛重者加制乳香、延胡索;下腹坠胀甚者加香附、郁金;腰酸甚者加川芎等.

    作者:侯孝坤;侯云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骨仙丸加减治疗骨质增生病14O例

    笔者从1994~2000年,以自拟骨仙丸并随证加减治疗骨质增生140例,收效明显,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40例中,男56例,女84例;年龄小41岁,大75岁;干部87例,工人29例,农民24例;腰椎48例,颈椎46例,膝关节42例,跟骨骨刺4例;病程6个月以上108例,10年以上32例.诊断标准按《中医伤科学》有关诊断治疗标准[1].2治疗方法自拟骨仙丸;狗脊、骨碎补、川断、木瓜、萆各15g,淫羊藿、独活、木香、制川乌、制草乌、川牛膝、当归、秦艽各10g,鸡血藤5g,白芍20g,细辛3g.用法:上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为9g,每次1丸,1日2次,温开水或清酒服下.也可改汤剂,加开水1500ml,熬至300~450ml,每次100~150ml,1日3次内服,30天为一疗程.药渣可加白酒炒热外敷患部,1日1~2次,每次20~30分钟更佳.

    作者:项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六神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56例

    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六神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5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般资料156例中,男90例,女66例;年龄10岁以下123例,11岁以上33例;病程2天.均有流行病史及与腮腺病人接触史,均有发热,一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无并发症.2治疗方法根据年龄大小,口服六神丸5~8粒,每日3次,同时取10粒六神丸研细加少量米醋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次.3疗效标准治疗后腮肿及疼痛发热消失,精神转佳,食欲增加为痊愈.

    作者:黄淑华;于方英;蒋洪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手法配合主动练功治疗膝痛症24例

    笔者对临床几种常见病因所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及伴有关节活动受限,梭形肿胀,无力等症采用手法治疗,并配合主动练功,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0~82岁;病程长者2年,短者3个月;发生于增殖性骨关节炎者10例,髌骨软化症4例,髌骨骨折术后6例,髋部骨折经骨牵引等保守治疗后4例;单侧21例,双侧3例.主要症状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膝关节无力.体检发现膝关节梭形肿胀,膑周有压痛点,不同程度的股四头肌萎缩,关节活动时有弹响等.X线检查示:不同程度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征象,应用临床常用的Lg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1]评分为40~50分10人,30~40分9人,20~30分4人,小于20分以下1人.

    作者:陈晓伟;戎永华;杨成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健脾和胃汤治疗化疗后食欲减退30例观察

    食欲减退中医称纳呆或纳少,是恶性肿瘤化疗后常见的胃肠道副反应之一[1].笔者运用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9~63岁,平均54岁;肺癌8例,乳腺癌8例,胃癌4例,直肠癌2例,结肠癌2例,白血病2例,恶性淋巴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舌苔薄白2例,苔白腻26例,苔黄腻2例.

    作者:陈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68例

    笔者用局部穿刺冲洗,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6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68例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18~65岁;病程短3天,长3年;有急性创伤史者46例,慢性劳损者22例.均有膝关节肿胀、疼痛,浮髌试验阳性.屈膝活动60度以内者16例,90度以内者32例,90度以上者20例.

    作者:谭光宪;李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136例

    1992~1999年间,我们采用加味大柴胡汤为主治疗急性胰腺炎13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36例中,男87例,女49例;年龄小14岁,大83岁,平均45.8岁;病程长7天,短4小时.其中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72例,胆总管结石15例,胆道蛔虫9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拒按,发热,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舌质红或绛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或脉弦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所有病例均符合《现代内科学》中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1].

    作者:史一成;袁明;费树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木香流气饮新用举隅

    木香流气饮出自《医宗金鉴》,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橘皮、半夏、丁香皮、沉香、木香、肉桂、白芷、香附、草果、苏叶、青皮、大黄、枳壳、厚朴、槟榔、蓬术、麦冬、大腹皮、木瓜、木通组成,集补气行气、燥湿化痰、导滞利尿、活血等诸药于一方.笔者用此方治疗某些疾病因气机不畅者,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1高血压病邓某,女,62岁,1985年10月诊.患高血压病10余年,自觉头晕心烦,四肢麻木,伴胸闷腹胀,常服西药以降压、扩管及中药以镇肝清热、熄风潜阳,血压仍波动在29.26~21.28/17.29~13.33kPa.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硬,查血压30.59/17.29kPa.按气血升降失常,气与血并走于上之眩晕治疗,投以小剂量木香流气饮原方,药量均为5g.服药5剂后,血压降至17.29/11.97kPa,再投5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患者血压一直稳定在正常范围.

    作者:胡兴利;王晓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药结合盆腔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于1999年1月`2000年4月采用中药结合盆腔插管注药方法治疗本病6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60例中,年龄23~46岁;病程0.5~10年;已婚并生育者48例,已婚未孕者12例.临床症状为下腹坠胀痛和牵拉感,劳累及性交后加重,白带增多,月经失调,尿频,尿急等症.妇科检查宫颈糜烂者26例,阴道炎16例,单侧附件增厚19例,双侧附件增厚18例,子宫压痛16例,触及单侧附件包块4例,双侧附件包块2例,B超提示盆腔积液43例,单侧或双侧炎性包块6例.

    作者:孙宏;张企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2例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壮年男性的常见病.其病因复杂,病变部位特殊,病程迁延日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笔者近年来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本病,疗效颇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2例中,29~40岁8例,41~50岁17例,50~58岁7例;病程短3个月,长19年.诊断标准:①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会阴、睾丸、阴茎、下腹、腰骶等处不适或胀痛,或有性功能障碍.②前列腺大小正常或有肿大,表面不平,或不对称,质地较硬,有压痛,可扪及不规则的炎性结节.③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0个/HP,或有成堆现象,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

    作者:曹文辉;李学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活血化淤法在治疗消化系统结核病中的运用

    消化系统结核病系肺外结核病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多见.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在用抗痨药的基础上加用理气活血、化淤通络的中药治疗该病,能促进病灶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供氧状况,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加速病灶的吸收,从而收到较好的疗效.例1:高某,女,28岁.因低热5个月,伴腹胀不适2个月于1998年5月13日收入院.经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给予抗痨、抗炎治疗后要求中医配合治疗.患者自述20天前因低热伴腹胀不适在某地区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后腹部经常疼痛,以右下腹为主,疼痛为隐隐阵痛,一般持续2~3天,可以耐受,伴腹胀,纳差,口苦.眠可,二便调和,月事正常.查体:T37.2 ℃,P82次/分,R22次/分,BP16/10kPa.患者系青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面色及形体无异常.心肺(一),腹部略膨隆,且以下腹部为主,脐中至耻骨联合处有一纵向长约10cm手术疤痕,刀口愈合良好,无红肿,压之疼痛,疤痕下有一条索状硬结.右下腹也有一条顺升结肠走向的长条硬结,压之疼痛,肠鸣音正常.舌质紫暗,舌边有齿印,少津,舌苔黄黑略厚,脉象弦滑.辨证为腹痛,证属淤血积滞,络脉不通.治以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作者:于文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95例观察

    自1995年以来,作者采用手法理伤和外敷田七膏、内服中药治疗踝关节扭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以单纯外敷田七膏和内服中药作为对照进行疗效比较,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共143例按照随机、单盲原则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48例.全部病例均有踝关节扭伤史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并排除骨折病例.男82例,女61例;年龄大78岁,小6岁,平均32.3岁;病程24小时内47例,2~5天56例,5~10天26例,10天以上1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差异.

    作者:陈一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针灸按摩治疗神经衰弱93例观察

    神经衰弱系由于中枢神经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失调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如兴奋与抑制失调影响到皮层下时,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各种内脏症状,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作者自1995年~1999年间,用针灸按摩治疗本病9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93例中,男52例,女41例;年龄大者52岁,小者19岁,平均32岁;病程短者4个月,长者3年,其中1年以上者36例.机关干部及从事脑力劳动者69例,工人18例,农民6例.所有病人均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

    作者:刘明;周经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