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喜英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女性常见的骨折,常为Garden Ⅲ或Ⅳ型,由于保守治疗及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存在较高的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分别高达20%~30%、20% ~ 40%[1],所以应尽可能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期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我科在2005~2011年间,共收治69例高龄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莹莹;杨华;卢天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住养老年人服用镇静催眠药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方法:采取核对医嘱及询问患者本人的方法,对长期住养老年人服用镇静催眠药的品种、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结果:185例中服镇静催眠剂者47例,占25.41%.有不良反应者4例,其中疑似肝功能者影响2例.结论:高龄老人失眠占比率较高,使用药物镇静催眠人数也较多.目前我院老年患者使用镇静催眠药尚在可控范围,不良反应上不突出.但仍应强调一定要合理安全使用镇静催眠剂.
作者:金筠菁;任海丹;高山;高中芹;翁霞骏;赵水羡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2010 ~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登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现状.方法:对于登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防医生负责采集患者的基础信息和疾病信息及每月的随访情况,按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率多的对象为:病种精神分裂症占91.77%;年龄45 ~ 59岁占37.94%;职业农民占42.56%;学历初中占46.74%.结论:精神卫生工作应形成急性住院治疗;社区康复随访;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相结合的精神卫生社区康复服务模式.
作者:周金平;沈志弟;奚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感染情况及对预后影响,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所有急性脑卒中病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所有脑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感染菌群分布,分析相关高危因素与感染的关系及对预后影响.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易发生院内肺部感染,其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病情、意识状况等因素关系密切,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对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群体进行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分析有助于指导我院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陈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团体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随机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及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住院满意度、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平均住院日.结果:研究组对疾病及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住院满意度调查、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结论:团体健康教育可密切护患关系、降低医疗成本、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胡海霞;虞晓兰;陈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利培酮与单用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B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5例BPSD患者分为奥氮平联合利培酮组与单用奥氮平组,治疗6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 AD)评定疗效,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定患者痴呆状况,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BEHAVE-AD评分显著减少(P<0.05).奥氮平联合利培酮组在治疗6周末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奥氮平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奥氮平联合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于奥氮平组(x2=4.03,P<0.05),两组在口干、嗜睡及失眠、体质量增加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利培酮组与单用奥氮平对BPS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疗效相当.奥氮平联合利培酮在认知功能及药物的安全性方面优于单用奥氮平.
作者:许红梅;南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便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便秘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便秘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芳;朱秋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比较,有其独特性.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是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病人中绝大多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疾病、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长期住院,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就是他们的家园.
作者:高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索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模式.方法:对照《广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考评标准(试行)》,根据精神科专科医院特点的情况,对全体护理人员集中动员、专项护理服务培训、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弹性排班、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征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建立护士绩效考核机制及每月推选优秀护士、每季度推选星级护士等措施.结果: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增强,基础护理到位,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减少.结论: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改变护理管理模式,是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切实可行的重要内容.
作者:范喜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实行开放式管理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及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住在心理科病房实行开放式管理的住院精神病患者78例,在精神科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的住院精神病患者96例,采用精神病护理质量评定表和住院病人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护理质量及服务满意度,所得结果由统计软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行开放式管理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总分及精神病护理质量评定总分均高于精神科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的精神病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作者:汪莹;朱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对48例顽固性腹水的患者进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结果:患者的腹围明显缩小,体重下降,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能有效提高血浆白蛋白,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经济的优点,是一种治疗顽固性腹水的好方法.在腹水回输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腹水回输顺利的关键.
作者:张金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平心定志汤合并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痰湿内阻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痰湿内阻型)随机分为研究组(平心定志汤合并维思通组)和对照组(单纯服用维思通组),每组60例,观察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评估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2%和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71,P=0.047),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维思通平均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4,P=0.00);研究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平心定志汤与维思通结合治疗痰湿内阻型精神分裂症,在改善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方面,疗效优于单纯维思通治疗.
作者:郭艳梅;苏顺英;刘叶红;李玉欣;张艳敏;史彦彦;刘艳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住院青壮年精神病人共患躯体疾病的情况.方法:对126例住院青壮年精神病人病历进行研究.结果:100例(79.37%)住院青壮年精神病人共患躯体疾病,54例(42.86%)多病共存.躯体疾病出现频率以循环、泌尿、消化、内分泌系统居前1、2、3、4位,患病率高的五种疾病是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糖尿病.结论:住院青壮年精神病人近八成共患躯体疾病,超过四成多脏器、多病共存.医务人员在积极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应根据躯体疾病情况,合理选用精神药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加重躯体疾病.
作者:徐小花;许之驹;柳惠香;曾妙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犯罪与饮酒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对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的947名犯人施测自编饮酒情况调查问卷,以t检验和x2检验比较犯罪当天饮酒者与未饮酒者之间的差别,以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酒后犯罪的相关因素.结果:未成年犯中,男性比女性在犯罪当天饮酒率高出约12%,饮酒的男性比女性更易有违法犯罪倾向(P<0.05).犯罪当天饮酒者与未饮酒者之间性别、平均犯罪年龄、首次饮酒年龄、平时喜欢饮酒类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犯罪前科、犯罪类型、刑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时好饮白酒者犯罪可能性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时喜欢饮酒,曾喝醉过,曾因喝酒打架扰乱治安,一天内能喝4两白酒、2斤黄酒(或果酒)或4瓶啤酒,有过连续半个月每天至少喝2两白酒、1斤黄酒(或果酒)或2瓶啤酒,借酒消愁,空腹饮酒的青少年,如当天饮酒则犯罪的可能性较大.结论:未成年人犯罪与饮酒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常向东;胡静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回避护理风险,提高传染病患者安全管理.方法:回顾某二级传染病专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呈报的79起护理不良事件,从分类、发生原因、与护士资历、发生时间、科室、病种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5位分别是给药错误、压疮、标本错误、输液相关事件、管路滑脱.②主要原因分别是不遵守操作规程,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③护上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④对新发传染病人、重病人在评估和沟通及自身知识方面存在显著不足.⑤不良事件发生在交接班时,尤其是在8:00和12:00左右.结论:护理管理者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监控机制,对护理人员按层级管理,提高护士整体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按患者需求进行弹性排班;加强护理人员对新发传染病及重病人的防治知识培训,强化护理技术操作程序考核,增强沟通意识提升评估沟通能力,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齐雯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的疾病负担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54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认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负担,各维度负担的阳性回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济负担(71.43%),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影响(68.83%),家庭关系的影响(67.53%),日常生活的影响(66.23%),家庭休闲娱乐的影响(64.29%),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的影响(46.10%),不同付款方式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疾病家庭负担和抑郁反应有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疾病负担与不同的付款方式呈负相关.疾病负担与抑郁反应呈正相关.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疾病负担严重同时存在抑郁反应,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者:俞玮;沈燕敏;顾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钾和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方法:1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齐拉西酮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进行血清钾和心电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血清钾和心电图QTc间期的变化.结果:齐拉西酮治疗后第4、8、12周血清钾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所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治疗后第4、8、12周心电图QTc间期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所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18.35%,以窦性心动过速较为常见.结论:齐拉西酮可降低血清钾浓度、延长心电图QTc间期,心电图改变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
作者:戢秋明;程五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新生儿(弃婴),女,出生后约第3天,身长50厘米,体重3公斤,哭闹不止,精神欠佳,大小便正常,体温36℃,呼吸38次/分,脉搏100次/分,前囟平软,五官端正,额头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血疱,皮肤缺损位于四肢,包括双上臂、双手、双侧膝部、双小腿及双足,面积约30%,皮损基底部通红,位置深达皮肤全层,周围依稀可见破损的水泡皮,其中双侧踝关节呈钩足畸形;
作者:冯菊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女性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4例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维持原利培酮治疗的同时,合并阿立哌唑5 mg/d.对照组维持原治疗.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末检测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在治疗前、治疗6周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同时观察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6周末,研究组PRL(35.26±7.65) ug/较治疗前(121.30±31.40) ug/L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6周末PRL( 125.30±35.20) ug/L与治疗前(129.60±35.30) ug/L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均低,对原利培酮治疗的疗效均无不良影响.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的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较安全、有效.
作者:孙晓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提高护理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对孤残儿童的水平.方法:对64名护理员为期三年的培训,采用考核成绩以及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成效.结果:经过培训,护理员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结论:对孤残儿童护理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能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也显著增强.
作者:文春燕;董晓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