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护理程序对1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护理

王日贞

关键词:巨结肠/先天性, 成年人, 护理
摘要: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较多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参阅有关文献,外科收治的病例中2岁以内的婴幼儿多见,而成年人则较少见.我科于1998年9月收治的1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是我科近十年来收治巨结肠病例中年龄大的1例(21岁),经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术后康复满意,现介绍如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抽样分析门诊儿科处方共1656张,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门诊儿科抗菌药使用率为66.48%,新型抗菌药物逐渐用于儿科临床,结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对抗菌药的合理应用进行必要的讨论.

    作者:廖燕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如何运用护理程序对心肌梗塞病人进行护理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对病人护理管理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我们充分应用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病人为中心,以解决病人问题为目的,对150例心肌梗塞的病人实施了整体护理,提高了治疗的效果,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拾中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抑癌基因P16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周期调控体系对维持正常细胞周期是必需的,而调控体系中的任一环节异常均可导致调控紊乱,细胞增殖异常、肿瘤发生.P16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因子其抑癌作用和频繁的变异在多种肿瘤中得到了证实.现将此基因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戴文斌;任占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泄泻20例

    泄泻一般分急性泄泻及慢性泄泻来统括寒、热、虚、实诸型,慢性泄泻来势缓慢,或因急性泄泻失治,误治而得,往往经年累月,时作时止,故又称久泄.笔者应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泄泻20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爱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后壁破裂2例报告

    二尖瓣置换术(MVR)或合并其它手术共146例,发生左心室后壁破裂2例,占1.37%.对左心室后壁破裂的原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作者:夏洪韬;刘邕波;况竹生;熊荣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运用护理程序对1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较多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参阅有关文献,外科收治的病例中2岁以内的婴幼儿多见,而成年人则较少见.我科于1998年9月收治的1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是我科近十年来收治巨结肠病例中年龄大的1例(21岁),经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术后康复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日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漏斗胸外科治疗进展

    漏斗胸是小儿常见的胸壁骨骼畸形,占小儿胸廓骨骼畸形的90%以上[1],是胸骨、肋软骨及部分肋骨向脊柱呈漏斗状凹陷的一种畸形,与家族遗传有关[2].多认为是下胸部肋软骨及肋骨过度发育,胸骨代偿向后移位所致;也有人认为是膈肌的胸骨部分发育过短,将胸骨向后牵拉所致.国外较早开展了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工作[3,4].现将漏斗胸手术治疗,不同术式的特点及适应证综述如下:

    作者:张赋;蒋润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分析与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8%~54%,病死率较高.因此,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以便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我院神经外科自1996年1月~1999年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6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81例,发生率为43.5%,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黎桂兰;丁春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6例原因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我院1995~1999年行阑尾切除术644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非阑尾炎56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马日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观察

    回顾性研究1997~1998年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结合文献讨论有关防治问题.结果显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两个疗程,临床近期治愈率65%,有效率28.3%,无效率6.7%,总有效率93.3%.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伟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微生态制品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品又称微生态调节剂,是指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用有利于人体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或生长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1].随着抗生素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同时又带来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微生态平衡失调以及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等严重弊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微生态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日益重视微生态的研究,大力开发和应用微生态制品,用于调节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和防治疾病,并已初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4].现结合有关文献将微生态制品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培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肺癌术后并发脊髓损伤的护理

    通过对6例介入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脊髓损伤的护理,认为术后应加强药物对神经系统毒副作用的监护,做好泌尿系统及皮肤的护理,坚持肢体功能锻炼,才能减轻脊髓损伤症状,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

    作者:韦春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消化道肿瘤nm23基因研究进展

    对于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这一复杂过程的基因调节机制、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策略,目前已成为癌细胞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1988年由Steeg等[1]首先发现的nm23基因,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1~21],故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人们对肺癌、乳腺癌、肾癌等作了许多研究和报道,但对消化道肿瘤的研究尚不深入,为提高对nm23基因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作用的认识,笔者拟就消化道肿瘤nm23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照权;庞恩桥;王晓冰;李春英;李华;黄柳明;朱立健;黄培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30例小儿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

    从对30例小儿胸腔积液的护理中体会到:高热时给予适当物理降温及合理使用退热药物,以减少机体能量消耗;加强心理护理,以确保治疗及胸穿顺利进行;注意支持疗法及饮食护理,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与洗手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每一项操作都是由医护人员的手具体进行的.医护人员的手完成了各种简单与复杂、琐碎与精细的医疗护理活动,因此,医护人员手含菌量比其他人群为高.资料证明,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感染直接的传播途径,而手的保洁意识并不是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具有的.笔者就医院感染与洗手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马兰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抗凝治疗后出血和栓塞是瓣膜替换术后常见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占所有瓣膜替换术后并发症的75%[1].因此正确地掌握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瓣膜替换术后生存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明明;刘小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乳房外Paget病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6岁.因左腹股沟及左阴囊红斑丘疹8年,溃烂2年入院.丘疹逐年增大,边界清,痒痛,能忍受.2年前两处红斑丘疹有渗液,局部糜烂,溃烂,痒痛感明显.曾经中、西医治疗无显效.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无贫血貌,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左腹股沟部和左侧阴囊处可见暗红色14cm×13cm及3cm×4cm的浅溃疡面,有渗液,边界清.病理为:Paget病.镜下:见表皮内呈小巢状分布的Paget细胞,细胞较大,圆形、核大、胞浆丰富、淡染,可见核分裂.

    作者:冯献斌;黎法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内皮素、心钠素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主要慢性并发症.由于胰岛素的应用使DM急性并发症的病死率显著下降,DN逐渐成为DM的主要死因.据统计[1]DN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首要病因,约占35%.近年来美、日、欧洲等发达国家DN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WHO预测二十一世纪DM将在发展中国家流行.研究认为DN的发病机理主要与高血糖、蛋白非酶糖化,多元醇通道的激活,蛋白激酶C的激活,血流动力学障碍,肾小球滤过屏障改变,细胞因子参与等有关.影响DN血流动力学的血管活性物质除儿茶酚胺外,近年研究突出的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ET),心钠素(AN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激肽系统及一氧化氮等.笔者就近年对ET、ANP与D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凤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白血病误诊2例分析

    1 病例资料例1,患者男性,77岁.无明显诱因腹痛,解粘液便5天.在当地卫生院住院治疗,病情无好转,于1998年6月5日进入我院治疗,其临床特点为:①腹痛,解粘液脓血便,伴尿频、尿急、尿痛、大便呈里急后重,每日解便10多次,量少.②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两下腹均有压痛感,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李保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卧床病人便秘的治疗--化裁麻子仁丸汤应用体会

    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肌梗塞往往发病突然、危笃.发病后或半身不遂,或限制活动需要卧床休息.因活动少,加上进食少,食物精细、少渣,往往造成病人便秘,少则3~5天无排便甚至10天无排便,或大便困难不能排出.因用力排便引起病人病情加重者并不鲜见,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作者:张天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