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大鼠自然妊娠和早产的关系

甘国才;李慕军;吴浪

关键词:妊娠,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早产, 大鼠
摘要: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大鼠自然妊娠和早产的关系.方法 将16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中孕组、晚孕组、妊娠组和早产组,每组4只.比较4组血清和羊水的EGF水平及胎盘EGFR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妊娠组血清EGF水平均高于其他3组(均P<0.05),而早产组和中孕组羊水EGF水平均低于晚孕组和妊娠组(均P<0.05).妊娠组胎盘EGFR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其他3组(均P<0.05).血清EGF水平、羊水EGF水平及胎盘EGFR表达量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GF和EGFR水平均随着大鼠孕期延长逐渐升高,当EGF和EGFR水平在孕晚期出现下降,则可能预示着早产.EGF和EGFR可能可以作为自然妊娠的观测指标和预防早产的生物学标志物.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NOD样受体蛋白3、Toll样受体2在胎膜早破患者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与Toll样受体2(TLR-2)在胎膜早破(PROM)患者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0例PROM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其孕周分为观察1组(孕周≥37周)48例和观察2组(孕周28~36+6周)42例;另选取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孕周不同分为对照组1组(孕周≥37周)和对照2组(孕周28~36+6周),各35例.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胎盘和胎膜组织中NLRP3、TLR-2的表达情况.结果 NLRP3主要存在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胎膜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细胞质中,TLR-2主要存在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羊膜上皮细胞和绒毛膜滋养细胞.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患者胎膜、胎盘组织的NLRP3及TLR-2平均光密度值、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其余3组(均P<0.05),观察2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P<0.05),但观察1组和观察2组TLR-2平均光密度值、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ROM患者胎膜及胎盘组织中NLRP3、TLR-2表达水平升高,两者可能参与PROM的发生发展.

    作者:季美芸;卢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弱视眼视网膜改变的研究进展

    近年对弱视病理学改变的认识逐步细化到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层面,但其众多神经机制和细微结构变化仍不明确.随着科技进步,学者们已证实弱视的发生发展与视觉系统的发育紧密联系,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和视皮层的异常改变都会导致弱视的产生.本文将从黄斑、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复合体、脉络膜的形态学改变及视网膜上物质含量的变化对弱视眼视网膜的相关改变进行综述.

    作者:李博;王星;尹曦敏;邹云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孕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9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宫腔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84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息肉组),275例诊断为非子宫内膜息肉(非息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与非息肉组比较,息肉组的输卵管积水患者比例较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比例较高、月经周期稍短(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孕患者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风险更高.

    作者:蒋儒芳;杨一华;冯煜;黄馨月;覃爱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互联网+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互联网+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腹膜透析的13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腹膜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依托互联网技术,实施院前预防管理、院中健康管理、院后康复管理的闭环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的生活质量、对腹膜透析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透析依从性、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出院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药知识与疾病监测、操作技术与并发症管理、饮食与水盐限制知识掌握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及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体质指数、ALB、H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引流不畅、隧道口感染及低钾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廖春丽;韦连素;韦永萍;覃兰宁;覃艳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槲皮素对脂多糖诱导人肝细胞炎性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脂多糖诱导人肝细胞炎性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0、50、100、200、400、800、1600μmol/L)干预人肝细胞(L02细胞),比较细胞相对存活率.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诱导组、脂多糖+低剂量(50μmol/L)槲皮素组、脂多糖+中剂量(100μmol/L)槲皮素组、脂多糖+高剂量(200μmol/L)槲皮素组,各个浓度槲皮素组中加入相应浓度槲皮素溶液,2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加入0.1μg/ml脂多糖.计算各组L02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检测各组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L02细胞的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COX-2)、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ACHT-LRR-PYD结构域蛋白3(NLRP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组间L02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多糖诱导组L02细胞相对存活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上清液IL-6、IL-1β、TNF-α以及iNOS、COX-2、TXNIP、NLRP3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脂多糖诱导组、脂多糖+低剂量槲皮素组、脂多糖+中剂量槲皮素组、脂多糖+高剂量槲皮素组的细胞相对存活率依次升高(均P<0.05).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组上清液IL-6、IL-1β、TNF-α以及iNOS、COX-2、TXNIP、NLRP3蛋白水平均低于脂多糖诱导组(均P<0.05).结论 槲皮素可改善脂多糖所致L02细胞的炎性损伤,其可能通过降低TXNIP/NLRP3通路活性发挥作用.

    作者:冯莉芳;张玲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壮药透骨香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壮药透骨香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及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组60只.造模21 d后将10只足趾肿胀度较轻的大鼠剔除,将剩余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及低、中、高剂量透骨香组各10只.雷公藤多苷组给予雷公藤多苷(0.01 g/kg)灌胃,高、中、低剂量透骨香组分别给予73.79 g生药/kg、36.89 g生药/kg、18.45 g生药/kg透骨香水溶部位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分别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灌胃28 d后,计算各组大鼠足趾肿胀度,评价关节炎指数(AI),测定大鼠血清及关节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造模21 d后,CIA模型组的足趾肿胀度高于空白组(P<0.05).灌胃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足趾肿胀度降低(P<0.05),雷公藤多苷组和高剂量透骨香组AI降低(均P<0.05).与雷公藤多苷组比较,低、中剂量透骨香组AI升高(均P<0.05),而高剂量透骨香组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透骨香组大鼠AI低于低剂量透骨香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与关节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水平均升高(P<0.05).灌胃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透骨香组大鼠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及关节组织匀浆中TNF-α水平均降低,高剂量透骨香组大鼠血清及关节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 壮药透骨香水溶部位对CIA大鼠有治疗作用,且高剂量(73.79 g生药/kg)的透骨香水溶部位效果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有关.

    作者:赖克道;王丽;邓聿胤;吕纪华;刘瑛;覃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表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大鼠自然妊娠和早产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大鼠自然妊娠和早产的关系.方法 将16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中孕组、晚孕组、妊娠组和早产组,每组4只.比较4组血清和羊水的EGF水平及胎盘EGFR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妊娠组血清EGF水平均高于其他3组(均P<0.05),而早产组和中孕组羊水EGF水平均低于晚孕组和妊娠组(均P<0.05).妊娠组胎盘EGFR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其他3组(均P<0.05).血清EGF水平、羊水EGF水平及胎盘EGFR表达量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GF和EGFR水平均随着大鼠孕期延长逐渐升高,当EGF和EGFR水平在孕晚期出现下降,则可能预示着早产.EGF和EGFR可能可以作为自然妊娠的观测指标和预防早产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甘国才;李慕军;吴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治疗前后病变椎间盘相邻椎体间夹角、腰曲值、突出物体积、椎间隙高度.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优良率为6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腰曲值、相邻椎体间夹角均大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腰曲值、相邻椎体间夹角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突出物体积、椎间隙高度分别小于、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突出物体积、椎间隙高度分别小于、 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比较,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更好,可获得更好的腰椎稳定性.

    作者:杨春鹏;黎永生;秦忠军;谭斌;刘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威枫骨科外洗散熏洗在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威枫骨科外洗散熏洗在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均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威枫骨科外洗散熏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患肢疼痛程度、骨折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骨折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内外固定术联合威枫骨科外洗散熏洗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作者:周世隆;郑臣校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肝窦阻塞综合征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分析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案和病情转归.结果 7例患者中,6例有服用中草药史.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胀、乏力、皮肤黏膜黄染;多数患者血清AST或ALT升高,部分患者总胆红素不同程度升高;肝脏B超、CT或MRI平扫提示肝脏增大、腹水,CT或MRI增强扫描可见地图状或斑片状增强,肝静脉变细或显示不清.2例患者行肝活检,病理均表现为肝细胞水肿,1例可见肝淤血.7例患者均给予护肝、利尿、改善微循环治疗,使用抗凝剂2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例,行肝移植1例,治疗后5例患者病情均好转.结论 肝窦阻塞综合征罕见,诱因多为服用中草药;对于腹胀、乏力、黄疸的患者及早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早期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护肝、利尿、改善微循环并合理使用抗凝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可能有效.

    作者:黄红维;李瑭;林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甲状腺癌中骨桥蛋白、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中骨桥蛋白(OPN)、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58例甲状腺癌患者,取其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2 cm处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检测两者OPN、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OPN、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OPN、β-连环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在甲状腺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与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均P<0.05);E-钙黏蛋白与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均无关(均P>0.05),与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均P<0.05);OPN的表达情况与E-钙黏蛋白具有相关性(P<0.05),与β-连环蛋白无相关性(P>0.05);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与β-连环蛋白具有相关性(P<0.05).OPN表达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OPN表达阴性患者(P<0.05).结论 甲状腺癌中OPN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上调而E-钙黏蛋白的表达下调.OPN、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标记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赵文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不同验证模式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不同验证模式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行调强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根据接受的验证方式分为A组及B组,每组各10例.A组患者行二维KV-KV位置验证,B组患者行三维锥体束CT(CBCT)位置验证.对比两组水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及验证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水平方向上前后、头脚、左右位置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验证时间及影像采集获取时间均短于B组(均P<0.05),但B组的影像清晰度、配准区域、配准方式均优于A组.结论 IGRT技术的二维KV-KV验证模式和三维CBCT验证模式在水平方向上对摆位误差的验证效果相当.

    作者:吴冰;马广栋;王亮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观察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艾司洛尔1 mg/kg,均于1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T1、T3时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结果 在T3和T4时,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3时与T1时比较,观察组血清皮质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均升高(均P<0.05);对照组血清皮质醇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降低(均P<0.05),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3时,观察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瑞芬太尼在抑制插管应激激素反应方面不如芬太尼联合艾司洛尔,但其能更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作者:陈朝辉;徐昆;邓银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叶酸辅助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叶酸辅助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利培酮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叶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患者血清BDNF、叶酸、Hcy和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血清IL-1β、IL-6、IL-12、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而血清叶酸、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叶酸辅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及Hcy水平,提高患者血清BDNF水平,并改善PANSS评分.

    作者:廖世棚;苏邹;杨玉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分阶段转变护理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阶段转变护理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分阶段转变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液体摄入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D及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液体摄入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阶段转变护理可提高糖尿病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液体摄入依从性,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针刀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刀治疗,均治疗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疼痛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腰椎前屈、腰椎后伸关节活动度;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VAS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腰椎前屈、腰椎后伸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腰椎前屈、腰椎后伸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郑义朋;周医斋;李克鹏;段礼鹏;张文波;马国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维生素D3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腰椎融合术后腰椎融合率、融合时间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腰椎融合术后腰椎融合率、融合时间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择期行腰椎融合术治疗的维生素D缺乏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及出院后6个月内每月给予肌肉注射10万单位维生素D3,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给予肌肉注射1 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腰椎融合时间、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1年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融合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及术后1年腰椎JOA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腰椎融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年腰椎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腰椎融合术后肌肉注射维生素D3可以提高维生素D缺乏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腰椎融合率,缩短融合时间,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作者:李瑞龙;张强;冯良恩;李文升;罗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内镜下刻度活检钳在胃肠病变大小测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内镜下刻度活检钳在胃肠病变大小测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0例胃肠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刻度活检钳测量病灶大小,对照组采用目测法测量病灶大小,术后用游标卡尺测量病灶实际大小,并计算测量差值.比较两组患者病变测量误差值、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息肉、癌症早期及癌前病变的测量误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病灶直径>5.0 mm时,观察组测量误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对直径≤5 mm病灶的测量误差值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内镜下刻度活检钳测量胃肠病灶大小可明显提高测量准确性,尤其对于直径>5 mm的病灶测量准确性更高,还可提高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耀明;王东;施杨利;周柳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证治准绳· 类方》治疗目病处方的用药规律

    目的 总结《证治准绳· 类方》治疗目病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证治准绳· 类方》中治疗目病的方剂449首,包含338种药物.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及新方分析.结果 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防风、甘草、当归、黄连、羌活.药性以寒性药物居首,温性药物次之.药味主要以甘、苦、辛为主.主入肝、肺、脾、心、胃、肾等经.临床配伍多由祛风类、补益类、清热类、清肝明目类、行气及活血类药物组成.配伍使用频率高的核心药物是防风.熵聚类分析发现核心药物组合15组,发现新处方14个.结论 《证治准绳· 类方》中治疗目病的处方有规律可循,其用药规律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荻娅;林江;张琦;邹天骏;李天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声导抗检查评价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预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声导抗检查评价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后7 d、14 d、1个月、3个月时,分别按临床症状体征及声导抗检查结果评价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7 d、14 d、1个月,按临床症状体征评价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按声导抗检查评价的总有效率(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两种评价方法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后中耳积液的恢复滞后于临床体征的好转,症状体征消失、耳内镜检查无异常的患儿应常规行声导抗检查.

    作者:邹冰;陈桂才;朱茂灵;蒋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