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粟麟;陈文辉;李双蕾;马汝洁

关键词:糖尿病性,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发病, 型糖尿病, 性激素, 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分泌, 糖尿病患者, 代谢性疾病, 进展综述, 机制研究, 代谢异常, 不一致性, 球蛋白, 骨转换, 骨密度, 骨代谢, 高血糖, 转化, 血浆
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长期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一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表明,在1 型糖尿病中骨量的减低较肯定,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较普遍且严重.但2 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肥胖和高胰岛素血症伴血浆性激素结核球蛋白(SHBG)的下降以及一系列性激素的转化代谢异常,其骨代谢和骨转换类型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可下降、不变或升高[1].现就2 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肾结石体会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的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也可表现为脓尿、血尿、肾绞痛,病情发展甚至导致慢性肾衰竭.目前治疗手段较多,尽管可以进行手术或体外碎石治疗,但是中医药治疗肾结石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结石不大,尿路梗阻不严重者,中药治疗不仅可以避免手术对身体尤其是对肾实质的损伤,而且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肾积水的吸收、肾功能的恢复.笔者总结名家治疗经验,结合自己临床实践,谈谈治疗体会.

    作者:龙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针配合中药治疗脓包性痤疮50例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脓包性痤疮临床疗效.方法:50例脓包采用电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4%.结论:电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脓包性痤疮有较好疗效.

    作者:谭雁裙;陈月桥;梁桂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身痛逐瘀汤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的镇痛作用.方法:从小鼠的热板法、醋酸扭体和热水甩尾镇痛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药物组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身痛逐瘀汤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陈靖;吴成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辨证论治临床体会

    笔者临床辨治多种疾病效果较好,体会如下.1 背部灼热患者,女,83 岁.1 个多月前生气后感上背部有灼热感,范围约碗口大小.以后每日如此,白天热重、夜间稍缓.平素易怒,操心家事较多.3 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灼热区在背部正中第6、第7 胸椎处,局部无叩压痛.舌质稍红、中后部少许腻苔,脉弦.胸椎正侧位X 片示全胸椎退行性变,第6、第7 胸椎无特殊.辨证为肝气郁结.治以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用中药配方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陈皮6g,柴胡6g,川芎6g,香附10g,枳壳6g,炒白芍10g,甘草3g.开水冲服,7剂,每日1剂,1日2次.服4剂后灼热感消失,舌淡红、腻苔退净,脉象稍柔.继服3剂巩固疗效.

    作者:许伟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指传统的经验鉴别,是用人的感官,即眼看、口尝、鼻嗅、耳听、手摸等对中药饮片进行鉴别,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水试、火试等.

    作者:冉柏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便秘20例观察

    我们用针刺治疗便秘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40例,均为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0 例,男12 例、女8例,年龄40~80岁17例、20~40岁3例,病程15 天~ 30 年.对照组20 例,男10 例、女10 例,年龄40 ~ 80 岁16 例、20~ 40岁4例,病程15天~ 29年.

    作者:陆晓红;王强;敬国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运动疗法参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60例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及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在7天、14天、21天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0例、痊愈率63.3%,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4例、好转10例、无效3例、痊愈率43.3%,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运动疗法参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胡任萍;胡红;李剑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采用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埋线治疗,空白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3个疗程即9次后观察疗效.结果:3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血脂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血脂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血脂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穴位埋线的减肥效果是通过多取穴、羊肠线对穴位的刺激等及迎随补泻等手段来实现的,单纯性肥胖用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较常规穴位埋线更好.

    作者:黄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健脾理气法治疗肥胖体会

    肥胖主要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损伤脾胃,导致脂肪淤积体内所致.过食脂膏厚味,特别是年逾四旬,机体功能逐渐下降,活动消耗量少,体内营养脂肪物质,超过了脾的运化功能,以至于充斥肌腹,气机郁滞,经络血脉不畅,转化为痰湿脂浊而成肥胖,笔者用健脾气法治疗肥胖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李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慢性胃炎50例观察

    近年来,笔者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00 例,均为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患者,经χ线钡透或胃镜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20 ~ 70 岁、平均34.2 岁,病程6 个月~22 年,肝胃气滞型19 例、脾虚胃热型8 例、脾胃虚弱型11 例、胃阴不足型9 例,浅表性胃炎21 例、肥厚性胃炎20 例、萎缩性胃炎4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3例,年龄l8~72岁、平均33岁,病程6个月~20年,肝胃气滞型14 例、脾虚胃热型13 例、脾胃虚弱型13 例、胃阴不足型13 例,浅表性胃炎26 例、肥厚性胃炎23 例、萎缩性胃炎6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周定伟;温木生;刘莉;潘志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258例在三伏期间分3次用穴位贴敷治疗.1年后统计疗效.结果:显效92例,好转124例,无效42例,总有效率83.8%.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效果.

    作者:张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泻心汤临床应用举隅

    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主要用于治疗心下痞.笔者用泻心汤治疗失眠、头昏、头痛、高血压、眩晕、口苦等常获良效,举例如下.

    作者:唐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预防跟骨骨折术后皮肤不愈合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术后刀口难愈合的原因,并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预防此类骨折术后刀口皮肤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64足)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植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对照组26例(36足)术后放置引流条后常规换药,观察组26例(28足)VSD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天.结果:对照组术后7~14天出现创缘皮肤坏死、创口感染导致创口不愈合12例(17足),发生率47.22%.观察组7天拆除后皮缘坏死1例(1足),发生率3.85%.两组创面引流量、创面疼痛感、肿胀程度、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皮肤不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引起创口不愈合的原因较多,与骨折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损伤估计不足、手术操作不当、植入物(在此相关研究中使用统一植骨材料及方式)等有关密切关系.而尽量保证排除其他因素影像条件下,术后采用VSD是预防创口不愈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李伟延;管东辉;于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54例

    我们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54 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54 例,均为2012 年3 月至11 月术后尿潴留患者,男32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47.5 岁.下腹部膨胀疼痛,尿液不能排出2 ~ 8h.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小便不利,点滴不畅或小便闭塞不畅,尿道无涩痛,小便胀痛[1].

    作者:贺新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三七研究综述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又名田七、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等,为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植物,主产于云南、广西及四川等地,是临床常用传统中药.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心、小肠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补虚、强壮等功效,主治咯血、衄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等,近年来用于治疗冠心病、糖尿病、抗心绞痛、抗血栓等.皂苷类成分是三七主要的生理活性成分.从上世纪40 年代开始,诸多学者对三七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揭示了其主要成分及三七在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物质代谢系统,以及抗炎、抗衰老、抗肿瘤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现就三七的基源、资源研究,传统药性、功能与应用、化学成分研究、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等综述如下.

    作者:龙朝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观察

    目的:观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对照组口服氨茶碱片、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 <0.01),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更显著.

    作者:魏卓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160例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维生素B1、B12等,以及针刺、超短波综合治疗.结果:治愈率69.37%,总有效率100%.结论: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较好.

    作者:付冰梅;张文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长期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一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表明,在1 型糖尿病中骨量的减低较肯定,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较普遍且严重.但2 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肥胖和高胰岛素血症伴血浆性激素结核球蛋白(SHBG)的下降以及一系列性激素的转化代谢异常,其骨代谢和骨转换类型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可下降、不变或升高[1].现就2 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粟麟;陈文辉;李双蕾;马汝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儿童急性咽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儿童急性咽炎的疗效.方法: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并对症治疗,若有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退热、咽痛减轻、咽充血缓解治疗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咽炎疗效明显且安全.

    作者:何丽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足浴联合艾灸治疗多发性跖疣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艾灸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用中药足浴联合艾灸,对照组32例用液氮冷冻,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变化、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73%、对照组81.25%,治疗组复发率2.77%、对照组11.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艾灸治疗多发性跖疣有效、安全、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唐海燕;薛梅;刘毅;刁庆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