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拿配合石蜡疗法治疗颈椎病50例

张亚懋

关键词:颈椎病, 推拿, 石蜡疗法
摘要:颈椎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继发的系列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多种症状和体征的综合症候群,又称为颈肩综合征.我科采用推拿配合石蜡疗法治疗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孕产妇精神分裂症的识别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西安市范围内的妇幼保健院和综合性医院妇产科的医生和护士对孕产妇精神分裂症的识别率.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在西安市范围内选择3家不同等级的妇幼保健院和2家综合性医院妇产科,调查从这5家医院随机抽取的妇产科医生122人和护士129人,调查采用问卷形式,病例分析题为精神分裂症,测验目前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孕产妇精神分裂症的识别情况.结果:对于孕产妇精神分裂症能正确选择该病例诊断(问题1)的有29人,正确识别率为11.55%;能正确选择该病例目前需要补充资料(问题2)的有180人,正确识别率为71.71%;能正确选择该病例目前合适处理(问题3)有68人,正确识别率为27.09%.不同医院对每个问题的识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问题1识别率比较(χ2=28.344,P<0.05);对问题2识别率比较(χ2=29.819,P<0.05);对问题3识别率比较(χ2=24.520,P<0.05).不同性别只有对问题3识别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0,P<0.05).医生与护士对每个问题的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孕产妇精神分裂症的处理方式掌握均欠佳,对孕产妇患有精神分裂症很少能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李军昕;梁小平;刘婷;梁念曾;王彦杰;朱晓静;孙丽莎;杜向农;吴斌;师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用药、饮食、运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饮食和运动依从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民政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状况调查及应对措施

    目的:对民政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利于采取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临床一线护士156名进行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我院护士工作压力大、福利待遇低、深造机会少、编制紧张、超负荷工作是重度压力源;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患者不合作、担心出差错事故、仪器设备不足是较为突出的压力源;护士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紧张等因子分较高,显示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结论:建议从管理角度关注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积极创造条件减轻其工作压力和改善其亚健康状况,有助于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医疗满意度.

    作者:沈雪芝;邹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 346万,约每两名老年人中就有一名高血压患者,且控制率低,仅为7.6%.高血压急症占高血压人群的5%,常见有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急性左心衰竭等.高血压是慢性病,多数患者无临床表现或临床症状不明显,这使得他们忽视了高血压的危害.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极度缺乏,预防观念比较淡薄,仅1/3左右的患者能有意识地进行疾病管理.部分患者误认为老年人血压略高是正常现象,更加忽视了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因此,应加强老年高血压疾病的宣传,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友芬;于丽;夏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药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中药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选择10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的ITP患者,用中药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11例,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体征及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显效3例,有效3例,进步1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4例,进步1例,无效1例.两组血小板计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口服中药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可靠.

    作者:刘俊国;朱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甘露醇与罗红霉素联用治疗原发性胃轻瘫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甘露醇联合用药对原发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0年3月原发性胃轻瘫患者112例,口服罗红霉素250mg,3次/d,20%甘露醇40~80ml,3次/d,治疗2~6周.结果:有效52例,显效42例,有效率83.93%;无效10例,占8.93%;放弃4例,占3.57%;因转氨酶升高而停用4例.结论:罗红霉素与20%甘露醇联合治疗原发性胃轻瘫效果肯定.

    作者:宫秀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快速检测轮状病毒A群抗原对婴幼儿腹泻临床诊治的价值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A群重要意义.方法:收集锦州市儿童医院住院门诊门诊患者新鲜粪便687份,北京万泰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A群抗原的方法.结果:粪便检测快速轮状病毒A群标本阳性372份,阳性率54.2%.结论:快速检测轮状病毒A群能为临床及时提供准确诊断依据.

    作者:李满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肾脓肿CT误诊2例分析

    1 病例简介例1:患者男,40岁,自述右腰部疼痛半个月伴低热.半个月前右腰部曾有过轻度创伤史,当时未做任何检查.化验室检查WBC 10×109/L,尿化验未见阳性改变.超声示右肾见一(3×2)cm大小低回声及点状伴声影的结节,考虑肾囊肿合并结石.CT平扫:见右肾近肾门水平外侧实质内有一(3×3.5)cm大小低密度区,CT值26HU,边界清楚稍不规则,其内有一点状钙化.增强扫描:低密度区边缘部分不均性轻度强化.CT诊断:右肾良性肿瘤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后临床行右肾穿刺活检,病理: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临床对症治疗,1周后复查,CT平扫右肾病变出现空洞性坏死区(3×4)cm大小的低密度,增强见洞壁呈环形强化,内壁光,厚薄不一,内有少许液平.CT诊断右肾脓肿形成.临床抗感染保守治疗45天后症状消失,复查CT,右肾脓肿明显缩小,腔内液体消失,后回家治疗.

    作者:张占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探视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及对策

    我院是一所民政精神病福利院,地处郊区,收住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患者一般被收住在封闭式病房,给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和急性发作型患者得到系统的观察和治疗提供了保障,使家庭和社会得以安全.患者与外界隔离,他们对社会和家庭的了解只能通过有限的住院环境及家属探视来实现.部分患者存在不能接受精神病患者的角色或思念亲人时表现出的焦虑、抑郁,从而影响患者配合治疗和病房管理.因此,合理安排家属探视,对安定患者情绪、巩固治疗有明显效果.为进一步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探视后对患者病情有哪些影响,对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探视后的表现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荣;张建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书写精神科护理记录的体会

    护理记录是指在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及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客观、真实、动态的记录[1].它是护理记录具体化的记载,不仅反映护士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文字书写功力等综合素质,也是衡量护士工作优劣、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的主要依据.

    作者:刘萍华;喻红群;刘玉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我院1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10年度收集的12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物,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51.18%;静脉给药103例,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81.1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祖斌;苏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72例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临床资料.结果:72例患者经过10~18个月的随访,无肩锁关节再脱位、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结论: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完全脱位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

    作者:王东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胃癌术后的护理与观察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35例胃癌术后护理、密切的观察,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安全渡过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占98%.结论:通过胃癌术后针对性护理,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玲;刘岩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对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喹硫平治疗8周,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治疗后PANSS总分减分率为(70.21±16.46)%,显效时间(10.6±3.5)天,显效率69.4%,有效率91.7%,有效治疗量(357±59)mg/d,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EPS发生率低,安全性好.结论:喹硫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之一,安全性较高.

    作者:胡景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40例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指心肌急骤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从而出现心脏功能下降的一种疾病,其病情变化快且并发症多.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正规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降低了病死率,缩短了住院时间,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凤霞;金霞;赵春霞;董旭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骨折内外固定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肢体骨骨折内-外固定术治疗的疗效.方法:44例精神分裂症骨折患者做内固定术25例(内固定组),做外固定术19例(外固定组).结果:内固定组临床愈合21例(84.0%),延迟愈合4例(16.0%);外固定组临床愈合11例(57.9%),延迟愈合8例(42.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骨折好采用内固定术,可降低延迟愈合并畸形愈合的发生率,也有利于精神症状的控制和治疗,减少专科护理和治疗难度,如期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有利于提高个体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作者:熊剑;陶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特点,以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间住院猝死的6例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猝死率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1.17‰,占同期住院死亡患者的15.79%;大多数患者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APS),且多数合并躯体疾病.结论:进食差、联合用药、合并躯体疾病是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翠芝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有关技能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技能训练1年后,患者ADL、SDSS评分较训练前好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及自理能力等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技能训练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全面康复.

    作者:林春洁;苏保育;肖旭曼;何丽婵;黄维手;杨宇;苏巧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高血压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增高,良好的血压控制可降低40%的脑卒中和15%的心肌梗死危险度[1].有报道高血压患者血压计持有率低,仅占高血压患者的15%,而血压计持有者中自我监测血压方法符合要求占持有者的13%[2].这显著影响了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并服用降压药的治疗效果.我院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并与未自行血压检测组比较发现,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4~2010年住院精神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于躯体疾病8例(34.8%)、自杀8例(34.8%)、药物副作用2例(8.7%)、人为意外1例(4.3%)、猝死4例(17.4%).结论: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躯体疾病、自杀、猝死、药物副作用等四类.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改善住院环境是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唐秋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