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兴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熄风化痰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熄风化痰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凡怀亲;相宇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滋水荣木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滋水荣木通络汤,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更好,疗效更好.结论:滋水荣木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虚血瘀证的疗效较佳.
作者:杨德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减乌梅丸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美多巴,治疗组加用加减乌梅丸,对照组加用科研协定方.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好(P<0.05).结论:西药联合加减乌梅丸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效果较好.
作者:梁克几;庄艳姗;杨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用身痛逐瘀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对照组35例用颈椎牵引配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均15天为一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明显.
作者:邹天强;齐润文;朱明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术后切口水肿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切口水肿会加重肛门疼痛、坠胀感,影响切口愈合.我们用苦参汤加减熏洗坐浴联合硫酸镁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出现肛缘水肿的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9~76岁,平均43.87岁.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0~74岁,平均41.35岁.两组性别、年龄、水肿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唐太春;刘莹;戢敏;黄德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茵陈薏苡仁汤治疗胎黄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用茵陈薏苡仁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85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茵陈薏苡仁汤治疗胎黄疗效显著.
作者:王谷章;苗圃;王洪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用加减四物汤加减内服,广大重明散熏洗,色甘酸钠滴眼液局部滴眼,对照组68例只用色甘酸钠滴眼液滴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复发率23.5%,对照组总有效率91.2%、复发率6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可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作者:仲泽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有头疽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厚肉坚皮脂腺较丰富之处,临床一般常分为三期、三型.三期为初期、溃脓期、收口期;三型为实证、虚证、陷证[1].笔者以体质辨证治疗有头疽溃脓期3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病案举例例1:赵某,女,65岁,2009年10月14日就诊.患项部有头疽后,用中西医多种方法,脓成切开及多种抗菌药物,半年多溃疡面未愈合,并时常有少量脓液溢出.诊见形体适中,营养中等,不胖不瘦,项后发际处可见一5.5cm×6cm溃疡面,局部肿形不高突,根脚散漫不聚,疮色灰黯,表面有少量脓水、质地清稀,少量腐肉且难脱,溃口边缘有空壳,局部有压痛.低热(T37.3℃),精神不振,体倦乏力,面色苍白少华,舌质淡苔白微腻,脉细数无力.血常规、空腹血糖、尿糖检查等无明显异常.
作者:宫少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味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服用加味寿胎丸.结果:总有效率90%.结论:寿胎丸加味治疗先兆流产疗效肯定.
作者:(諰)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我们采用加味五苓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35例,均为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患者,经抗菌、止泻、补液等治疗5日后仍泄泻不止.男19例,女16例;年龄6个月~1岁22例,1.1~3岁13例;病程6~ 10天29例,10天以上6例.临床表现为泄泻频作,日5~6次,甚或20余次,大便呈水样或有黏冻、或有泡沫,色黄无臭,小便短少,或呕恶纳差,腹胀腹痛,哭闹不安或倦怠乏力,面色(咣)白,舌淡质滑,苔薄白或薄腻,纹隐色淡红.均经补液或输血治疗,故无明显脱水现象.
作者:陈来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及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72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及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Helfet的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39例,良27例,差5例,优良率91.67%.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及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是治疗Pilon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敬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35例和联合治疗组35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加中药排石方,7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疗效显著.
作者:孙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笔者近年来用腰通汤治疗腰痛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16例,均为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纳入.主要表现为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体征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摄片检查可见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其中住院34例、门诊82例,男53例、女63例,年龄22~87岁,病程短6天、长20年,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椎管狭窄综合征36例,坐骨神经痛57例、其他59例.
作者:李兴琼;毛得宏;黄莺;杨龙;杜瑶;汪莎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笔者以小切口切开再行骨折手法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1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1例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56 ~ 96岁,平均68岁;受伤8小时~ 16天,平均5.1天;摔伤38例,坠落伤6例,车祸伤7例;合并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8例,肺系疾病6例,冠心病4例,脑血管病变6例;Evans-Jensen分型为Ⅰ型7例,Ⅱ型9例,Ⅲ型16例,Ⅳ型13例,V型6例.
作者:冉隆友;付承文;向福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笔者就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了简单的探析,介绍如下.1 中药毒性的概念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用之得当可立起沉疴,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古今中药毒的概念有差异,古代药、毒不分,混称为毒药,认为凡治病之药皆为毒.同时,毒也指药物的偏性,有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之说.现认为,毒性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的一种性能.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脏腑组织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因此,中药毒性的传统概念与现代内涵是不同的.
作者:林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阐述颜新教授对脾胃学说的认识及临床治疗脾胃相关疾病的特色,如脾统四脏、以滋化源、法从孟河、顾护脾胃、以“通”为补、强调运化等特点,在继承历代医家对脾胃认识及治疗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在临证上独辟蹊径、匠心独具.
作者:黄文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老年虚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65例分为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型辨证治疗.结果:治愈21例,好转38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90.8%.结论:辨证分型治疗老年虚性便秘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曾家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老年性痴呆(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近年来中药在干预AD的实验研究方面的报道颇多,综述如下.1 中药与AD模型行为学研究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空间辨别能力障碍是AD为突出的症状,因此行为学指标不仅是检测AD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评判AD模型功能是否改善的重要指标.近年研究表明,中药能提高或改善AD模型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李满生等[1]以鼠颈部注射D半乳糖合并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制备老年性痴呆(AD)大鼠复合模型,探讨寿聪胶囊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跳台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黄与康;李春燕;邱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1 病历资料李某,男,58岁,2012年10月16日就诊.右侧腰腹部红斑、成串状水疱、疼痛4天,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睡眠饮食较差.查急性痛苦面容,局部灼热疼痛,全身不适,舌红苔黄,脉滑数.中医诊断为蛇串疮.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为肝经火毒伤津所致.治宜清肝泻火,解毒止痛.药用龙胆草10g,黄芩9g,黄连6g,栀子9g,马齿苋10g,泽泻10g,车前子8g,当归8g,生地黄20g,柴胡10g,甘草6g,板蓝根10g,重楼10g,紫草6g.用600mL水煎成200mL,分早晚两次服,每日1剂,共4剂.外涂炉甘石洗剂,每日3次.并嘱清淡饮食,忌饮酒嗜辣,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作者:余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隔姜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静脉补液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加用中药隔姜灸.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5%,治疗组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隔姜灸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较好.
作者:梁振兴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