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榕;温博;曾升平
石斛夜光丸具有平肝清心、疏风清热、健脾益肺、调补肝肾、滋阴明目功效,多用于治疗青盲、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内障眼病.我们用石斛夜光丸治疗眼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 溢泪症张某,男,27岁,2003年3月就诊.双眼畏光、流泪1个月余,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给予抗生素眼药水、角膜营养剂点眼治疗效果不佳.查双眼睑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泪道冲洗通畅,眼球前、后节(-).精神不振,哈欠连连,纳差,经常腰痛,舌质淡苔薄,脉弦细.中医诊断为迎风流泪,西医诊断为溢泪症,慢性结膜炎.给予利福平眼药水1日3次,石斛夜光丸9g、口服、1日2次.3日后畏光、流泪及全身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治疗2周后畏光、流泪症状消失,随访未复发.
作者:马宏杰;杨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改良银质针疗法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方法:109例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用改良银质针齐刺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6%,对照组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银质针齐刺疗法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作者:陈伟;姜兴鹏;谢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百会、印堂、安眠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用梅花针叩刺百会、印堂、安眠穴,同时配合常规针刺;西药组口服西药艾司唑仑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0%、对照组65.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百会、印堂、安眠穴配合常规针刺可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时国臣;刘敏;王婧;林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国医大师郭子光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临证50余载,学识丰厚,尤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今择精索静脉曲张验案介绍如下.王某,男,24岁,2012年11月28日初诊.常有阴囊坠胀刺痛感,在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检查诊断为“附睾炎”,服用头孢地尼、强的松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后因疼痛剧烈,不能久坐,坠胀感连及小腹,于2012年10月在华西医院作彩超检查,结果示双侧精索静脉曲张伴反流,左侧精索静脉管径平时2.5cm、加腹压2.8mm,右侧精索静脉管径平时3.0cm、加腹压3.7mm,双侧超过1.0s反流.建议其尽早手术治疗.现阴囊坠胀感伴疼痛,痛连少腹,久站或劳累后加重,平卧时稍缓解.喜长叹息,表情痛苦,神情忧虑,口干口苦,二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辨证为肝郁血瘀夹湿热.药用牡丹皮15g,黄柏20g,柴胡15g,甘草6g,枳壳15g,白芍20g,荔枝核15g,炒川楝子10g,赤芍20g,延胡索20g,白花蛇舌草30g,香附15g,苏木15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并告知减少剧烈运动,多休息.12月5日复诊,阴囊坠胀感较前稍减轻,但依旧疼痛,舌质红苔薄黄干.药用牡丹皮15g,黄柏20g,柴胡15g,甘草6g,枳壳15g,白芍20g,荔枝核15g,炒川楝子10g,赤芍20g,延胡索20g,当归15g,桃仁15g,红花15g,血竭5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作者:张明飞;曾欢;李夏;黎豫川;贾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笔者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共36例,均系我院门诊患者,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头痛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头痛、脑神经痛及面部痛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头痛位于单侧或双侧,搏动性痛,恶心,或伴呕吐,畏光或畏声,反复发作.排除器质性病变.3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7~60岁,平均38.2岁;病程短3个月,长4年;伴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对照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6~49岁,平均37.3岁;病程短3个月,长5年;伴高血压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蔡月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痹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用血痹煎治疗,对照组47例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8%,对照组8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痹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作胜;尚学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金汤配合呼吸肌锻炼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肺气虚型的疗效.方法:58例慢性阻塞性肺缓解期肺气虚型(肺功能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用补金汤口服配合呼吸肌锻炼,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侯疗效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金汤配合呼吸机锻炼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型效果较好.
作者:林炳茂;张莉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发生率高达60.0% ~ 90.0%,属于中医“痹证”、“痿证”范畴,主要病机为肾虚血瘀、筋脉痹阻,为消渴病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络脉瘀滞、筋脉失养所致.主要临床特征为肢体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并发难治性溃疡、急慢性骨髓炎乃至败血症、肌肉萎缩、瘫痪、关节畸形等,病情迁延难愈.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取得较大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马静;李凯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张涤系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湖南省白求恩奖获得者,精通中医古典医籍.张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独特疗效,现介绍如下.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①病患接触史;②骤起发热,伴有厌食、咽痛、吞咽困难,亦可有呕吐、腹痛、头疼;③咽部出现散在性丘疱疹,直径1~3mm,有红晕,破溃形成浅溃疡,一般不超过12个.丘疱疹可见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少数亦见于外阴部,但时间于齿龈及颊黏膜;④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⑤咽部分泌物病毒分离或桥酶标法检测提示柯萨奇病毒感染.
作者:王薇;张涤;张南;何炜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中药、针刺治疗,对照组用达英-35、克罗米芬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睾酮(T)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瘀互结型优于克罗米芬治疗.
作者:刘婷婷;林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药调剂发药交待是整个调剂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临床药学人员的基本任务之一,中药调剂人员必须掌握中医药基本知识,以便做好中药调剂发药前的交待工作,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现将中药调剂发药交待要点试述如下.1 煎煮器具及火候交待[1]煎煮器具.李时珍日:“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因铁、铝、铜器化学性质不稳定,极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性能改变、产生毒副作用.目前常用的是瓦罐、陶瓷罐(锅)、不锈钢锅等煎煮.煎药加水量.先将中药用冷水或温水浸泡10~ 15min,一般加水量以浸泡后水面高出饮片1~ 3cm,或依法煎煮后每次煎出液100~150mL为宜.煎药火候及时间.火侯原则遵循“先武后文”,即在先用武火(大火)煮沸,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煎煮状态.煎药时间的长短与药物的质地、药物吸水能力、药物的性质及治疗作用要求相关,如解表药、泻下药宜头煎用武火急煎,滋补药、矿物质类药宜久煎.
作者:杨霞;王洪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指出:“黄芪桂枝五物,在风痹可治,在血痹也可治也.”笔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肩周炎、顽固性呃逆等疾病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 三叉神经痛邓某,女,65岁,2012年12月20日就诊.1个月前右侧面部疼痛,呈电击样发作,时发时止,疼痛难忍,甚至用手锤击或挠、揉疼痛部位,每天发作10余次,用针灸、卡马西平等治疗疼痛及发作次数有所减轻,后继续治疗效果欠佳.右侧面部疼痛,每天发作5~6次,咀嚼时加重,精神紧张,夜间睡眠差,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痰热阻络,气血不通.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药用黄芪60g,桂枝15g,白芍30g,赤芍30g,川芎10g,陈皮10g,法半夏15g,茯苓20g,丹参20g,生姜10g,甘草20g,大枣10枚.5剂,水煎温服,每日3次.5天后复诊,疼痛大减,数天一发.上方继服5剂,未再发作.
作者:钟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偏头痛(migraine)是由于神经、血管性功能失调引起的搏动性头痛,以疼痛剧烈、位置不定、反复发作为特征.近年来,偏头痛的中医外治法临床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概述如下.1 中药外用嗅吸法.孙丽华等[1]用川芎茶调散为主方,过滤药液以雾化吸人,治疗偏头痛28例,总有效率96.4%.
作者:刘娜;李淑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壮肾排毒方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壮肾排毒方组、福辛普利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行5/6肾切除手术制作慢性肾衰竭(CRF)动物模型.于造模第2次手术后1周开始干预,干预12周后取血清及肾组织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壮肾排毒方组、福辛普利组大鼠血清BUN、Scr肾脏组织TNF-α、TGF-β1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血清BUN、Scr及肾脏组织TNF-α、TGF-β1与壮肾排毒方组、福辛普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壮肾排毒方是治疗CRF的有效方剂,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大鼠肾组织内TNF-α及TGF-β1的表达有关,可抑制参与肾纤维化的细胞增殖和转分化,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从而达到治疗CRF的目的.
作者:刘立昌;刘新;刘旭生;杜雪飞;冯敏坚;张玉婷;洪伟洪;王利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0年以来,笔者用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45例均为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35.7岁;病程3个月以内25例,3~6个月14例,6个月以上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1]、“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及《中医内科学》[3].有胃脘胀痛或胀满,常伴胁肋胀痛,暖气频作,胸闷不舒,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情志不畅等因素诱发或加重.消化道X线钡餐、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
作者:牟昭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粉刺、丘疹、脓疱等多形性皮损,好发于颜面、胸背等处,常伴皮肤油腻,多见于青春期.我们用消痤饮治疗寻常痤疮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86例,均为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西医诊断符合《皮肤性病学》相关标准[1],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外科学》相关标准[2].皮损主要集中在面部,皮疹以炎性丘疹为主.具有寻常痤疮的典型表现.86例中男39例,女47例;年龄14~35岁,平均24.5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7年;Ⅰ度17例,Ⅱ度42例,Ⅲ度24例,Ⅳ度3例.
作者:赵金涛;陈丽敏;宋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张某,女,43岁,2012年11月15日初诊.2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头晕,反复发作无定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头晕发作时不能行走,休息后稍有好转,头部转动时头晕加重,时有头痛、双上肢麻木、偶有恶心、耳鸣、视物旋转,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于当地医院予以针灸推拿治疗后好转,但症状反复发作.1月前复发加重,头晕、头痛,视物旋转,双上肢麻木,恶心、呕吐,喉中痰多易咯,纳可,眠差,二便调.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3项偏高,血压115/76mmHg,舌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弦滑.查臂丛牵拉实验(-),旋颈实验(+).
作者:付莉;苏志维;余青;赵征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附子泻心汤为张仲景创制之方剂,为五泻心汤之一.《伤寒论》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汪昂所云:“附子泻心用三黄,寒加热药以维阳,痞乃热邪寒药治,恶寒加附始相当.”痞积本为热象,以大黄、黄连、黄芩清其热,附子温阳、维系阳气,治疗热痞兼表阳虚证.徐荣谦教授继承前贤之学术思想,以黄柏加入方中,.必要时减去大黄,推广至上中下三焦之证治,取得良好疗效,介绍如下.1 上焦痰热证褚某,女,66岁,2013年4月21日初诊.2006年出现咳嗽咳痰,伴活动后气促,经检查后诊为“支气管扩张”,遂行“肺叶切除术”,术后反复感冒,喉中有痰,伴咽痛、咳嗽,汗出较多,昏昏欲睡.现咳嗽频作,咯痰色黄,咽痛,周身乏力、困顿,肢冷汗多.查面色晦暗、泛青,鼻腔黏膜充血、中度肿胀,咽充血,咽喉壁淋巴滤泡增生.双肺呼吸音粗,未闻罗音.舌红苔黄厚,脉弦细.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术后,过敏性鼻炎,咽炎.中医辨证为痰热郁肺,肾阳亏虚.治以清肺化痰,补益元阳.
作者:周远航;徐荣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 阳虚湿滞(郁病)代某,女,48岁.2011年11月19日初诊.口、鼻、眼干燥感数年,经过多家医院用中、西药(具体药名不详)治疗不愈,情绪低落,怀疑是绝症.胃脘胀满,不思水,背心、足心凉,精神、胃纳、睡眠、大便可,舌质淡有齿痕、苔薄黄腻,脉沉.2年前行子宫切除术.虽感口、鼻、眼干燥,但不思水,舌脉亦无阴虚表现.初步印象为湿热阻滞中焦,升降失司,气机不畅,水津不布,机窍失润.治以清化湿热,调畅气机.方用甘露消毒丹化裁.白豆蔻10g(后下),藿香12g,茵陈20g(先煎),滑石30g(包煎),川木通8g,黄芩15g,石菖蒲10g,淡竹叶15g,连翘12g,浙贝母12g,薄荷10g(后下),香附12g.5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约450mL,分3次饭后温服.嘱不要过度忧虑.2011年11月26日复诊,诸症未见好转,舌仍有齿痕、苔转白腻,脉沉细.求医心切,反复询问其病可否治好,虽5剂药后未见明显疗效,也按时复诊,足见其对医者的信任.前方不效,当另谋良策.观其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背心觉冷.
作者:王辉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们用中药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80例,均为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龄15 ~ 67岁,病程4天~2个月,部位多为胸、腹、腰、背、肩、肘等,均有明显外伤史,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随机分为外敷药组40例和输液组40例.外敷药组重度8例,中度15例,轻度17例,输液组中重度5例,中度19例,轻度16例.诊断标准:①疼痛:与暴力的性质和程度,受伤部位神经的分布及炎症反应的强弱有关.②肿胀:因局部软组织内出血或(和)炎性反应渗出所致.③功能障碍:引起肢体功能或活动的障碍.④伤口或创面:据损伤的暴力性质和程度有不同深度的伤口或皮肤擦伤等.
作者:陈江洪;刘忠铭;翁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