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海明;张传珉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级、Ⅱ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异丙酚+瑞芬太尼组)31例,B组(硝酸甘油+瑞芬太尼组)31例,均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常规检测各项指标,并记录开始降压前(T1)、降压后10 min(T2)、降压后4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两组各阶段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降压后心率快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病例术中麻醉维持平稳、手术过程顺利.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而硝酸甘油复合瑞芬太尼降压后容易引起心率加快,认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更适合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
作者:蒙元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改良阴式全切术(TVH)治疗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行改良阴式全切术(TVH组)和腹式全切术(TAH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TVH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AH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TAH组(P<0.05),术后病率低于TAH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AH组(P<0.05).结论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有微创、效优及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韦修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AIDS合并恶性肿瘤的X线影像学表现,提高对AIDS合并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AIDS合并恶性肿瘤的X线影像学表现.结果 AIDS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11例,肺癌12例,Kaposi肉瘤1例,鼻咽癌2例.AIDS合并恶性肿瘤胸部X线影像无特征性.结论 AIDS患者由于免疫缺陷,容易诱发各种恶性肿瘤.常见的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肺癌,少见的有Kaposi肉瘤、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等.
作者:欧阳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糖尿病作为一种非传染性流行病,正肆虐全球.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加之其多种并发症,给防治带来了不少的难度.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我国,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慢性肾衰竭的第三位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寻找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洋;夏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前,用于研究人类起源、族群形成等问题的常用群体遗传学标记有: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不管有无功能,常染色体内的核酸序列都会碰到混杂的难题,即同源重组.每对染色体,其一来自母亲, 另一个来自父亲,在传代时,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会打断以后重新拼接,所以不同位置的突变之间一般关系不大,其组合型基本没有意义.就目前而言,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应用得多的是mtDNA和Y染色体非重组区,因它们没有重组区段的现象,每个个体内的这类遗传物质都是只来自双亲中的一方,没有来自父母双方的同类DNA区段,这样重组就几乎没有物质基础了.通过对其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短串联重复片段(short tandem repeat,STR)等遗传标记的研究和检测,可揭示人类的起源与形成过程[1,2].下面分别介绍mtDNA 和Y染色体上遗传标记在人类起源和形成研究中的应用及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作者:甘瑞静;潘尚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102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口服尼莫地平、管理血压药物及抗氧自由基药物,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有脑水肿者应用20%甘露醇等.A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加入250 ml 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2次/d,连用14 d.B组给予奥扎格雷钠,C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其用量及用法同A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对3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进行评定,比较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14 d后A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血小板、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两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方法 与疗效.方法 对60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植骨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60例均随访10~24个月,肢体无畸形,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 4个月,其中优54例,良6例.结论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操作简便,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黄永宝;李锋;廖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0例足部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大为18 cm×30 cm,小为6 cm×8 cm.结果 本组70例经修复后66例皮瓣完全成活,术中因血管变异放弃手术2例,因血管变异改为代偿性股前内侧游离皮瓣移植且皮瓣成活1例,因误伤血管蒂皮支致皮瓣坏死1例.随访3~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皮瓣质地柔软,厚度适中,有弹性,有排汗功能,皮瓣恢复部分浅感觉;20例皮瓣臃肿需皮瓣整形.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血管解剖位置较稳定,血管口径粗,血管蒂长,供皮区相对隐蔽,对外观功能影响小,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常用的皮瓣之一.
作者:唐继全;甘干达;陶智刚;扈克治;罗平;黄卫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 17例,四部分骨折3例. 结果 32例平均愈合时间8周.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优19例,良9 例,可4 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应用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作者:姚汉刚;余占洪;李再学;谢文伟;廖德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静脉麻醉下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回肠末段的操作技巧.方法 采用静脉麻醉单人操作法,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全结肠的基础上进入回肠末段检查,总结操作技巧.结果 4 115例病人,肠镜到达回肠末段4 014例,成功率达97.5%.结肠镜到达回肠末段时间3~48( 11.2±1.6 )min.插镜至回盲部所需镜身长度:<60 cm 610例,60~80 cm 2 415例,>80 cm 989例.发现回肠末段病变630例,占15.7%,其中回肠末段炎174例,淋巴滤泡增生症232例,溃疡性回肠炎66例,回肠克罗恩病52例,回肠结核32例,回肠末段钩虫感染44例,回肠末段出血10例,回肠息肉13例,回肠末段恶性淋巴瘤7例.101例未能到达回肠末段的病人中,有57例结直肠癌,10例结肠重度炎症致肠腔狭窄,14例有腹部手术史,7例为腹部包块伴有大量腹水,还有13例因肠道清洁不充分无法找到肠腔.结论 回肠末段病变具有多样性,在结肠镜检查时应重视回肠末段检查.掌握静脉麻醉下结肠镜单人操作的技巧,遵循循腔进镜、勾拉、抽气、旋进、旋退、滑镜,变换患者体位等基本原则,以充分发挥单人操作灵活多变的优越性.
作者:卢杰夫;黎波;彭卓嵛;梁雪;陈国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肝移植围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以往在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得到较高的重视.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能完全解释肝移植术中循环改变.近年来,肝移植中心肌损伤逐渐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肝移植围术期的心肌损伤进行研究,以降低肝移植围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和病死率.以下就心肌损伤的机制、检测及心肌保护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梁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左外叶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2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采用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取净结石19例(73.1%),结石残留7例.术中大出血1例,胆瘘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经相应处理均治愈.结论 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式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赵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左心房横纹肌肉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左心房横纹肌肉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心房扩大,腔内可见一形态不规则的实性等回声光团,大小约50 mm×47 mm×32 mm,随心脏收缩舒张往返于左心房与左心室流入道,蒂附着于左心房后壁左肺静脉口旁.术后免疫组化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左心房横纹肌肉瘤.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左心房肿瘤诊断有很高的价值,但声像图缺乏特征性,定性较难,确诊需要术后免疫组化及病理检查.
作者:李茂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腺肽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胸腺肽60 mg,1次/d,2周为1疗程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补体C3、C4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显著升高,CD3+、CD4+、CD4+/CD8+细胞数高于治疗前并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补体C3明显升高(P<0.05).结论 胸腺肽辅助治疗能提高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张树锋;段小嬿;陈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同种带瓣血管有结构自然、中心血流及抗反流、免疫性低、不易形成血栓、不易附着细菌等特性,已成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重建右室流出道的主要生物材料之一.但带瓣血管在处理及保存的过程中存在着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带瓣血管移植后不可生长,且有远期瓣膜失去功能、管道钙化狭窄等缺点,需二次置换管道[1].Bcl-2家族蛋白是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蛋白质,Bcl-2家族的表达和调控是影响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Bcl-2和Bax分别是Bcl-2家族中有代表性的抑制凋亡和促进凋亡基因,并且Bax是Bcl-2活性的主要调控因子[2].抑制与促进二者的比值决定细胞是否发生凋亡.
作者:韦懿桐;郑宝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植入式脐静脉泵灌注化疗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52例肝癌切除术后,应用全植入式脐静脉泵进行门静脉灌注化疗,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等.结果 52例患者随防1~7年,患者完成化疗疗程2~12个疗程.21例小肝癌组切除术后1年、3年、5年复发率分别为33.3%、52.3%、57.1%;22例大肝癌组切除术后1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68.1%、77.2%;5例巨大肝癌组术后1年、3年复发率均为60.0%;4例行介入治疗后切除肝癌者1年、2年复发率均为50.0%.全组化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植入式脐静脉泵灌注化疗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其方法 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不失为一种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手段.精心护理和密切观察病情有利于提高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范淑君;李志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左胸颈两切口切除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老年中、下段食管癌患者15例,采用左胸颈两切口切除中、下段食管癌病灶.结果 15例均成功,手术时间175~330 min,术中失血150~800 ml,术后胸引流管留置时间2~7 d.按国际TNM分期,Ⅱ期3例,Ⅲ期9例,Ⅳ3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对于老年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左胸颈两切口是安全的.
作者:李永标;左传田;黄民平;覃文办;周奉辉;陆文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观察矫治前后牙颌面的变化情况,以寻找一种矫治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 方法 安氏Ⅱ1类错(牙合) 21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上颌拔除第一双尖牙并采用横腭弓控制支抗,下颌不拔牙,或拔除单颗严重错位的下切牙,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内收上前牙,单独牵引上颌尖牙远中移动至与下颌尖牙形成中性关系,采用0.018×0.025不锈钢方丝弯制高低T形曲内收、压低并根腭向转距控制上切牙.后期常规精细调整.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其颌面部变化.结果 21例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上前牙突距平均减小6.3 mm,下前牙突距平均减小0.2 mm,前牙覆盖平均减小6.1 mm;SNA角平均减小3.8°,SNB角平均减小0.4°,ANB角平均减小3.4°;覆颌基本恢复正常;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平均减小13.3°;上前牙前突得到明显改善;尖牙为中性关系,磨牙完全远中关系.结论 高低T形曲用于矫治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能够内收、压低并转距控制上切牙,效果满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作者:黄朝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安全性.方法 159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76例用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等离子组),83例用扁桃体剥离法(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观察两组扁桃体切除时间和出血量,术后10 d内患者咽部疼痛和扁桃体术窝白膜的情况.结果 等离子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但术后白膜脱落时间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对组织损伤小、疼痛轻、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手术方法 简单、容易掌握.
作者:李玲波;林琳;韦孟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5 例鼻咽癌患者的MRI和CT平扫/增强影像学资料.结果 245例鼻咽癌中,MRI平扫及增强显示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口咽、咽后淋巴结、颅底骨质、鼻窦、海绵窦、颅内等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时MR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强时MR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及增强与CT平扫及增强对鼻咽癌鼻腔侵犯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能够清晰显示鼻咽癌肿块、邻近结构和咽后淋巴结转移等,在鼻咽癌的诊断和放射治疗靶区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罗凤荣;李雁平;卢功源;徐旭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