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脱垂子宫改良阴式全切术与腹式全切术的疗效比较

韦修娟

关键词:非脱垂子宫, 子宫良性病变, 阴式子宫全切术, 腹式子宫全切术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阴式全切术(TVH)治疗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行改良阴式全切术(TVH组)和腹式全切术(TAH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TVH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AH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TAH组(P<0.05),术后病率低于TAH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AH组(P<0.05).结论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有微创、效优及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扩张器注水后并发急性大片皮肤坏死的临床观察(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皮肤扩张器植入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经验及相关技术,以指导今后工作.方法 报告1例扩张器注水后急性大片皮肤坏死病例及治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 因患者早期注水过急过快,注水间隔时间过短,使其囊内压过高,局部皮肤苍白,血运障碍,出现毛细血管栓塞,形成局部坏死继发感染.结论 扩张器注水应遵循渐进扩张的原则,按扩张器的容量定量注水,以少量多次注水是比较合理的.同时重视注水期间相关操作细节,密切观察皮肤血运状况,适当调整注水量及注水间隔,及时正确处理,才能有效地避免组织缺血坏死.

    作者:肖汉;殷国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级、Ⅱ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异丙酚+瑞芬太尼组)31例,B组(硝酸甘油+瑞芬太尼组)31例,均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常规检测各项指标,并记录开始降压前(T1)、降压后10 min(T2)、降压后4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两组各阶段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降压后心率快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病例术中麻醉维持平稳、手术过程顺利.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而硝酸甘油复合瑞芬太尼降压后容易引起心率加快,认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更适合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

    作者:蒙元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温度热消融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对小鼠皮下肝癌进行不同温度的热生理盐水消融,探讨诱导有效免疫反应的合适消融温度.方法 共120只小鼠皮下种瘤成功后,随机分为50℃、60℃、70℃、100℃及对照组共5组,每组24只,各组小鼠的皮下瘤内注射不同温度热生理盐水0.15 ml进行消融,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肿瘤体积及消融灶内淋巴细胞和HSP70的变化.结果 (1)各组小鼠生存时间不相等(P<0.05),50℃组生存时间较长.(2)各消融组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消融前肿瘤体积比较,仅50℃缩小.(3)50℃组CD4+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D8+细胞50℃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其他热消融组(P<0.05);50℃组CD4+/CD8+比值升高为明显;HSP70热消融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组表达量高.结论 50℃组消融温度可能有利于诱导产生更为强烈的主动免疫效应.

    作者:蒋文超;刘星;向邦德;赵荫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同种带瓣血管冻存与Bax、Bcl-2基因表达之间关系

    同种带瓣血管有结构自然、中心血流及抗反流、免疫性低、不易形成血栓、不易附着细菌等特性,已成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重建右室流出道的主要生物材料之一.但带瓣血管在处理及保存的过程中存在着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带瓣血管移植后不可生长,且有远期瓣膜失去功能、管道钙化狭窄等缺点,需二次置换管道[1].Bcl-2家族蛋白是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蛋白质,Bcl-2家族的表达和调控是影响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Bcl-2和Bax分别是Bcl-2家族中有代表性的抑制凋亡和促进凋亡基因,并且Bax是Bcl-2活性的主要调控因子[2].抑制与促进二者的比值决定细胞是否发生凋亡.

    作者:韦懿桐;郑宝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输液室实施流程再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目的 寻找输液室佳的工作流程,提高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和效率.方法 运用流程再造的方法 对输液流程中不合理因素进行重组再造.结果 流程再造后,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相互间配合默契,病人等候时间由1~2 h减少到0.5 h;患者满意度由94%增加到98%,差错发生由年发生率1%~2%降至0.结论 通过流程再造可提高输液室的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作者:梁金清;黄霜霞;陶品月;崔妙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肝移植围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以往在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得到较高的重视.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能完全解释肝移植术中循环改变.近年来,肝移植中心肌损伤逐渐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肝移植围术期的心肌损伤进行研究,以降低肝移植围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和病死率.以下就心肌损伤的机制、检测及心肌保护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梁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全植入式脐静脉泵灌注化疗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全植入式脐静脉泵灌注化疗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52例肝癌切除术后,应用全植入式脐静脉泵进行门静脉灌注化疗,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等.结果 52例患者随防1~7年,患者完成化疗疗程2~12个疗程.21例小肝癌组切除术后1年、3年、5年复发率分别为33.3%、52.3%、57.1%;22例大肝癌组切除术后1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68.1%、77.2%;5例巨大肝癌组术后1年、3年复发率均为60.0%;4例行介入治疗后切除肝癌者1年、2年复发率均为50.0%.全组化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植入式脐静脉泵灌注化疗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其方法 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不失为一种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手段.精心护理和密切观察病情有利于提高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范淑君;李志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放射性脑病18例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放射性脑病CT表现,分析其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放射性脑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放射性脑病病灶77.8%(14/18)分布在颞叶底部,11.1%(2/18)位于脑干,11.1%(2/18)位于小脑,CT均表现为脑白质区不规则指状、片状低密度区.结论 放射性脑病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随诊观察可显示放射性脑病发展过程.

    作者:张子虹;杜宏志;李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广西平话人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用于研究人类起源、族群形成等问题的常用群体遗传学标记有: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不管有无功能,常染色体内的核酸序列都会碰到混杂的难题,即同源重组.每对染色体,其一来自母亲, 另一个来自父亲,在传代时,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会打断以后重新拼接,所以不同位置的突变之间一般关系不大,其组合型基本没有意义.就目前而言,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应用得多的是mtDNA和Y染色体非重组区,因它们没有重组区段的现象,每个个体内的这类遗传物质都是只来自双亲中的一方,没有来自父母双方的同类DNA区段,这样重组就几乎没有物质基础了.通过对其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短串联重复片段(short tandem repeat,STR)等遗传标记的研究和检测,可揭示人类的起源与形成过程[1,2].下面分别介绍mtDNA 和Y染色体上遗传标记在人类起源和形成研究中的应用及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作者:甘瑞静;潘尚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鼻咽部非角化性癌中TGF-β1表达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数量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 探讨鼻咽部非角化性癌中TGF-β1表达情况和CD1a标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数量及它们与病理、临床资料的联系.方法 鼻咽癌组织62例、癌旁组织16例及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检测TGF-β1和CD1a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例鼻咽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GF-β1阳性率分别为67.7%(42/62)、93.8%(15/16),均高于对照组的50%(5/10);鼻咽癌组CD1a阳性率为41.9%(26/62),癌旁组组织阳性率为12.5%(2/16),对照组为阴性;TGF-β1表达与CD1a呈负相关(r=-0.304,P=0.016);TGF-β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P<0.05); CD1a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有关(P=0.011).结论 TGF-β1可抑制imDC的增生,两者在鼻咽部非角化癌演进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李佳;韦敏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48例严重胸部创伤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严重胸部创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严重胸部创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指征和方法 .结果 治愈43例,死亡5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及时正确的手术方法 是提高严重胸部创伤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罗强;蓝碧洋;张晓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 17例,四部分骨折3例. 结果 32例平均愈合时间8周.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优19例,良9 例,可4 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应用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作者:姚汉刚;余占洪;李再学;谢文伟;廖德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UVP)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提高TUVP的治疗效果.方法 9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均行TUVP术,其中出现并发症92例,对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出现电切综合征20例,经给予利尿剂及3%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后19例恢复正常,1例死亡.出血32例,其中2例再次电切镜下清除血块及电凝止血;30例经输血、压迫止血、预防便秘等治疗均治愈.排尿困难15例,均为残留腺体所致,再次电切清除尖部残留腺体后排尿通畅.尿道狭窄 18例,经定期尿道扩张治愈.暂时性尿失禁7例,经抗感染,锻炼肛门括约肌,均在3个月内痊愈.结论 术前做好预防工作,术中精细操作、彻底止血,有效控制尿路感染可以减少TUVP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志健;黄恒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海洛因成瘾大鼠海马区PKA、tau蛋白磷酸化、成对螺旋纤维的改变

    目的 探索海洛因成瘾大鼠海马区蛋白激酶A(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A)、tau蛋白磷酸化以及成对螺旋纤维(PHF)的改变.方法 SD大鼠皮下渐增注射海洛因(1 mg·kg-1·d-1逐日递增1 mg·kg-1·d-1至20·kg-1·d-1维持10 d)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动物模型.在海洛因成瘾大鼠海马区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针对抗体PKA-α(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 ase-α)、PKA-β(cA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β)、tau(S396)、PHF-1(paried helical filaments-1)进行显色.结果 海洛因成瘾组大鼠脑内PKA-α、PKA-β、tau(S396)、PHF-1(paried helical filaments-1)免疫染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海马部位存在PKA含量升高、tau蛋白396位点异常磷酸化以及PHF形成.

    作者:胡华;叶峻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非脱垂子宫改良阴式全切术与腹式全切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改良阴式全切术(TVH)治疗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行改良阴式全切术(TVH组)和腹式全切术(TAH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TVH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AH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TAH组(P<0.05),术后病率低于TAH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AH组(P<0.05).结论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有微创、效优及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韦修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 对10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6.3%,以呼吸道感染常见.住院时间及侵入性操作是医院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要积极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韦秀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先天性膈疝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先天性膈疝的诊治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改善预后.方法 对25例先天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中,重症15例,轻症10例.入院后均禁食、胃肠减压,轻症者24 h内急诊手术;重症者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纠正酸中毒.病情稳定后,8例24 h内急诊手术,7例24 h后亚急诊手术.均行经胸膈疝修补术.死亡4例,21例治愈.结论 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延期手术可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存活率.

    作者:陈军;甘耐炎;梁运宁;陈波;吕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股骨近端外侧加压锁定钢板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外侧加压锁定钢板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股骨近端外侧加压锁定钢板治疗80岁以上A3型股骨转子间闭合性骨折12例.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16~24 d,平均19 d.11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6~28个月,平均13个月.全部骨折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1周.按黄公怡疗效评价,优7例,良4例.无感染,患肢完全负重后无明显髋内翻、螺钉退出松动、钢板断裂等情况发生.结论 股骨近端外侧加压锁定钢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牢固,手术灵活、安全,失血量少,易取得成功.

    作者:罗显德;欧兆强;王景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恶性肿瘤26例的X线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AIDS合并恶性肿瘤的X线影像学表现,提高对AIDS合并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AIDS合并恶性肿瘤的X线影像学表现.结果 AIDS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11例,肺癌12例,Kaposi肉瘤1例,鼻咽癌2例.AIDS合并恶性肿瘤胸部X线影像无特征性.结论 AIDS患者由于免疫缺陷,容易诱发各种恶性肿瘤.常见的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肺癌,少见的有Kaposi肉瘤、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等.

    作者:欧阳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7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安全性.方法 159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76例用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等离子组),83例用扁桃体剥离法(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观察两组扁桃体切除时间和出血量,术后10 d内患者咽部疼痛和扁桃体术窝白膜的情况.结果 等离子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但术后白膜脱落时间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对组织损伤小、疼痛轻、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手术方法 简单、容易掌握.

    作者:李玲波;林琳;韦孟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