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艳;李细森;宋楚茵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11例人工机械瓣术后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其中4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9例二尖瓣位机械瓣超声心动图显示瓣叶表面毛糙不光滑、开放幅度减小;连续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跨瓣压差半降时间估测二尖瓣口面积均小于1.2 cm2.2例主动脉瓣位机械瓣梗阻患者,主动脉瓣位瓣膜跨瓣压差均大50 mmHg,估测主动脉瓣狭窄程度在中度以上;可显示左房血栓6例.其中4例急诊手术,结果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基本一致.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准确.
作者:张敏;潘丽;文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负压引流在感染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40只成年健康日本大白兔,在颌面部、大腿部建立感染伤口模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清创后负压引流,对照组常规方法处理.两组于清创后1、3、5、7 d处死动物,取创面标本光镜下计数成纤维细胞.结果 术后第1天实验组腿部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实验组面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负压引流可促进感染伤口成纤维细胞计数增加,从而加速伤口愈合.
作者:毛小泉;谢文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门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抽取2008年门诊处方6212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有1897张,统计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163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8.59%.不合理用药的问题主要有:无指征用药、溶媒选择不当、给药间隔不合理、同类药物重复使用、用法用量不当、配伍禁忌、选药不舍理、疗程过长等.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可将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信息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陆卫英;何丽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式横切口改良抽芯包埋(袖套)法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322例自愿接受输卵管结扎术者行腹式横切口袖套法术式,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5322例对象手术成功率为99.78%,发生各种并发症9例(0.17%).结论 腹式横切口袖套法输卵管结扎术具有损伤少、时间短、愈合快、不拆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柳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在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55例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根据所接受的心肌保护方法分为浅低温不停跳组29例和低温停跳组26例,分别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及低温停跳心内手术.对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心功能、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失血量、术中低温度、术后多巴胺使用量、呼吸机支持时间、CCU停留时间和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C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停跳组转机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均短于停跳组(P<0.05),术中低温度高于停跳组(P<0.001),多巴胺使用量少于停跳组(P<0.01).结论 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直视下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安全、有效.
作者:黄维佳;何巍;刘永春;郑宝石;陈铭伍;周华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互动启发式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见习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法对广西医科大学2002级71名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进行儿科学临床见习带教,并进行考试及问卷调查.结果 大多教参与学生认为互动启发式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结论 互动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有益于学生的儿科临床见习带教方法.
作者:单庆文;王琳琳;农光民;韩蕴丽;陈国力;韦文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Internet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度发达的网络,大的信息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医药学信息资源,已经逐步改变着人们了解信息、获取信息的传统模式.作为汇集、传播、利用信息的医学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Internet,并在Internet环境下开拓新的服务模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作者:黄玉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不同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危险因素进行分层(低危组14例,中危组10例,高危组16例,极高危组20例),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低危组、中危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危组、极高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的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危险分层有关.提示高血压高危、极高危组人群可常规进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预防和减少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雪玲;骆峰;雷蓓;伍业冬;李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现代口腔根管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很多残根残冠得以长期保留.桩核冠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残根保留的修复方式,它能够给残根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固位,有较好的远期修复效果.桩核修复材料的选择是临床修复设计的重要部分,高强度可塑纤维桩兼具金属铸造桩核和各式成品桩的优点,在牙根牙本质破坏大、美观要求高的残根保存修复中更具优势[1].我科2005~2008年采用everStick高强度纤维桩修复疑难根管42例,修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京阳;李冀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自体大隐静脉桥接修复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自体大隐静脉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8例,其中桡神经4条,尺神经3条,正中神经1条,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分,术后随访15~26个月,病人均有明显的肢体功能恢复,优4例,良3例,可1例,无副作用.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为桥接管道,修复周围神经断裂能有效地引导神经再生及功能的恢复,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何顺;李铁雄;胡建华;黄永明;姚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胸水中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腺苷脱氢酶(ADA)、乳酸脱氢酶(LDH)对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良性胸腔积液和41例恶性胸腔积液分别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CEA、SF,速率法检测ADA、LDH,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组的CEA、SF、LDH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而ADA水平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组在CEA、SF、LDH有较高的阳性率.结论 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CEA、SF、ADA、LDH含量可提高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炎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微球栓塞化疗与碘油栓塞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都采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0~1.4 g/m2,顺铂60~80 mg/m2),接着A组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后用KMG微球栓塞,B组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碘油栓塞.结果 近期缓解率A组74.0%、B组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中位生存期A组18个月、B组11个月;生存1年以上患者A组占65.0%、B组占40.0%,A组1年生存率优于B组(P=0.031).结论 经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灌注KMG微球栓客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有效的方法之一,其疗效明显优于支气管动脉灌注碘油栓塞化疗.
作者:蒙志斌;马亦龙;康平;李志坤;欧盛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7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接受超踝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均采用腓骨外后侧切口和胫骨内侧小切口,腓骨采用1/3管型钢板固定,胫骨远端采取超踝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固定.结果 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1个月.按照Mazur等制定踝关节的评分标准:优10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2.4%;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周.结论 超踝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能减轻局部软组织的压力,避免局部皮肤坏死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具有创伤小、软组织血运破坏少等优点,能促进骨折愈合,且固定持续、稳固,术后关节功能良好.
作者:张岸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52例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外侧切口,用两枚克氏针从内、外侧进针作交叉内固定.结果 本组52例均获随访4~72个月.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按朱盛修疗效标准:优40例,良7例,可5例,优良率90.4%,轻度肘内翻5例(9.6%).结论 肘外侧切口内、外侧进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损伤小、骨折复位好、固定稳定、功能恢复良好、肘内翻发生率低并可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吉;黄富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对我国部分市县1998~2002年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前3位[1].
作者:黄华忠;梁世雄;李业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人造血管修复注射毒品致假性股动脉瘤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15例因注射毒品致假性肢动脉瘤患者行人造血管修复重建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本组15例肢体均存活,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恢复,肤色、皮温及毛细血管反应正常,下肢行走功能基本恢复,无跛行.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重建血管是治疗假性股动脉瘤的关键,而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唐四桂;饶海芳;黄云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阿维A胶囊联合胸腺肽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阿维A胶囊联合胸腺肽片,对照组30例单服阿维A胶囊.用药后第4、8、12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76.7%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干燥症状,对照组为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05).结论 阿维A胶囊联合胸腺肽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而且安全.
作者:张建玲;廖燕珍;刘进文;杨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张性肺水肿(TPE)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复张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20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RPE的诊断治疗并不复杂,重在预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
作者:蒙伟平;谭宁;吴勋宁;王庆准;冯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全肺切除术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术后并发症较常见,其中以心律失常常见,国内外报告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3%~29.4%[1].我科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施行全肺切除30例,发生心律失常8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除1例心房颤动未纠正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现将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姜家艳;李细森;宋楚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脐膨出的价值.方法 对12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脐膨出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2例胎儿脐膨出,超声检出11例,漏诊1例;小型脐膨出8例,巨型脐膨出4例.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脐膨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有无合并畸形及染色体异常是决定胎儿存留的关键.
作者:詹林;林毅;高嵩;傅彬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