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忠;梁世雄;李业飞
目的 了解钦州市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对12种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使用支原体培养、药敏鉴别试剂盒对1200例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200份标本中,检出支原体阳性612份,检出率为51.00%,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率84.0%,人型支原体(Mh)阳性率5.88%,Uu-Mh阳性率8.50%;解脲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克拉霉素较为敏感;人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司帕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较为敏感;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对交沙霉素敏感.结论 交沙霉素可以作为本地区治疗泌尿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郑小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发病原因,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对3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输卵管妊娠的有关因素是盆腔炎占56.25%,宫内节育器31.28%,剖宫产6.23%、刮宫术史6.23%.结论 注意卫生,减少盆腔炎症及生殖器炎症的发生;使用宫内节育器后注意安全期避孕,减少受孕机会;提高输卵管手术质量,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王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病因.方法 对89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中直接肺损伤38例(42.7%),其中肺部感染31例(34.8%);间接肺损伤51例(57.3%),其中脓毒症31例(34.8%).结论 肺炎和脓毒症为ARDS致病的主要因素,在临床上应注意患者肺部感染和脓毒症所引起的ARDS.
作者:莫柳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负压引流在感染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40只成年健康日本大白兔,在颌面部、大腿部建立感染伤口模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清创后负压引流,对照组常规方法处理.两组于清创后1、3、5、7 d处死动物,取创面标本光镜下计数成纤维细胞.结果 术后第1天实验组腿部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实验组面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负压引流可促进感染伤口成纤维细胞计数增加,从而加速伤口愈合.
作者:毛小泉;谢文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现代口腔根管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很多残根残冠得以长期保留.桩核冠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残根保留的修复方式,它能够给残根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固位,有较好的远期修复效果.桩核修复材料的选择是临床修复设计的重要部分,高强度可塑纤维桩兼具金属铸造桩核和各式成品桩的优点,在牙根牙本质破坏大、美观要求高的残根保存修复中更具优势[1].我科2005~2008年采用everStick高强度纤维桩修复疑难根管42例,修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京阳;李冀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共选择CHF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输氧);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首剂量6.25 mg/次,2次/d,渐加量,2周后加量至维持剂量50 mg/次,2次/d,依那普利初始剂量为2.5 mg/次,1次/d,8周内逐渐加量至大耐受量10 mg/次,1次/d.随访时间为半年.治疗前和治疗满半年分别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值及心功能,测定心率、血压.结果 治疗半年后,EF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心率减慢(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5),下肢水肿消失及胃肠道症状改善明显.收缩压、舒张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Internet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度发达的网络,大的信息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医药学信息资源,已经逐步改变着人们了解信息、获取信息的传统模式.作为汇集、传播、利用信息的医学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Internet,并在Internet环境下开拓新的服务模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作者:黄玉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慢诱导气管插管与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探求合理安全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方式,降低老年病患者麻醉插管的风险.方法 将老年恶性肿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30例采用慢诱导气管插管全麻,30例采用常规快诱导插管,记录从诱导到完成插管后5 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慢诱导插管前后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快速诱导插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明显(P<0.05).结论 慢诱导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老年病患者安全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俭;周桂霞;李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11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55例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DT66 Gy,分33次,共6.6周.后超组55例组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先常规分割放疗至DT40 Gy,分20次,共4周;后改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1.5 Gy/次,2次/d,间隔≥6 h,总剂量DT 70 Gy,分40次,共6周.结果 近期疗效:后超组优于常规组(P<0.05);远期疗效:后超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4%、65.5%、47.3%,常规组分别为50.9%、30.9%、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超组1、2、3年局控率分别为72.7%、56.4%、45.5%,常规组分别为47.3%、32.7%、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气管炎和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能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疗效,急性放射反应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相似,且患者能耐受,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潘辉林;黄岩;宋慧胜;冯正富;汤锐明;何耀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成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Md-NSCs)中重要抑癌基因p53、Rb1及p16进行突变检测,旨在从抑癌基因方面研究Md-NSCs的致瘤性问题.方法 从正常成人志愿者获取成人骨艇基质细胞(hMSCs),于体外诱导培养获得Md-NSCs,应用PCR-DNA测序技术,PCR扩增Md-NSCs中p53基因第5~9外显子、Rb1基因第19~21外显子以及p16基因第1~2外显子,并对扩增片断进行DNA测序.结果 Md-NSCs可由hMSCs于体外诱导培养简捷获取,Md-NSCs中p53基因第5~9外显子、Bb1基因第19~21外显子以及p16基因第1~2外显子的序列均与野生型一致,无发现突变现象.结论 hMSCs体外诱导培养分化形成的Md-NSCs中未发现重要抑癌基因的常见突变现象,保持了遗传学的稳定性,为其体内移植的潜在致瘤性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朱汝森;徐如祥;姜晓丹;蔡颖谦;邹雨汐;杜谋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在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55例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根据所接受的心肌保护方法分为浅低温不停跳组29例和低温停跳组26例,分别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及低温停跳心内手术.对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心功能、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失血量、术中低温度、术后多巴胺使用量、呼吸机支持时间、CCU停留时间和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C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停跳组转机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均短于停跳组(P<0.05),术中低温度高于停跳组(P<0.001),多巴胺使用量少于停跳组(P<0.01).结论 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直视下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安全、有效.
作者:黄维佳;何巍;刘永春;郑宝石;陈铭伍;周华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1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占66.09%,胎盘因素占22.61%,软产道损伤占9.57%,凝血功能障碍占1.73%.结论 产后出血由多种高危因素所致,加强孕前、产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作者:谢翠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局麻药罗哌卡因复合咪达唑仑对肌间沟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需行上肢手术的成年病人40例,ASA Ⅰ~Ⅱ级,按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均行肌间沟臂丛阻滞.A组20例,局麻药用0.25%罗哌卡因.B组20例用0.25%罗哌卡因加50 μg/kg咪达唑仑,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术后24 h止痛药的需要量.结果 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B组比A组明显加快,镇痛时间B组比A组显著延长(P<0.05);B组术后24 h对疼痛药的需要量明显减少(P<0.05).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术后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0.25%罗哌卡因复合咪达唑仑臂丛阻滞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 h止痛药用量明显减少,改善了术后镇痛质量,但并不延长运动阻滞时间.
作者:黄中华;朱蔚琳;梁宁;胡彦艳;李锋;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应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及效果.结果 手术过程简捷,内植物安置容易,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固,所有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随访1~2年,平均1.5年,20例均骨性愈合,术后未见内固定松动及骨折移位;髋关节功能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Sanders创伤性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95.0%.结论 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简单实用,安全有效.
作者:黄华;张增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使用催产素加米索前列醇的1986例为观察组,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1868例为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出血>2000ml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应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聂桂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7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接受超踝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均采用腓骨外后侧切口和胫骨内侧小切口,腓骨采用1/3管型钢板固定,胫骨远端采取超踝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固定.结果 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1个月.按照Mazur等制定踝关节的评分标准:优10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2.4%;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周.结论 超踝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能减轻局部软组织的压力,避免局部皮肤坏死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具有创伤小、软组织血运破坏少等优点,能促进骨折愈合,且固定持续、稳固,术后关节功能良好.
作者:张岸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脑膜瘤MRI表现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MRI表现,从其信号特点、肿瘤-脑组织界面、瘤周水肿、脑膜尾征、病灶增强后MRI信号均匀度等方面,分析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脑膜瘤绝大多数T1 W1呈等信号,T2 W1呈稍高信号和混杂信号,脑膜尾征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脑膜瘤MRI征象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征性,绝大多数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为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作者:归俊;归云荣;马春艳;芦苇;利文倩;蓝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自体大隐静脉桥接修复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自体大隐静脉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8例,其中桡神经4条,尺神经3条,正中神经1条,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分,术后随访15~26个月,病人均有明显的肢体功能恢复,优4例,良3例,可1例,无副作用.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为桥接管道,修复周围神经断裂能有效地引导神经再生及功能的恢复,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何顺;李铁雄;胡建华;黄永明;姚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损害程度.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7例,分为两组,NLVH组(高血压非心肌肥厚组)30例: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125 g/m2(男),<120 g/m2(女);LVH组(高血压心肌肥厚组)37例:LVMI≥125 g/m2(男),≥120 g/m2(女).选择门诊体检正常成人28例为对照组.用二维、M型超声检测对照组和高血压组的室间隔、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LVM)及LVMI;再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检测上述3组室间隔、左室后壁的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即平均背向散射积分(AⅡ)、标化背向散射积分值(AⅡ%,室间隔与左心腔的AⅡ的比值)及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PPI).结果 LVH组室间隔、左室后壁的AⅡ、AⅡ%分别高于NLVH组及对照组(P<0.05).LVH组室间隔、左室后壁的PPI测值分别低于NLVH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可作为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损害及其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陈功泉;张棣;郭盛兰;吴棘;观志强;王庆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UAP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2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明显降低,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出血者.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P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安全性好.
作者:钟榕宽;何志裕;陆东风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