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与血清HBeAg及病毒载量关系的探讨

玉艳红;黄力毅;宣伟军;庞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 基因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摘要: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变异与e抗原(HBeAg)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1)研究对象为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轻、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2)研究方法 :①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②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③采用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eAg、抗-HBs、抗-Hbe及抗-HBc).结果 (1)在176例HBV慢性感染者中检出HBV BCP区T1762A1764变异者73例,HBV BCP变异的阳性率为41.5%.HBV 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44/89),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29/87)(P=0.03).(2)HBV BCP变异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V BCP变异阴性组的含量(P=0.000).BCP阳性组HBV DNA含量在HBeAg阳性病例及HBeAg阴性病例中均较BCP阴性组高(P=0.000).结论 (1)HBV BCP变异可引起HBV感染者的HBeAg阴转.(2)HBV BCP变异可使HBV致病力增强,病毒复制水平提高.(3)对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HBV 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HBeAg阴性者误认为病毒的免疫清除或静息而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患者忧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我科2003~2005年收住院脑梗死并忧郁状态患者48例,现对其忧郁状态与脑梗死的关系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李春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15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各50例,于入院后24 h内与治疗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三组间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各种指标.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三组的左心室功能均有改善,但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在收缩功能方面,卡维地洛组比美托洛尔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而在舒张功能方面,两组的改善程度近似(P>0.05).结论 在治疗1个月后,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均显著改善左心室功能,但卡维地洛疗效更好.

    作者:刘业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利用网络开展病人医学电子信息服务初探

    我院于2005年建立医院网站,利用网络开展病人医学电子信息服务,通过给病人提供有关的医学知识、疾病诊疗、康复等医学信息服务,对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等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谭宗群;陈凤坤;韦良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智能输液泵控制性持续滴注鼻饲营养的护理

    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成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不可缺少的措施,鼻饲是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传统的鼻饲多采用注射器注入法将鼻饲液注入胃内,但这种方法注入营养液易使病人出现呕吐返流、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我院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对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智能输液泵控制性持续滴注鼻饲营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珊珊;莫新少;韦翠英;陈东亮;陈汝纯;郑雪;陈家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13例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疗效.方法 用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5例,恶性淋巴瘤5例,乳腺癌2例,鼻咽癌1例.恶性淋巴瘤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5例白血病患者化疗缓解后,予5~9个疗程的化疗巩固治疗,再给予化疗加G-CSF动员;乳腺癌、鼻咽癌均用NP加G-CSF动员,5例恶性淋巴瘤预处理方案为CBV,急性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为MAC,乳腺癌、鼻咽癌的预处理方案为CCE.结果 除1例鼻咽癌为部分缓解外,其它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随访时间2~13个月,全部患者无病生存,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A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及某些实体瘤,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APBSCT后对恶性血液病及某些实体瘤患者应定期进行序贯化疗和免疫治疗,对难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应进行补救治疗及免疫治疗.

    作者:张华;陶晓明;李虎生;冯翠;陈国添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柳州市中小学生结核患病状况及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肺结核患病率及对结核病知晓情况,为中小学生预防结核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结核菌素试验筛检(PPD)的方法,对柳州市143所中小学校9223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肺结核病的现患状况调查.选择10所中小学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小学六年级至高二2 1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肺结核患病率为0.07‰,中学生为0.19‰.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对结核病的病源、传染源、传播途径、药物预防及其危害的知晓率低于50%.学生担心的是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并表现出对结核病的恐慌.获得结核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画、书籍、杂志(32.70%).结论 通过PPD试验筛检,可及时发现肺结核病人,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结核病在校园内传播.中小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信念和卫生行为知晓率较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中小学生所表现的良好愿望和态度,是结核病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王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56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分成4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结果 (1)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56.68%,糖尿病(病程<0.5年者大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为8.27%,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35.5%.(2)随糖尿病病程延长或增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均明显增加.(3)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龄和病程有关,而微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糖、病程有关,与高胰岛素血症负相关.结论 在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之前,部分患者已出现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并随病程延长或增龄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代谢综合征是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的共同危险因素.

    作者:谈志强;邓宏明;刘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支气管镜高频电烧灼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央型肺癌

    目的 观察经支气管镜介导高频电烧灼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有气道阻塞的中央型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9例,对照组19例.实验组在纤维支气管镜介导下用高频电刀对支气管腔内瘤体行烧灼治疗,并联合NP方案全身化疗.对照组单用NP方案全身化疗.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11%(P<0.01);实验组的卡氏评分、肺功能及PaO2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支气管镜介导高频电烧灼联合全身化疗能较快和有效使支气管内瘤体的缩小或消失,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张建全;柳广南;钟小宁;何志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Survivin和NF-κ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Survivin 和NF-κ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初步探讨Survivin 和NF-κB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及30例胃正常组织中Survivin 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和NF-κB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5),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胃正常组织(P<0.05);而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胃正常组织(P<0.05).结论 survivin及NF-κB在胃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在癌旁组织、胃正常组织中的弱表达或不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钟爱喜;王卫星;黄顺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角膜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与Lasic手术的比较,观察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切削术(ORK)治疗近视眼的手术疗效.方法 施行ORK手术的10例199眼为试验组,同期施行Lasik手术的74例144眼为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将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3个月屈光度数、术后视力及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屈光度数在±1.00D以内的试验组175眼(87.94%),对照组110眼(76.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观评价视觉质量表示满意的试验组192眼(96.48%),对照组130眼(90.27 %),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ORK手术与Lasik手术一样有着良好的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在准确性和主观评价视觉质量方面优于Lasik手术.

    作者:彭燕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脐带绕颈相关因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脐带绕颈是产科常见的脐带异常,其发生率为20%~25%[1].正确预测脐带异常并准确评估其对分娩的潜在风险,是目前产科急待解决的难点之一.因脐带绕颈可造成脐带相对过短,血管受压、狭窄导致胎儿宫内缺氧,从而增加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导致剖宫产率增高.本文对195例足月单胎妊娠、无并发症的脐带绕颈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脐带绕颈相关因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以利于降低不断升高的剖宫产率.

    作者:李军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甲氨喋呤(MTX)与米非司酮(Ru486)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 124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MTX和Ru486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MTX和Ru486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第一疗程有效率、总有效率、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包块消失时间、输卵管通畅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MTX与Ru486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方法 简便,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农红映;王国芬;韦湛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空螺钉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

    由于肱骨髁部特有的解剖结构以及复杂的骨折移位,使得复位固定均很困难.虽然目前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及内固定器材很多,但是均有内固定不坚固,手术过程复杂,创伤大等缺点,易致骨不连和关节僵直[1].我院2001年2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肱骨髁间C型骨折21例,采用3枚中空螺钉内固定,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杨劲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垂直下牵引双手环抱外展牵拉肱骨头治疗肩关节脱位

    作者近年来采用垂直牵引双手环抱外牵肱骨头治疗肩关节脱位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对泌乳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病人硬膜外连续注射罗哌卡因与吗啡对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60例健康足月初产妇,择期在联合椎管内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30例:镇痛组行硬膜外镇痛,注入0.075%罗哌卡因和0.009%吗啡复合液(2 ml/h)持续48 h镇痛;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泌乳素(PRL),视觉模拟评分(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 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术后PRL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24~48 h镇痛组PRL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镇痛组初乳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1),镇痛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术后生命征平稳,无恶心、呕吐、头痛、肢体麻木发生.结论 剖宫产术后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能促进PRL分泌,初乳时间提前,加快肠蠕动恢复.

    作者:郑剑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的应用进展

    自现代外科学创建以来,自体组织移植一直是外科治疗中常用的手段.在外科各学科,常常用各种组织移植修复缺损、重建功能、改善外形.近年来应用小腿后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踝、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将其解剖学研究以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苏伟;赵劲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准确计数血小板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近年来,准确计数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已成为血液学和检验医学界的热门课题,其原因有二:一是临床上需要输血小板者日益增多;二是迄今为止,所有计数血小板的方法,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标本,其准确性都比较差,亟需研究改进.准确计数血小板实非易事,血小板体积小、无色、易粘附,当血液自血管破损处流出时,血小板一经与破损的血管内皮细胞或组织成分接触,立即以极快的速度粘附于破损的血管壁,使采得的血小板数比血中实际血小板数为低,皮肤穿刺采血比静脉采血所得的血小板数更低[1].

    作者:施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35例绝经妇女急性脑梗死性激素和血脂变化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性激素和血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酶对比法和硫酸镁沉淀法检测女性ACI患者性激素水平和血脂含量,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 ACI组患者雌激素(E2)、睾酮(Te)、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E2/ T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激素的紊乱可能是导致女性血脂代谢异常、ACI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龙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肺心病患者神经降压素、神经肽 Y 的变化及其意义

    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是两种重要的血管活性多肽,含NPY、NT的神经纤维密集地分布于心血管系统,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肺心病是我国的常见病,近年来对肺心病病理生理变化,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已是目前关注的焦点之一.笔者观察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时NPY和NT的变化,以探讨二者与慢性肺心病发病过程的关系.

    作者:许光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63例临床分析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表现不典型.我科2001~2006年6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SAH病人6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