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卫;刘勇彬;刘琴
DLS 1201机是一种高度智能化、小型轻便、多功能的检查仪,是国内外唯一的基于康普顿背散射扫描(CBS)技术研制成功的安全检查设备.本文对其技术要点和技术指标作了简要说明,并与国内外其他安检仪作了对比.
作者:李波;丁厚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以医学CT图像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变矩特征在医学CT图像中的应用.首先实验验证不变矩特征所具有的旋转、平移、缩放等不变特性,其后以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为例,揭示不变矩特征在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中的应用原理,后分析图像不变矩特征的应用场合.实验成果对不变矩特征在医学图像识别、图像匹配、形状分析、图像分割以及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等领域的应用具有推动作用.
作者:焦蓬蓬;郭依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配合本科生及研究生专业课程《射线数字影像及工业CT》的课堂教学,建设用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与实验平台.通过现场实验演示、测试过程模拟、图像分析与重建软件操作实践,提高学生对射线数字影像与工业CT技术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为后续的专业课设及科研兴趣培养储备良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
作者:杨民;孙晨曦;邢春香;刘永瞻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于CT扇束扫描,射线源焦点与被测工件旋转中心的连线不垂直于探测器所在直线时,采用标准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重建出的图像会存在伪影,降低图像质量.本文基于经典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理论,分析了此类伪影形成的原因,给出了利用投影原始数据(正弦图)计算校正算法所必需的几何参数的方法.本方法无需专用模体,不必进行二次扫描,方便、快捷并有效.计算机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李忠传;孟凡勇;杨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 (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对比及临床应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进行腹部增强扫描:A组对比剂为碘海醇300 (300 mgI/mL),B组对比剂为优维显370 (370 mgI/mL).注射速率均为3.0 mL/s.分别测量动脉期轴位扫描腹腔干水平、肾动脉水平、髂动脉分叉水平腹主动脉CT值,并进行比较.图像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法,分析不同浓度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增强显示情况,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B组腹主动脉各水平的CT强化平均值较A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VR法行肝动脉血管成像,B组对比剂对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显示效果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时,在注射速率相同的情况下,B组注射的对比剂总量少于A组,但动脉显示效果好于A组,即采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要图像.
作者:夏振营;祁征;张爱东;李宏军;宋文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320排动态容积CT脑血管数字减影(DSA)可为颅内动脉瘤病人提供4D DSA成像信息,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宽体检测器和ConeXact锥束重建算法.本文对目前常见锥束扫描重建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Feldkamp类,Grangeant类,Katsevich类和ConeXact锥束重建算法.应用方面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宽探测器平台下动态容积扫描,一次成像获得满意图像,无阶梯伪影,并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常规DSA对比,320排CT DSA检查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筛选和术后复查一种方法,与CTA相比320排CT动态容积成像和功能成像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曹华;曹家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简介复合型X射线微剂量通道式安检机的技术原理和创新性,并与目前现有的通道式安检机进行了比较.
作者:李波;丁厚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参照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探讨64-MDCT测量可疑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6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了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A.所有入选者的MDCT原始数据在0~95% R-R间期、间隔5%重建后传至AW4.4工作站,利用相关软件结合人工方法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MDCT测量以二维超声为参照,计算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峰值血流速度(E、A)、二尖瓣舒张早期大组织运动速度(Ea)、左心室充盈压力(E/Ea).所有CT心功能测量值与同期超声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所有入选者中随机选择20名在初次CT心功能测量两周后由同一操作者对其进行再次测量,同时指定另一名医师对该亚组再次进行测量并与初次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CT和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好,分别为E(r=0.82,P=0.000)、E/A(r=0.91,P=0.000)、Ea(r=0.82,P=0.000)、E/Ea(r=0.83,P=0.000).Bland-Altman图显示两种方法对各参数的评价变异性低.随机选择的研究亚组CT评价E/A、Ea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重复性好,Bland Altman图显示E/A和Ea的变异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其相应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E/A(r=0.91,P=0.000; r=0.89,P=0.000)、Ea(r=0.87,P=0.000; r=0.84,P=0.000).结论:64-MD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同时,可进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定量评价.
作者:陈义加;陈伦刚;查云飞;裴之俊;吴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采用短时单频脉冲震源的浅地层剖面,记录的波形数据空间假频较严重.因其信号具有频率高、频带窄的特征,通常利用Hilbert变换提取瞬时振幅属性(信号包络)供解释使用.但瞬时振幅均为正值,在进行构造解释时不方便使用.本文提出在对浅层剖面资料提取瞬时振幅的基础上,计算瞬时振幅的微分并配合滤波的方法,实现高频窄带浅地层剖面资料的一种频移处理.该方法把高频窄带的多周期信号变为低频带宽的单周期信号,有效扩展了倍频程并消除假频.应用在南海浅地层剖面资料处理中,资料处理后更利于构造解释.
作者:刘玉萍;李丽青;薛花;邓桂林;张宝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6排CTA在烟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烟雾病(MM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CTA检查.结果:10例患者CT平扫发现脑实质密度异常,6例表现为脑梗塞、呈多发、对称性,4例表现为脑出血,其中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基底节出血,2例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5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脑萎缩,以额、颞叶为主.CTA均能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呈多支动脉受累,可见颅底烟雾状血管及侧支代偿血管.结论:CTA图像不仅可以显示脑实质病变如脑出血、脑缺血,而且可以显示血管狭窄及闭塞,可作为筛查烟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刘成磊;杨立民;徐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CT重建算法中,投影矩阵反映探测器上的投影与重建物体的关系,其模型刻画对于重建速度和精度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介绍目前投影矩阵研究现状,着重分析投影矩阵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快速计算正投影和反投影的方法,并总结了目前投影矩阵模型的性能和发展.
作者:陈建林;闫镔;李磊;席晓琦;王林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阐述了联合迭代法的基本原理,通过4种典型速度模型的数值模拟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以短路径法做正演,联合迭代法做反演对某核电站岩溶区的井间声波CT探测资料进行成像,后给出溶洞可能存在的位置.
作者:杨利普;徐志萍;李德庆;徐顺强;熊伟;邱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前后的主要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评价BAL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为PAP的CT表现,观察病灶的范围、形态、边界及对比BAL前后的变化.结果:PAP的CT表现呈多样化,主要归纳为:地图征、碎石路征、肺水肿样及肺实变征.BAL后15例显著改善.结论:CT能直观显示PAP的影像特征,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可评价本病BAL后的效果,确诊依赖病理学证实.
作者:叶文卫;刘勇彬;刘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模型在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选取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单纯性肝囊肿以及正常肝脏的CT增强图像各20例.对该60例肝脏CT增强图像分别进行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以及图像变换的纹理特征提取,然后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决策树归纳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分类.终分类结果与临床事实分类对照,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验证两种分类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进行分类准确性较高.决策树归纳的分类准确性远高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准确性96.7% vs 76.7%,Kappa值0.95 vs 0.65,P<0.05).结论: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模型可以对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进行分类,不仅能够判断肝脏有无相关病灶,而且仅依据图像的基本特性,可以自动识别肝脏乏血供转移瘤与单纯性肝囊肿,为未来计算机辅助诊疗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及途径.
作者:曹务腾;庄乔棣;练延帮;龚佳英;熊斐;邱建平;张波;杨然;周智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肢体软组织Morel Lavallée损伤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29例软组织Morel-Lavallée损伤的0.35T MRI资料.结果:29例35个病变,主要累及部位(例数):膝关节周围(n=12),盆部及大腿上段(n=10),小腿(n=4),上臂(n=2)及前臂(n=1).位于皮下深层脂肪与深筋膜之间.病灶(个数,n=35)可呈椭圆形(n=5)、梭形(n=11)或新月形(n=19),可无包膜(n=21)、有部分包膜(n=10)或完整包膜(n=4),部分可见分隔(n=9).由于病灶内部纤维组织和(或)血液等成分及含量的不同,病灶表现为多种信号特征: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病例(n=3)多以血性成分为主(MRI呈T1WI及T2WI高信号为主),慢性期(n=26)以液性信号为主(MRI呈T1WI低及T2WI高信号为主).部分病灶内部可见条状、小结节状、条片状脂肪信号影(n=23),部分可见液液平及脂液平(n=10).结论:MRI是评价肢体软组织Morel-Lavallée损伤重要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作者:丁长青;李海峰;王文生;王安震;丁爱兰;孙迎迎;罗慧;代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由于医学图像边缘模糊、不均匀性等特点,使用传统的Chan-Vese (CV)模型方法难以达到分割要求,同时该方法存在计算量大、分割速度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V模型改进的分割算法,在水平集演化迭代过程中,根据当前主动轮廓线的位置,引入图像局部灰度信息,提高了水平集能量项的有效性和该模型的收敛速度,并提出了一种关于图像序列的分割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图像中感兴趣目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
作者:唐子淑;刘杰;别术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主要针对高密度差多层球状物体的角度稀疏投影CT重建问题,进行基于FBP算法的仿真研究.参考特殊工件材料结构特征设计建立检测对象模型,采用C++语言开发完成平行束圆周扫描FBP重建仿真软件平台.分别采用直接补零和紧邻填充两种方法补全缺失的稀疏投影数据,并进行仿真重建和比较分析.对重建图像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基于边缘和区域的增强处理方法研究,使缺陷特征得以凸显.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可为具有类似特征的CT无损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作者:夏惊涛;王群书;李斌康;黑东炜;盛亮;马继明;魏福利;马戈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胰腺癌是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生存率的变化并不大,手术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因素.对于胰腺癌可切除性的判定,CT仍然是首选检查方法.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检出率也较之前有明显升高.本文即对可切除胰腺癌的CT表现综述如下,希望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郑宏;梁宗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国内石油公司在海外石油勘探步伐的加快,海外钻井数量日益增长,所面临的坐标转换问题突出.本文以探索研究适用于在海外油气勘探钻井设计过程的实用方法为目标,阐述坐标转换在储层横向变化快的地区进行钻探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坐标系统的组成与特点,提出利用已有的地震解释软件、自编软件等两种快捷简便且准确的坐标转换方式,所得结果经过已知数据对比验证,误差在0.3m范围内.将上述两种转换方法应用在西非深水区X研究区的边界成像模糊浊积水道储层的井位设计中,经钻井证实,井点位置准确,钻探结果符合预期.
作者:沈野;杜向东;程涛;吕栋;李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62例经病理证实直肠癌患者行MRI常规序列扫描及DWI,测量淋巴结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将MRI检出的淋巴结分为转移性和良性淋巴结两组,将盆腔淋巴结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两组淋巴结的ADC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测量225个淋巴结ADC值,b值为800 s/mm2,转移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0.76±0.15)×10-3 mm2/s,良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1.16±0.14)×10-3 mm2/s,两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以1.0×10-3 mm2/s为阈值,判断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53%、91.62%和93.45%.结论: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何云飞;杜丽云;靳仓正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