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仙
无创通气(NIV)通常是指通过鼻、面罩或相似装置经过上呼吸道给予通气支持的方法[1].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步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一线治疗方法.其特点是操作方便、安全性好,可减少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舒适度,并终减少治疗费用.它被认为是一种效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法,NIV保留了上呼吸道的温化、湿化以及防御作用,同时保留了患者吞咽、说话和咳嗽等功能.另外,NIV避免人工气道带来的呼吸肌相关肺炎、鼻窦炎以及插管相关性损伤、出血和气管狭窄等并发症[1].
作者:殷永超;杨卫国;刘太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术后病理确诊的21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术前、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仔细观察、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相应处置,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后引流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姜桂荣;王艳红;王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市精神卫生宣教的开展状况及其成效.方法:对近五年来普洱市少数民族精神病患者的就诊情况统计调查.结果:近五年来少数民族就诊人数和就诊比率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对精神病患者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上升.这与近几年来精神卫生宣教的逐年普及有很大关系.结论:应继续加强精神卫生宣教工作,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使少数民族精神病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
作者:杨树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对一部分人而言,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各种情绪反应,如爱情失败、高考落榜、创业受挫、就业无门等,会使个体变得沉默寡言、独居室中、焦虑不安、失眠、郁闷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给家庭造成悲剧,给社会带来负担.本文就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桂荣;常大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现将抑郁症患者家庭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口腔医学界中有一种认识,口腔科是小科室,一般不会发生医疗事故,医学教育中将卫生法教育放在次要位置.然而,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有必要加强对卫生法教学的重视.在2002年4月1日施行的<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之(八)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对于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医疗纠纷审理的程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面以案例来说明.
作者:杨慧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9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成硝普钠治疗组158例、硝酸甘油治疗组136例,对照观察静脉给药后5天两组NYHA分级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右心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显著.结论:微泵注射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王朔;高国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胸科非心脏手术后心律失常为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2006年1月至2007年 5月我科共行胸科非心脏手术238例,其中,38例术后7d内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15.97%,较文献报道胸科非心脏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41.94%低[1].现就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吴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正常情况下,膝关节的稳定性是由其周围的骨性结构、韧带、关节囊和肌组织等来维持.膝过伸现象存在于脑卒中后的偏瘫患者,多因患侧下肢肌力不足、平衡协调能力下降、原始运动模式出现以及不正确的锻炼方式等造成[1],且一旦出现将很难纠正.据统计,约7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下肢的功能障碍[2],而膝过伸又是康复训练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尤以在社区中进行康复的后遗症期患者发生率较高.由于此不良步态影响到患者的步行能力,要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膝过伸将必须得到重视.
作者:张金声;田园;李和兴;韩琤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精神科用药情况及其原因.方法:对我院确诊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逐一登记,了解抗精神病药使用、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12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将用药种类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利培酮、氯氮平疗效较佳,且单一用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量较小.
作者:倪花;徐维安;杜玉琢;詹瑞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美罗牛黄宁宫片合并氯氮平与单用氯氮平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美罗牛黄宁宫片9片/d,原氯氮平剂量减1/3~1/2,对照组原氯氮平剂量维持不变.两组病例均采用PANSS、中医症候辨证评分表及TESS观察8周.结果:根据PANSS减分率评定,治疗组有效率43.25%,对照组42.17%,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的中医症候评分(痰火,肝郁,阴虚)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73%、53.87%(P<0.01).结论:美罗牛黄宁宫片合并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疗效可靠、副作用小、预防复发、安全性好等优点.
作者:张胜利;张丽娜;李永强;杨静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医院管理人性化就是指用医院充满人情味的就诊环境和管理举措,让病人、家属感受到人文关怀,即要为病人提供其所需的一切管理,包括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亦即衣、食、住、行等的各种管理,使其有一种温馨感、亲情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复[1].这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化的需要,也符合病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
作者:胡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NCDs)的定义是长期不能自愈的、也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和医疗费用昂贵,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其中,大多数属于生活方式疾病,也就是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能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作者:易璇;孙净;张卫红;彭玲;彭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常见的难题,它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影响临床抢救治疗工作.外渗药物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甚至坏死留有疤痕[1],在临床上易造成护患纠纷,所以,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临床上常采用33%硫酸镁湿敷治疗输液外渗,近一年来我院采用甲磺酸酚妥拉明原液湿敷治疗输液外渗,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秀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重与肥胖对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心血管病、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量咸宁市农村1 641例居民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S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riedwald's 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血糖、血脂进行比较.结果:超重肥胖率为20.78%,超重肥胖组FSG、TG及LDL-C水平高于体重正常组,而HDL-C水平低于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FSG、TG及HDL-C异常检出率也高于体重正常组;相关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FSG、TC、TG呈正相关,WHR与HDL-C呈负相关.
作者:操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同时段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对本院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距发病的时间分为A组(1h~)、B组(3h~)和C组(6212h),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三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7.57%、69.82%和23.04%.结论:争取时间,尽量在6小时以内溶栓,对发病6~12小时仍有适应证者,也应积极溶栓.
作者:张永花;刘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提高极低体重早产儿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对近5年收治的76例极低体重早产儿进行重症监护,在保暖、呼吸支持、预防和及时发现颅内出血、营养支持、预防电解质紊乱、预防交叉感染等方面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通过细致的护理,存活率显著增高,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降低.结论:严密的观察、认真正确的护理、及时有效地配合治疗,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万新翠;刘爱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精神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治后,绝大部分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自制能力开始恢复并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及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即进入恢复期.此期患者的心情往往变化多端,相互矛盾,在心理反应中常暴露出消极的一面,如失望、恐惧、愤怒、焦虑、丧失自尊等负性心理特征;同时又蕴含着积极的一面,如生存欲望、眷恋、期待家庭和回归社会的正性心理特征,但后者往往被忽略.
作者:马玉梅;高长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假性球麻痹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多由于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呛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虽然中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但目前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开窍利咽疗法治疗该病获得良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周志鸿;郑凤霞;郭遂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3 (IL-13)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15例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10例恢复期患儿外周血行血清 IL-13水平测定;并与1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恢复期组血清 IL-13水平较急性期组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毛细支气管炎恢复期组肺功能指标中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25/PF)及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均较急性期组明显升高(P均<0.01),但25/PF仍低于对照组(P<0.01),而ME/M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组血清IL-13水平与25/PF呈显著负相关(r= 0.38,P<0.05),与ME/MI无相关性(r=-0.002,P>O.05).结论:IL-13参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过程,降低其水平有助于毛细支气管炎的痊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肺功能主要表现为小呼吸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作者:杨钰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