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宁市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动态观察

刘义;刘敏;刘悠南

关键词:新生儿, 黄疸,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同时测定91例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指数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值,求两者相关关系.用经皮胆红素仪测定227例足月健康新生儿的生后1~8天的经皮胆红素指数.结果:经皮胆红素指数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值存在相关关系.Y=0.76X+10.6(r=0.918,t=21.89,P<0.001).黄疸在生后第4~5天达深,均值为(180.9±45.0)μmol/L(10.6±2.6mg/dl).22.7%足月新生儿其总胆红素浓度大于12.9mg/dl,11.01%大于15mg/dl.结论:根据统计学原则将本地区正常新生儿生后第4~5天时的第95个百分位数作为生理性黄疸的上限,当血清胆红素浓度值≥271.9μmol/L(15.9mg/dl)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80例胎膜早破引产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佳引产方法.方法:对280例胎膜早破采用四种引产方法.40例服米索前列醇(米索组),53例静滴催产素(催产素组),102例服蓖麻油引产餐(蓖麻油组),85例服蓖麻油引产餐配伍静滴催产素(联合组).结果:催产素组引产成功率(79.1%)低,剖宫产率(20.75%)高,与蓖麻油组有显著性差异.蓖麻油组引产成功率(91.2%)与米索组(92.51%)和联合组(94.1%)无显著性差异,但总产程(x-±Sx-=10.89±0.45h)长,与米索组(6.188±0.49h)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与催产素组(8.47±0.47h)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组的总产程(7.69±0.35h)与米索组无显著性差异.四组新生儿窒息无显著性差异.米索组出现胎死宫内、先兆子宫破裂及宫颈裂伤各1例.结论:联合组和米索组引产成功率高,总产程也短,但米索组安全性欠佳.

    作者:黎有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玻璃体切割联合全氟丙烷治疗复杂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系指由于各种因素使黄斑部视网膜内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组织缺损,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黄斑是视觉敏锐区,患病后视力一般不到0.1,少数达0.2.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在我国占视网膜脱离5.4%~14.4%较欧美0.5%~4.3%和日本4.29%~11%为高(1).常规手术方法为黄斑部电凝、冷凝封闭裂孔,巩膜外垫压或兜带术,由于黄斑部位于眼球后极部,手术时要暴露后极部巩膜极为困难,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手术耗时长,病人痛苦,且手术时采用凝固黄斑部,对视细胞损害大,术后网膜虽复位,但视力提高不理想.

    作者:李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介入性超声在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自有学者(1)把超声探头和穿刺针头融为一体用于临床后,即出现了临床超声引导穿刺术的开端.随着介入性超声的技术进一步完善,应用该技术治疗肝癌是近年来的重大进展.本文就介入性超声在肝癌治疗中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伟萍;李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处理对策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失败原因主要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局部复发是指根治术后在原发肿瘤所在部位肿瘤组织的再次生长.包括淋巴结复发、吻合口复发、周围脏器浸润及手术范围的局部复发等4种形式(1).复发率8.7%~33.63%(2~4).本文就近年来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认识及诊治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劳日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下肾功能的损害与防治

    自1953年John Gibon第一次应用人工心肺机成功地为一名女孩进行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至今已40年(1).由于人工心肺机不断完善和体外循环灌注技术的改进,使得心脏外科的治疗领域不断扩大,手术疗效亦明显提高.70年代以来,Gray和Bretschneider等先后采用了低温体外循环冷停搏液心肌保护法(2),至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80年代末Lichtenstein在临床上实施并倡用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含钾心停搏液灌注法,取得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1993年以来,我们(5,6)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由于术中不阻断主动脉,温度在33℃~35℃,体外循环时间缩短,术后低心排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温仁祝;傅乾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本院五年来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138例,其中梗塞前有明确心绞痛病史者103例,占76.3%,无明确心绞痛病史者35例,占25.4%,两组对照其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有心绞痛病史组其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心绞痛病史组(P<0.01).结论:提示梗塞前心绞痛严重影响急性心肌梗塞的近期预后,这可能与心肌缺血预处理有关.

    作者:何劲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经腹小切口宫体韧带集束断扎筋膜内子宫全切术72例分析

    目的:对小切口宫体韧带集束断扎筋膜内子宫全切术进行术式探讨.方法:将同期具有子宫全切术适应症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03例随机分组,分别采取经腹小切口宫体韧带集束断扎筋膜内子宫全切术72例(研究组),用常规方法子宫全切术31例(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切口控制在≤6cm,术式简化安全,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经腹小切口宫体韧带集束断扎筋膜内子宫全切术解决了常规方法子宫全切术的术式弊端,保持了盆底组织及阴道解剖上的完整性,保证盆底血供,将手术创伤降到低限度.具有切口小、术程短、出血少、康复快,符合患者心理需求,手术步骤简化,安全易掌握,实用性强的特点.

    作者:刘海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病例随访资料的统计分析

    在临床研究中,对慢性病的疗效研究常需对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统计一定时期内生存、死亡、缓解或复发情况,以判断疗效.随访资料常因失访等原因造成某些数据观察不完全,要用专门方法进行统计处理,这类方法起源于对寿命资料的统计分析,故称为生存分析.对病人的随访观察首先要规定起始时间(如规定发病、确诊、入院、用药或手术的时间为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二者之差即为生存时间.

    作者:黄高明;梁秋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肌注杜冷丁50mg镇痛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100例择期前列腺摘除术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50例为PCEA组,B组50例肌注杜冷丁50mg.结果:A组前列腺术后镇痛的评分及控制膀胱痉挛的发生均明显优于B组,副作用发生少.结论:前列腺术后PCEA镇痛,具有镇痛安全,效果确切,有利于术后病人的恢复等优点.

    作者:刘燕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状况及展望

    手术室护理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过程,根源可追溯到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配合医生修复病人受伤的组织.手术室护理至今已有133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手术室护士已不再只是局限于手术的配合工作,而是延伸到以现代护理观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目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为病人解决手术前、中、后的生理及心理需要,使病人安全、满意渡过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2).

    作者:顾超琼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p53、C-erbB-2和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53、癌基因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的存在状况及意义.方法:用p53、C-erbB-2和PCNA抗体对50例子宫内膜癌和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手术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表达率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P53、C-erbB-2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分别为54%、56%和72%,均高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p53、C-erbB-2和PCNA均随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呈增高趋势,P53和PCNA的Ⅲ级表达明显高于Ⅰ级(P<0.01).研究结果提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P53和C-erbB-2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或突变及PCNA的过度表达有关;P53、C-erbB-2和PCNA之间可能有相互协同作用;P53、C-erbB-2和PCNA表达反映了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增殖情况,因而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乐江华;张美艳;乐承艺;曾思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芬太尼或吗啡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应的比较

    目的:观察芬太尼或吗啡配伍布比卡因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应用,并对其临床效应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心功能(ASA)Ⅰ~Ⅱ级.硬膜外腔麻醉下行中下腹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芬太尼组):芬太尼0.3mg+氟哌利多2.5mg+布比卡因1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Ⅱ组(吗啡组):吗啡2mg,其它药物同Ⅰ组.用双盲法观察两组病人术后24h内用药总量、疼痛评分、呼吸循环情况以及有无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等副反应.结果:24h两组用药总量、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呼吸循环均稳定(P>0.05);Ⅰ组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Ⅱ组,但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结论:两组镇痛效应一致,但Ⅰ组副作用轻.PCEA时选择芬太尼配伍布比卡因更好.

    作者:甘丽霞;宁加娟;李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脑室内出血

    脑室内出血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为30%~38%(1~3).本病的病因以高血压常见,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动脉瘤、外伤、脑瘤卒中和血液病,个别病例原因不明(4).据文献报道(1,2,5~8),脑室内出血病死率为26.9%~83.3%.本文就各种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全理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现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及(或)造血循环受损,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造血系统疾病.目前多数学者公认(1),AA属一种异质性疾病.发病机理有:造血干细胞内增殖缺陷;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遗传因素等协同致病.因此,AA的治疗有输血、雄激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抑制剂、造血细胞生长因子、脐血及骨髓移植等.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有关AA治疗方面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潘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伞部成形术235例报告

    目的:对235例输卵管积水患者行电视腹腔镜输卵管造口袖口外翻伞部成形术,探讨手术操作要点及影响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35例诊断为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不孕症患者,在电视腹腔镜下行卵管造口浆膜面点状电凝袖口外翻伞部成形术.结果:伞部造口外翻成形率98.51%.镜下诊断严重盆腔粘连53.6%(126/235);轻度粘连35.32%(83/235);输卵管积水直径大于3cm16.17%(38/235);合并盆腔除粘连以外的其他疾病占31.9%(75/235);术后随访率90.64%(213/235);术后宫内妊娠率21.6%(46/213).其中双侧输卵管积水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16.45%(25/152),单侧妊娠率34.43%(21/61);无或轻度盆腔粘连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31.53%(26/111),重度粘连妊娠率10.78%(11/102).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输卵管积水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浆膜面点状电凝袖口外翻有其独特的优点,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继秀;陈荔丽;黄琼中;韦娜;韦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求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新方法.方法:分两组患者,每组40例.A组:用平阳霉素行血管瘤腔内注射.B组:用鱼肝油酸钠行血管瘤腔内注射.结果:平阳霉素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7.5%.鱼肝油酸钠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5%和70%.两组相比有差异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明显优于鱼肝油酸钠,为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陈宏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阴茎头正位开口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对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治疗也提出了新的概念,即幼年一期修复、尿道正位开口于阴茎头尖、有完美的外观、良好的排尿功能及成年后有性生活能力(1).

    作者:刘瑞祥;顾超琼;韦华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高健美延缓衰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增龄对人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脱氢表雄酮(DHEA)变化及用高健美治疗老年人后甲状腺功能(甲功)、IGF-1、DHEA和肾虚衰老症状的改变.方法:从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择50例属于肾虚衰老的老年人作为治疗组,选择老年前期及青壮年期各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甲功(TT3、TT4、FT3、FT4),IGF-1、DHEA、肝功能及心电图;对治疗组用小剂量高健美治疗,每日3片,3个月为一疗程,用2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复查以上指标,并对治疗前后的肾虚衰老积分值进行记分,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着增龄,青壮年组、老年前组及老年组血清TT3、FT3、FT4、IGF-1及DHEA水平逐渐下降,各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TT4改变不显著(P>0.05),高健美治疗,可使其下降的水平升高,3个月后,可达老年前组水平,治疗6个月与3个月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后,衰老积分值降低,肾虚衰老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高健美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增龄可使血液循环中TH、IGF-1及DHEA的浓度呈进行性下降,高健美治疗可提高其浓度,使其达到老年前组的水平,并可改善老年人肾虚衰老的症状.

    作者:刘广钊;何飞屏;冼苏;罗佐杰;王爱坚;黄李平;黎有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广西11万1~6岁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广西部分市县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试点调查,为全省范围的调查及防治工作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横县、钦州抽取24个乡(镇)为样本区,由通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按统一诊断标准,对样本区1~6岁小儿进行脑性瘫痪的患病状况调查.结果:共调查114952人,脑瘫152例,脑瘫患病率为1.33‰,其中男性111例,占73%,女性41例占27%.结论:广西两县11万1~6岁小儿脑瘫患病率与国内报道接近,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可能与该地区高危新生儿存活率低及当地卫生保健服务状况等因素有关.

    作者:梁友玲;郭先鸣;刘艳玲;丁浩平;颜秀梅;李小丽;兰东平;李淑先;王勇;杨广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115例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因素调查分析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我们对我院1998年115例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提示: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与年龄、手术持续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相关.因此行阑尾切除术时应注意:加强器械及用具的灭菌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力求早诊断、早手术,提高手术质量,掌握手术技巧,尽量减少切口组织损伤,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用药的习惯性和模式化,针对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实行用药个体化.

    作者:龙凤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