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塞来昔布与吲哚美辛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临床对比研究

王永朝

关键词:塞来昔布, 吲哚美辛, 异位骨化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塞来昔布与吲哚美辛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效果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预防药物.方法 对2003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258例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在术后随机服用塞来昔布(塞来昔布组)或吲哚美辛(吲哚美辛组)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预防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塞来昔布组138例、吲哚美辛组10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资料,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6~18个月).塞来昔布组有20人(14.5%)出现了HO.吲哚美辛组有18人(17.0%)出现了HO.两组均没有Ⅲ°、Ⅳ°骨化发生.两组间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有3例(2.1%)患者在平均14天后要求中止治疗;吲哚美辛组有11(9.4%)例在平均9.5天后要求中止用药.两组因副作用中断治疗的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05>P>0.01).结论 塞采昔布与吲哚美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O形成有相似的预防作用,前者有更好的安全性而更适用于老年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男性阴茎根部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提高男性阴茎根部尖锐湿疣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及治疗次数的有效方法.方法 20例男性阴茎根部尖锐湿疣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均采用激光治疗,术后运用中药外洗联合免疫增强剂治疗观察创面愈合及湿疣复发情况.结果 治愈率90%,复发率10%.结论 中药外洗联合激光治疗男性阴茎根部尖锐湿疣术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程敏;李跃庆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怎样理解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医务人员长时间以来的工作精神和价值观念以及制度内涵的集中反映,也是医务工作者群体形成的优良传统、优秀品质、作风和精神的积淀.实现医院工作新发展,需要有先进的医院文化体系作支撑,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创新发展.

    作者:王广红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穿孔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并对比两种阑尾炎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经过手术与病理结果证实为阑尾炎的患者共58例,其中穿孔性阑尾炎共38例为A组,非穿孔性阑尾炎共20例为B组.对两种阑尾炎的CT征象进行分析与探讨,比较其CT表现.结果 阑尾炎的CT直接征象主要为阑尾周围积气、蜂窝组织炎、阑尾整强化、腹膜腔脓肿等,而这些CT直接征象对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且穿孔性阑尾炎其阑尾肿大的程度比非穿孔性阑尾炎更加明显.在间接CT征象中,穿孔性阑尾炎的腹水、阑尾腔内积气、肠壁增厚、阑尾附近大肠炎的发生也明显高于非穿孔性阑尾炎.结论 通过直接CT征象一般即可明显穿孔性阑尾炎和非穿孔性阑尾炎,而间接CT征象则可以辅助医生对特殊病例进行鉴别.

    作者:邝琰;何彬普;陈燕;姜帆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高原腹泻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及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其水平影响

    目的 探讨模拟急进高原缺氧环境中腹泻大鼠血浆内毒素(LPS)的改变,及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5只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高原缺氧组、高原腹泻组及微生态制剂治疗组,每组15只.大鼠在平原饲养1个月后于24h内急运至海拔4767米高原,建立高原缺氧模型,分别于到达高原后7d取门静脉血,比较各组间血LPS含量.结果 与高原缺氧组比较,高原腹泻组血中LPS明显升高(P均<0.01);与高原腹泻组比较,微生态制剂治疗组血浆LPS降低(P均<0.05).结论 高原缺氧环境中,腹泻可加重肠黏膜屏障破坏,微生态制剂治疗能够减轻小肠粘膜屏障损害,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作者:杨玉捷;吴景玲;张艳凌;郭艳芳;杨伟捷;张方信;葛勤利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原发性高血压的健康指导

    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建立依从性.高血压确诊后,目前还不能治愈,必须坚持终身吃药控制升高的血压,不但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带来了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级,诊断,并发症给予患者健康指导,以确保高血压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新燕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严重创伤休克的院前救护诊断进展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抢救护理方法及技术.方法 对本院急诊科从2009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5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院前进行急救护理,综合各种院前抢救措施,提高本院的抢救护理技术.结果 5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成功抢救的有45例,抢救成功率达90%;5例患者由于休克较为严重,抢救失败死亡,抢救死亡率为10%.结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是急诊较为多见的急危重症,只有不断完善院前抢救护理措施,为医院的救护诊断奠定基础,才能提高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农瑞能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系统论视角下的我国精神卫生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本文着眼于我国精神卫生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系统论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等一般特性,从目标规划系统、管理决策系统、医疗服务系统、权益保障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申诉维权系统等六方面对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精神卫生制度体系建设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我国精神卫生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李顺年;傅麒碧;莫佳妮;伏成秀;刘稳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南平市642名劳教人员HIV和HBV及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南平市劳教人员HIV和HBV及梅毒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 对男性劳教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后,采集静脉血进行HIV和HBV及梅毒血清检测.结果 检测642名劳教人员抗-HIV筛查全部阴性,HBsAg阳性85例,阳性率13.24%(85/642),梅毒阳性23例,阳性率3.58%(23/642).结论 劳教人员是HIV和HBV及梅毒感染高发人群,应对这类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防治.

    作者:朱学英;庄圣荷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单胎足月妊娠孕妇100例,将其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对比分析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8%,对照组为86%,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平面达第胸椎(T6)的时间、到达高麻醉平面时间、运动阻滞恢复的时间以及感觉阻滞恢复的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 剖宫产手术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获得快速且完善的麻醉镇痛效果,且起效快,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肌松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程贞永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并且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78例行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患者,根据液化面积,深浅,是否有伴随其他疾病,感染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和是否有瘘道和继发性感染的发生.结果 78例患者中,所有患者愈合时间为9-21天,平均14天,所有患者无瘘道形成或发生继发性感染.结论 通过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防止手段进行探讨,发现根据渗液的范围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新付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结核性腹膜炎误诊43例分析

    结核性腹膜炎在广大农村任为常见病,多发病,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及多样化,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我院2001~2011年十年间收治被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雷新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黄体酮胶丸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探讨黄体酮胶丸在先兆流产中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48例先兆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黄体酮胶丸治疗,对照组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症状缓解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不良反应1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5例,不良反应6例,总有效率为79.2%,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腹痛、腰痛、止血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体酮胶丸在先兆流产中应用效果显著,明显优于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作者:杜光远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诊治体会

    十二指肠在人的消化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的发病率较低,但是其发病时间短,病情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文首先对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进行了解释,接着阐述了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之后介绍了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的检测方法,后提出了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少安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银杏达莫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6年2月—2011年8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4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给予控制血糖,降血脂并给予依那普利降血压及平衡电解质等治疗外,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观察治疗组前后两组微量蛋白尿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蛋白尿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显著减少早期(DN)的尿微量蛋白尿.

    作者:陈春芹;姜广兵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二组,采用西医结合平胰汤综合治疗35例作为治疗组.单纯西医治疗33例作为对照组,对照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症状迅速减轻,各项指标方面恢复正常时间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在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上有较好的效果,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

    作者:周立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280例乙肝患者的凝血常规检测

    目的 探讨凝血常规检测在乙肝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我院收治的280例乙肝患者进行凝血常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与凝血常规指标正常范围进行比较,轻度乙肝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肝炎、重度乙肝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全部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凝血常规检测结果与乙肝患者肝脏损害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可以准确客观地反映病情,对乙肝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厚琼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外踝上皮瓣修复足部创面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外踝上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外踝上皮瓣对45例足部创面患者行创面修复.结果 45例病例中43例创面一期愈合,2例经二期植皮后愈合,所有创面全部得以修复.结论 外踝上皮瓣修复足部创面是一种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技术设备要求低,易于开展的好方法.

    作者:舒云均;李志荣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附壁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附壁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42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附壁血栓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未合并附壁血栓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单支病变、心功能Ⅲ、Ⅳ、前壁心肌梗死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年龄、合并肾功能不全、在左主干病变、完全或次完全闭塞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左主干病变、肾功能、闭塞情况是造成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附壁血栓的4个独立因素.

    作者:李俊俐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医院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症,是一种多发的骨科疾病,本文通过采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牵引、针刺,推拿等不同的手法,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的患者48例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孙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农村高血压社区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为了探索农村开展社区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控制效果.方法 对码头镇2个行政村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通过一系列高血压高危行为干预活动,随访观察两年后比较两组高血压控制率和相关危险行为情况.结果 干预组高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S),相关危险行为除了体重改变不大外,其他危险因素均有较大的改变(P<0.05).结论 在农村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相关危险关行为干预,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何秀山 刊期: 2012年第z1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