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娜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医院9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常规组采取传统治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患者均有好转,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治疗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许海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在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输血量≥2000ml的产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将冰冻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单独输注者与联合输注者作了对比观察。观察指标输注前及输入后1-2h患者:(1)凝血酶时间(T T );凝血酶原时间(PT);(3)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4)纤维蛋白原(Fbg);(5)血小板计数PLT ;(6)24h小时内有效止血率;(7)平均止血时间。结果:患者输注后1-2h比输前的TT、PT及APTT显著缩短,Fbg及ALT显著增加(p<0.01),平均止血时间为2.35±1.21h ,24小时止血有效率为97.09%.结论:在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应用冰冻单采血小板组及冷沉淀联合输注有着显著的止血效果。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加强对临床抢救物品的规范化管理,以确保患者的抢救及时、有效。方法:针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临床抢救物品管理中发现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全员法制教育,实施质控督查和选派专管人员等一系列措施。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抢救物品质控督导和规范抢救物品的管理,使抢救物品的完好率和临床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大大提高。结论:对抢救物品加强管理,可确保患者的抢救能及时和有效地进行。
作者:陆美恩;陆美妮 刊期: 2014年第z2期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 )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主要指那些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水平时能提示某些肿瘤的存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TM 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TM不仅在发生癌变时产生,在正常和良性疾病情况下也有不同程度表达,同时TM的产生还受到机体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而且目前临床上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正因为不存在单一类型的肿瘤,因此发现“理想”的TM就十分困难。
作者:杨文惠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对比两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34/45),两组患者在心电图改善情况和疗效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比单纯的西医治疗疗效更为明显,极大地促进了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恢复了心脏功能,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红玲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探讨无多孔道穿刺器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与手术体会。总结36例无多孔道穿刺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资料。结果无多孔道穿刺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金标准”的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各项指标基本一致。因此,无多孔道穿刺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靠,无瘢痕。
作者:张磊;李冬冬;洪帅;张茂福;韩方歧;李俊东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方法:选取当地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强化管理,对照组行一般管理,观察两组经管理后,其病情变化情况,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在SBP、FPG、2hPG等方面的变化,相对于对照组,具有优势,p<0.05,则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积极实施有效管理模式,可提高高血压及血糖的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
作者:杨建立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对其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认真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94例患者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病情恢复快,护理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显著。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竹青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抽取2011年0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学接受围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血压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按常规护理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讨论: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还有助于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具备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王惠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总结了子宫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清宫术治疗2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护理。护理重点包括: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术前护理,栓塞术后穿刺点及肢体疼痛的评估观察护理,应用化疗药后护理措施,出院指导等。
作者:张春雨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讨论拇外翻的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拇外翻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结构性畸形,呈进行性加重,并经常引起局部疼痛和活动障碍。我科均采用拇外翻微创手术治疗,行第1跖趾关节囊外侧松解,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跖骨头颈斜形截骨,术后“8”字绷带包扎。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作者:盛博;张晓磊;沈俊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自1989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首次报道以来,由于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手术广受患者的青睐,也激起广大手术医师的无比热情,现不仅仅是胃肠道手术,也应用于妇科和泌尿外科(如肾切除术等),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涉及的人群仍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由于腹腔镜手术存在CO2气腹及体位改变等带来的生理影响,可导致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严重时可影响机体的内稳态。这些特点就要求麻醉医师采取适宜的麻醉方法以减轻其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手术麻醉目前在国外均在全麻下实施,而国内主要为硬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麻并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现就几种常见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范成勋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下部位的溃疡、坏疽或感染,是糖尿病的一个严重的综合症,是糖尿病患者长期神经和血管病变的结果。糖尿病足是一种预后差、致残率高的疾病。经国内外专家大量调查证实: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防护教育,可使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截肢率明显下降。因此,重视和加强糖尿病患者足部的预防和护理,是护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王永超;周业敏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4年4月期间本院儿科门诊,小儿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探头频率为7-12M HZ彩色多普勒对患儿下腹进行纵切面横切面斜切面扫查。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直径大于10.0mm或短轴直径大于5.0mm视为肿大。结果: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36例患儿脐周的右下腹的淋巴结肿大占90%。4例为左下腹的淋巴结肿大占10%。所有患儿的淋巴结肿大均为多发性,淋巴结数量多于2个。大小均大于10mm。形态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结构清晰,血流信号显示丰富。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快速,准确的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该诊断技术无创伤,且该技术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患儿诊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观察,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因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与鉴别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与其它小儿腹痛病的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大小、形态对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志荣;邢斌;高雅娟;郭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7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60-80岁,平均70岁,现已明确诊断原发性病,排除继发性、恶性血压、未服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75例,治疗组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福辛普利,对照组用福辛普利片对比疗效。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福辛普利降压效果显著(p<0.05)。
作者:徐丹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评价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的治疗体会。方法:自2011年0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经过6-12个月的随访,26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愈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6%恢复至伤前水平,未见明显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切割、股骨干骨折、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PFNA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较少,PFNA既适合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又适合于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还可以早期负重活动,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良好选择。
作者:解自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状况及体外药敏情况。方法:对患者的标本用支原体培养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分离出的支原体做9种抗生素的药敏分析。结果:3907例患者中,共培养出单纯U U感染1198例,阳性率为30.69%;单纯M H感染76例,U U和M H混合感染147例,女性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9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的敏感性高,而红霉素、来诺沙星的耐药性较高。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先作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作者:戴欧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比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RI与CT影像检查,并将患者脑梗死的病发时间、梗死部位、病灶大小进行统计归纳,比较不同情况下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价值。结果:MRI对患者的早期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5mm以下病灶检出率、小脑、脑干部位梗死检出率均高于CT影像检查,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MRI在早期脑梗死、较小病灶、小脑、脑干梗死部位的检出率均优于CT检查,可作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首要检查手段。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aV 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0例,其中3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3例房室折返心动过速。所有患者都进行体表心电图aVL导联检查,观察分析心电图结果。结果: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aVL切迹发生率、V1导联伪R波的发生率、下壁导联的伪S波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很好的鉴别价值,是临床上主要的辅助临床诊断。
作者:吴文典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扩展应用。方法:对阳信县人民医院口腔科2000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的72例行区域性切除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分析内容包括病程、肿瘤大小、切除范围、术后病理、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在选择的72例肿瘤大径均小于或等于4.5cm的患者中,均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切除组织周缘常规做快速病理,均未发现肿瘤细胞。短随访5年,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示6例(8.33%)部分区域包膜不完整,16例(22.2%)细胞生长活跃,偶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包膜有浸润。患者均未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对于肿瘤大径小于4.5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行包含肿瘤在内的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安全的,既可取得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又可减少术后面神经麻痹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窦民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