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
目的:分析和探讨药艾灸方法治疗湿热淤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讨组和对组,各29例.研讨组采用药艾灸方法,对照组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方法.结果:研讨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艾灸方法治疗湿热淤结型盆腔炎能明显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凤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跌倒的概率也相应增加,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痛苦,还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1]。如何有效预防患者跌倒、坠床,规避护理风险,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意识,是护理管理中探讨的热点和难点。笔者通过对2013年4月-2014年9月本院17例跌倒、坠床老年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及时改进预防措施,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从根本上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赵贵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系统观察,制订有效的整体护理流程,以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工作中,实行系统化、人性化护理,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全面提高。
作者:胥艳滨;姜泳;黄欣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四步辨证针刺配合芒针围刺治疗湿热毒滞型蛇串疮的疗效.方法:芒针围刺法与四步辨证针法结合治疗结果:16例患者痊愈11例(占68.75%),显效3例,有效2例,无无效病例.结论:四步辨证针刺配合芒针围刺治疗湿热毒滞型蛇串疮疗效显著.
作者:陶智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本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和药物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提高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时间段内所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50例患者,其中45例患者有梗死后心绞痛现象,作为观察组,105例患者未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现象,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病理方面的不同点,对患者进行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可判断研究对象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概率为30%,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梗死前心绞痛状况、心电图结果、梗死部位、溶栓治疗结果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显效、有效共34例,有效率为75.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具有其独有的病理特征,临床治疗时应对病理特征明显的患者给与相应的处理与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郝荣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麻花丝舌侧固定保持器以及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随机取我院收治的36例接受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三组,第一组佩戴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第二组佩戴麻花丝保持器,第三组佩戴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分别在一周之后、一个月之后以及三个月之后对这些患者的牙周指数进行测量,记录患者佩戴体验.结果:三个月后,第一组牙周指数变化、舒适度及易接受程度小,第二组牙周指数、PLI、CI 变化大,易清洁程度小,第三组 CI 变化、脱落次数小,舒适度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固定保持器(麻花丝保持器和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同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相比较可以对患者的牙周指数产生更大的影响,其中麻花丝舌侧固定保持器的效果为明显,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有着舒适相对有效易清洁的佩戴体验.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的患者5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全身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在全身化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综合护理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高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对提高老年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秀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食品理化检验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是在实践中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检验环境、操作过程、检验样品、仪器设备、结果计算以及检验试剂等,鉴于此,为确保食品理化检验结果达标,提高检验质量,下面笔者基于自身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就食品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和分析。
作者:徐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饮食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糖情况相似,在饮食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有较大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护理中采用饮食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患者血糖恢复的情况好,临床意义积极.
作者:艾铭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与标准化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3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100例,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标准化的护理措施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经过血液净化治疗与治疗前准备,治疗中的护理、监测和治疗后护理等标准化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皮肤瘙痒、腹胀、呕吐、乏力、意识障碍等症状明显好转,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结论:对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并给予全程的标准化护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罗丽敏;凌丽萍;黑小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早期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结果。方法:通过入户调查、居民健康体检及门诊就诊患者进行慢性病筛查,并给予社区早期干预。结果:通过社区早期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慢性病管理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结论:社区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居民个人和社会医疗费用,促进社区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裴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药品是医院运行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药品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但是如今的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部门药品的进购、销售以及存放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现今医院的一些药品管理问题进行探讨,而后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更好的药品进、销、存环节进行管理的措施以对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帮助。
作者:季学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临床护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实践结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所医治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护理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丽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 VSD 治疗重症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支架结合 VSD 治疗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外固定治疗后并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2.00%,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重症胫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结合 VSD 治疗患者术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润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公共卫生记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法,从而提升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控制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升社会稳定性。方法:通过提升对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认识,从而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这些疾病的不良影响。结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能够得到良好保障,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秩序。结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能够满足人民的公共健康发展需求。
作者:丁美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医院实行数字化接种门诊的有效方式,将快捷、高效的服务提供给患者。方法:总结我院实施数字化接种门诊的流程,分析与之前模式相比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结果:我院在通知、取号、登记、收费和接种等多个环节实现了全程数字化接种,环境更优化、秩序更井然、管理更科学,接种更安全,但应从合理管理门诊流程,科学划分功能区,培训从业人员、增加导医人员等方面进行改进。结论:接种门诊的数字化可以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并提升儿童及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丁美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循证护理方案为异位妊娠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6例异位妊娠患者为对象,为其实施循证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社会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三项生活质量指标具体变化.结果:护理前、后,患者的社会健康得分分别为(76.8±11.5)分、(93.2±10.0)分;生理健康分数分别为(63.5±9.1)分、(91.3±12.6)分;心理健康分数分别为(71.2±11.5)分、(98.7±10.4)分.护理后,三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异位妊娠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社会生存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俆振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措施.结果:通过治疗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愈10例,好转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因素较多,根据不同的发病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冯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行鼻内窥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护理满意度为9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揣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