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桥
目的:探讨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的患者5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全身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在全身化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重点探索在口腔美容修复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初至2013年12月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口腔美容修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对51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口腔美容修复,采用烤瓷冠修复方法对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口腔美容修复,对比两种方法的修复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修复效果较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9.41%.观察组的修复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7.14%.观察组的修复效果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达到了14.7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4.29%.观察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口腔美容修复患者的修复效果、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口腔美容修复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有利于提高口腔修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
作者:李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检验中发生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65例,抽取65例正常人的血液10毫升/每人,将每份血液分成两份,每份5毫升,将每人的两份血液随机的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观察组的血液是经过溶血处理的血液;对正常的血液及溶血后血液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观察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对正常的血液及溶血后的血液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得到溶血后的检测结果中的酸性磷酸酶及血糖的水平显著地降低,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尿酸、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水平较未溶血的标本水平显著地增高,正常血液与溶血的血液的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是一种诊断疾病的重要的辅助手段,能对相应的疾病提供血液学理论上的依据,在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溶血会使结果严重的偏离实际情况,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做好血液标本的保存工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淑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联合使用腹腔镜手术及腹腔灌洗技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判断.方法:选取4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及腹腔灌洗技术.结果:手术病死率4.2%,余4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联合使用腹腔镜手术及腹腔灌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SAP 的治愈率.
作者:关艳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针对超声对脊柱结核合并寒性脓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谈一谈经验和认识。方法:结合 X 线摄片、CT、MRI 的影像表现,利用超声诊断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研究每个病例声像图特征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超声对脊柱结核合并寒性脓肿的诊断病理符合率达95﹪左右。结论:超声对椎体旁及远处流注脓肿的范围、位置、脓液量、鉴别诊断、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药物灌注及预后评估均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信息。
作者:刘晶鑫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在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并且在院前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观察组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再次休克以及诱发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介入治疗的运用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再次休克和诱发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冠脉在通率和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宏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总结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80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术后无一例发生出血并发症,未出现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引流不畅、血管结扎不牢固、凝血功能障碍等均是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应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手术,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以预防术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国玉红;张志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饮食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糖情况相似,在饮食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有较大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护理中采用饮食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患者血糖恢复的情况好,临床意义积极.
作者:艾铭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复方龙血竭胶囊及螺内酯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龙血竭胶囊治疗,对照组则加用螺内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用复方龙血竭胶囊配合常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永超;赵月;赵瑞革;英海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所医治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人78例做为研究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病例接受常规治疗,抗感染药物选择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病例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喹诺酮类药物,对两组入选病例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实施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入选病例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病例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喹诺酮类联合治疗的抗感染方案,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不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机率.
作者:王蒙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麻花丝舌侧固定保持器以及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随机取我院收治的36例接受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三组,第一组佩戴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第二组佩戴麻花丝保持器,第三组佩戴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分别在一周之后、一个月之后以及三个月之后对这些患者的牙周指数进行测量,记录患者佩戴体验.结果:三个月后,第一组牙周指数变化、舒适度及易接受程度小,第二组牙周指数、PLI、CI 变化大,易清洁程度小,第三组 CI 变化、脱落次数小,舒适度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固定保持器(麻花丝保持器和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同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相比较可以对患者的牙周指数产生更大的影响,其中麻花丝舌侧固定保持器的效果为明显,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有着舒适相对有效易清洁的佩戴体验.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患者入院接受救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急救的平均时间间隔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P<0.05);30d 末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英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肺结核,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体质下降、流动人口增多,肺结核病人治疗不合理,再加上多发耐药结核菌的感染,全球结核病疫情出现回升态势,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工作质量,所以肺结核的防治工作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所医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护理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循证护理方案为异位妊娠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6例异位妊娠患者为对象,为其实施循证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社会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三项生活质量指标具体变化.结果:护理前、后,患者的社会健康得分分别为(76.8±11.5)分、(93.2±10.0)分;生理健康分数分别为(63.5±9.1)分、(91.3±12.6)分;心理健康分数分别为(71.2±11.5)分、(98.7±10.4)分.护理后,三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异位妊娠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社会生存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俆振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施行剖宫产术的300例产妇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均能使产妇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早日痊愈出院。结论: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轻产妇的痛苦和不适,是促进产妇早日康复,提高产妇健康水平的关键。
作者:王冬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加巴喷丁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证实加巴喷丁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采用药物治疗的7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一组研究对象采用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为观察组;一组研究对象采用口服卡马西平进行治疗,为对照组.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研究对象的疼痛程度、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数据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平均视觉模拟评分为(1.3±0.6)分,对照组平均模拟评分为(1.4±0.5)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83.3%的总有效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19.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加巴喷丁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等优势,证实加巴喷丁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可行.
作者:王永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恐惧心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本组患者均予以治疗性沟通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患者干预后负面情绪较干预前发生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预后满意度高达98.08%.结论:治疗性沟通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普及。
作者:董金枝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冠心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