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败血症69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王卫国;蔡灯塔;李胜军;唐军;李志博;马友风

关键词:新生儿, 败血症, 病原学
摘要:目的::通过详细对比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以及致病途径,分析其病原学特征.方法: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选取我院收治的69例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进行实验室血样标本检测以及药敏实验分析.结果:69例新生儿患败血症主要以皮肤、呼吸道、肚脐等为主要病原菌感染途径,临床表现为:49.3%(34/69)体温异常,69.6%(48/69)皮肤黄疸,56.5%(39/69)少吃、少动、少哭.从败血症病原学分析排名前三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0.6%(28/69)、大肠杆菌31.9%(22/6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5%(10/69),经过临床治疗证实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结论: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这三种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强,要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依据3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不同的病情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对其实施不一样的血液成分输血.治疗前后检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对诊治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和诊治前进行对比,诊治之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有所提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有所降低.(P>0.05).结论: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有较好的诊治效果,合适使用并推广.

    作者:向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低频脉冲治疗仪应用于产后乳腺疏通和子宫复旧的研究观察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对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96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其中238例为治疗组、15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于剖宫产术后接受低频脉冲治疗,对照组自然恢复,观察两组的恢复效果.结果:治疗组子宫复旧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乳腺疏通的观察中发生乳腺阻塞、乳涨、新生儿吸吮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发生乳涨、乳腺阻塞、新生儿喂养困难母亲放弃哺乳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频脉冲治疗可促进子宫复旧、能促进乳腺腺管疏通减少乳涨增加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李爱萍;覃敏;杨凯;寸艳艳;何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14年苏州市中小学生沙眼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苏州市中小学生沙眼患病状况,为防治沙眼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2014年苏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对中小学生沙眼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市中小学生沙眼患病率为1.64%,以12-14岁年龄组的患病率高;女生患病率高于男生;民工子弟学校的中小学生沙眼患病率明显高于公办学校;不同生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学生预防沙眼的健康宣教工作.

    作者:顾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基层卫生院妇产科护理存在问题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究在基层卫生院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并总结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妇产科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回顾,得出在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有效护理对策.结果:在对60例妇产科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有21例(35.00%)病人是由于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而出现护理问题,有25例(41.67%)病人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而引发护理问题,有9例(15.00%)是由于护理人员因为药物管理及使用不当而引发护理问题,另外还有5例(8.33%)病人属于其他原因引发护理问题,如病人自身安全观念不强等.结论:在基层卫生院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护理安全问题,其中为常见的护理问题有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及护理人员药物管理及使用不当等,对以上护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可总结出以下防范对策: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提升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及强化药物的管理及使用机制等.

    作者:徐志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浅议护理干预对乳腺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5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护理干预,在3周之后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进行干预后 CHLC、PHLC 得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3SDS 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之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其生存质量也提高了.

    作者:栗源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胺碘酮治疗7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14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2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6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心功能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的过程中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这一治疗方式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沈琦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颅底脊索瘤的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

    目的::研究颅底脊索瘤的 CT 和核磁共振(简写为 MRI)成像影像的诊断特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接收的颅底脊索瘤患者20例,同时选取了侵犯颅底鼻咽癌患者15例、垂体瘤患者8例作为对照组,对于这些患者均作了 CT 和 MRI 检查,同时对9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做了 MRI 的多层面重建.结果:根据 MRI 反映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优于 CT,CT、MRI 显示颅底中线骨质破坏作用相似.根据 MRI 显示肿瘤的部位与侵犯范围.颅底脊索瘤 T2加权信号强度明显高于侵犯颅底的鼻咽癌和垂(P<0.01).结论:核磁共振的多层面重建对于颅底脊索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史伟;袁志翔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自制输血前相容性室内质控品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治疗已成为抢救患者必不可少的手段。为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血库有着首要的责任。首先要确保患者血型的准确性,献血者血型的准确性,配血的可靠性,排除各种干扰来确保配血试验。根据?临床输血操作规程?要求,所有输血相容性试验都必须通过室内质量控制试验来监控检验过程的有效性和重复性。

    作者:张海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10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的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及相关护理干预,观察组于术后12 h 开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3d 开始.结果:观察组体质量、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并给予心理护理、营养管护理、一般护理等,有利于增强患者术后影响,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张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

    作者:张雅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室内质控以及室间质评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估,进一步确定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法:选取临床检验室间质评200株标本细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依照相关的标准分析检验上述200株细菌标本,通过相关的药敏试验完成正确菌株的鉴定。严格按照相关的临床标本的鉴定标准完成鉴定结果跟标本的有效比较及分析,对那些鉴定失误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上述所有的细菌均完成转种工作,188株鉴定正确,12株鉴定错误,错误鉴定的是6株革兰阳性杆菌跟6株革兰阴性杆菌。鉴定正确的188株细菌,通过药敏试验,有184例符合,4例不符合,试验结果不符合的抗菌素都是青霉素。结论:在有效的降低实验室细菌鉴定失误的过程中,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在严格室内质控的基础上,进行微生物检验以及室间质评工作。

    作者:徐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早期行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结果:60例病例中54例未发生肝性脑病,3例发生肝性脑病,3例死亡。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早期行护理干预措施能改善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肝性脑病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顾吉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状况的现状情况,为不断提高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参与本市中心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100家血站发出邀请,并寄发调查问卷,对其回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100份问卷均有效回收,回收的几率为100%。在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中开展的项目主要有:ABO 正反定型、Rh(D)检查、抗体的鉴定设筛查、交叉配血、疑难血型、Rh(-)患者配血、白细胞血型、血小板血型、移植配型、亲子鉴定、新生儿溶血病鉴定。结论: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中开展的项目、检验使用的主要技术、相关工作的开展的内容虽然能够满足现在日常工作中的需求,但是检验的方式和检验的仪器仍然比较落后,并且在血型检验过程中还存在对质量控制不够严密的情况,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强控制的力度,在大程度上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目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方法:宣威市疾控中心随机选取2014年本地常住户口100名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再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本市的100名流动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上门逐户进行调查,以家长保管的预防接种证、免疫接种卡为依据,了解建卡率及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组份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的全程接种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儿童免疫规划现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建证率、全程接种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动儿童采用合理的免疫规划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免疫规划现状,提高免疫接种率,建立坚实的免疫屏障,大程度地预防传染病,值得推广.

    作者:王会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宫术宁胶棒用于绝经后取器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妇女绝经期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以达到顺利取出宫内节育器(IUD)的目的,减轻因绝经后取器带来的痛苦.方法:分析120例绝经后妇女来我站取器的病例资料,并随机分为宫术宁胶棒组68例,盐酸利多卡因组52例,通过对两组受术者取器的成功率、宫颈扩张程度、受术者取器时镇痛情况进行比较,评价宫术宁胶棒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结果:宫术宁胶棒组在绝经期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的手术中,各方面的表现均优于盐酸利多卡因组,在取器的成功率、宫颈扩张程度、镇痛情况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术宁胶棒在应用于绝经期妇女的取器术中,其宫颈扩张效果好,受术者痛苦少,能明显提高取器的成功率.

    作者:王凤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消银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消银颗粒联合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3例,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7.9%.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银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作者:幸兵芬;王国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探析非特异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非特异脊柱感染的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非特异脊柱感染作为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检查和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病椎穿刺病理检查和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数据对比明显(P<0.05).同时研究组有9例患者痊愈,对照组有7例患者痊愈.结论:采用病椎穿刺病理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高,同时大部分的非特异脊柱感染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而影响脊柱稳定性者的非特异脊柱感染患者好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樊磊;郑建英;王任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疗效比较.方法:将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治疗,观察组给予倍他乐克和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卧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复律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复律成功率高,时间短,优于地高辛等常规药物治疗.

    作者:孙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中医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出院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中医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心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且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医半夏泻心汤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有效率高,随访复发率低,远期效果好,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早期颅骨修补结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83例脑外伤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脑外伤患者,观察选择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3月—2015年03月脑外伤患者83例,将其设为 A1组(观察组),临床选择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期选择脑外伤患者83例,将其设为 A2组(对照组),临床选择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后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脑外伤患者在预后优良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脑外伤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预后优良率方面,A1组明显高于 A2组脑外伤患者(P<0.05).结论:针对脑外伤患者,临床选择早期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有效提高,凸显两种方法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安海;张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