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镜检查中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丁海虹;姜心成;尹向平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 严重并发症, 防治对策
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镜检查中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应用支气管镜检查的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3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的支气管镜检查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检查方法基础上增加操作的预防措施,将两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出现严重并发症有4例,对照组出现严重并发症有13例,对照组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只有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以熟练技术操作,做好术中的监测,才能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治疗得到安全保障.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2年03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中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9%(59/64),与对照组患者的81.25%(52/64)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为3.13%(2/64),与对照组患者的1.56%(1/64),两组数据差异也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骨科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中药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且该方法没有显著的临床不良反应,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凤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整体护理的干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收治的患者84例进行总结分析,依照进行常规护理手段以及行整体护理措施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和观察组42例,对比观察实行整体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积极配合治疗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86%,远高于对照组(71.43%),且不良反应少;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比较,观察组均占优势.结论: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在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中,其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其遵医行为的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淼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早产胎膜早破7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相关发病因素,探讨恰当的处理方法,以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提高产科质量,改善预后。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78例早产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28~35周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妊娠35+1~36+6周者。结论:对于妊娠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抑制宫缩、促肺成熟、预防感染的期待疗法,尽可能将孕周延至35周以上,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宋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夏季防治哮喘病58例疗效分析

    目的::;运用针灸及卡介苗多糖核酸防治哮喘病,方法:通过对58例哮喘病患者采用穴位针刺,配合卡介苗多糖核酸的双项作用,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防治结合。结果:治愈28例、显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达89%。结论:针灸配合卡介苗多糖核酸,副反应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寒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维生素 D 联合阿胶牡蛎治疗喉喘鸣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治疗剂量维生素 D3与阿胶牡蛎的临床疗效.方法:134例喉喘鸣患儿随机分为治疗量维生素 D3+钙剂治疗组50例(Ⅰ),治疗量维生素 D3+阿胶牡蛎治疗组34例(Ⅱ),预防量维生素 D3+钙剂治疗30例(Ⅲ),预防量维生素 D3+阿胶牡蛎治疗20例(Ⅳ).四组患儿治15天、30天、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5天后,Ⅰ组与Ⅱ组比较,治疗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Ⅲ组,差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Ⅳ组比较明显优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喘鸣治疗在一个月内选择治疗量维生素 D3+阿娇牡蛎治疗效果更佳;在30天已改为预防量+阿胶牡蛎治疗效果为佳.

    作者:王顺利;张瑞华;蔺小娟;余艳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良性胃肠肿瘤问题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胃肠肿瘤的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4例良性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顺利切除肿瘤.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12±43)min,术中出血量为(115±28)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4±0.3)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6±0.9) d;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08±49)min,术中出血量为(139±32)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6.5±1.4)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7±1.5)d.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9例,对照组发生27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良性胃肠肿瘤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较少,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施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回顾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临床检验标本150例和2012年9月~2013年9月进行临床检验标本150例,作为检验标本按照标本的类型不同进行分类,并且按照标本类型不同分别检验其阳性率.结果:两组标本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可以了解流行性疾病的状况,通过分类检测可以很好的确定患者的病情,对于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春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腔内注药尿激酶加超短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药尿激酶加短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胸腔内注药尿激酶加超短波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中采用胸腔内注药尿激酶加超短波辅助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病情恢复的好,症状改善的快,可以在治疗中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腔镜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并发症、复发率.方法:收集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患者99例.用随机表法分为4组,A 组29例行宫腔镜定位后行息肉摘除加全面刮宫术;B 组32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C 组28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服用黄体酮治疗3个周期.D 组10例(围绝经期患者)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内膜电凝术.四组均随诊2年,记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月经量情况及再次宫腔镜检查结果等,并作组间比较.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行宫腔镜手术的18例患者中,术后成功妊娠10例,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优于宫腔镜定位后行息肉摘除加全面刮宫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并术后应用孕激素治疗更有助于治疗及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绝经患者行内膜滚球电凝术,无异常阴道流血及复发,宫腔镜手术对息肉引起的不孕有一定治疗作用.所以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选择适宜的宫腔镜手术方式.

    作者:马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目的::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治疗1-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其使用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进行1个月的治疗后随访显示有33例患者转为阴性,占94.28%,治疗2个月随访显示有34例患者转为阴性,占97.14%,治疗后 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可见所有患者均转阴,转阴率为100%.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对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疗效不显著,但是可以通过增加外用干扰素治疗疗程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贾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例症状性癫痫病例报道

    我神经内科收治一名因脑出血而卧床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肩部抖动并发热等症状,我科住院医师经治后,有若干疑问,笔者一一作答,现将具体情况撰写成文,望能给临床工作者以帮助。

    作者:赵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联合治疗非破裂型异位妊娠36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药物保守治疗异体妊娠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非破裂型异位妊娠并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单用甲氨喋呤治疗38例为对照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治疗38例为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于治疗后2周血β- HCG显明下降,包块直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2.1%,73.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联合治疗非破裂型异位妊娠的效果优于单用甲晏喋呤,且有疗效高的优点.

    作者:杨秀飞;吴春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晚期结肠癌综合治疗1例

    1病例报道患者,男性,38岁,主诉:升结肠癌及左肝外叶包块切除术后3周.患者于2011年3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间断性加剧,伴水样便,大便习惯改变.4月1日在外院行肠镜检查,病理示:(升结肠)中分化腺癌.胸腹部 CT 示:左肺下叶结节影;肝左叶外侧稍低密度影,不排肝外转移.遂于2011年4月7日在该院行全麻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左肝外叶包块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升结肠)中分化管状腺癌 II 级,侵犯肠壁全层及周围脂肪组织,标本两侧切缘均未见肿瘤累及,肠旁淋巴结未见转移(0/7),送检左肝组织为结肠癌肝转移.术后标本行KRAS 基因检测为突变型.既往无特殊,直系亲属中无肿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遗传性疾病.术后恢复可,入我科进一步治疗.2011年4 月 28日我院胸腹部 CT 示:左肺内可见3个结节影,大约2.8 cm×2.0 cm,考虑为转移;左肝外叶及右肝后叶下段分别见一转移灶,大者约3.1 cm×2.5 cm.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正常.入院诊断:升结肠癌Ⅳ期,治疗过程:1)一线治疗:2011年4 月 29日行 FOLFOXIRI 三药方案化疗1周期,具体为伊立替康165 mg/m2,d1+奥沙利铂85 mg/m2,d1+亚叶酸钙400 mg/m2,d1+5-FU 2600 mg/m2(亚叶酸钙结束后持续泵入46 h).之后从5月13日至 8 月 8日给予改良 FOLFIRI 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7周期,具体为伊立替康:180 mg/m2,d1+亚叶酸钙400 mg/m2,d1+5-FU 2600 mg/m2(亚叶酸钙结束后持续泵入46 h),贝伐珠单抗5 mg/kg,d1,q2w.期间于2011年6月11日复查胸腹部 CT 示:部分病灶消失或缩小,疗效为部分缓解(PR).2)维持治疗:联合化疗后出现明显腹泻不能耐受,且患者因经济原因无法继续贝伐单抗维持治疗,遂于2011年 8 月24日至11月17日期间改行单药卡培他滨维持化疗 3周期,具体为2500 mg/m2,d1~14,q3w.期间出现2级手足综合征,减量后仍无法耐受,后于2011年 12 月 8日、12月29日行贝伐珠单抗(7.5 mg/kg,q3w)靶向维持治疗.2012 年 1 月 19日复查胸腹部 CT示:肝内转移病灶消失,肺内仅存左下肺1个病灶,且较前缩小.3)转移病灶的手术切除:2012年2月18日,患者行左下肺转移病灶切除术.

    作者:孟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分析

    医院管理工作是医院发展的关键,而医院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医院与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重视。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与现代科技的进步,目前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已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医疗、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医院事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医院档案管理的体系与理念应依据发展要求进行及时的改进与更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相应改进方法,以期为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医院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爱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个体化延续护理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诊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除生理职能、驱动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代表生存质量的项目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明显效果,此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丁艳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后结肠癌误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结肠癌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有腹部手术史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诊断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误诊为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后经手术剖腹探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3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回横结肠吻合术,19例行横结肠切除吻合术,5例行肿瘤切除造瘘术.3例在术后发生肠道霉菌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死亡,12例出现吻合口瘘,积极进行换药、引流及支持治疗30d 后,肠瘘痊愈,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有腹部手术史者,在发生慢性肠梗阻症状后,要警惕发生了结肠癌,临床上要引起高度重视,结合 B 超、X 线片、大便常规、隐血试验等辅助检查确诊,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刘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腹痛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诊治

    目的::分析和总结内科临床上急性腹痛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对我院77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伴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将其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膜炎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诊断,研究组患者的腹膜炎体征的阳性率为82.93%(34/41),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87.80%(36/41),对照组患者的腹膜炎体征的阳性率为13.89%(5/36),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19.44%(7/36),两组患者在以上数据方面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腹痛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上治疗的效果比单纯急性腹痛患者要差.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创手术对胆结石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探析

    目的::评价分析微创手术在胆结石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胆结石症患者中选取110例进行本次探究,通过奇偶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采取对照手术治疗模式,期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疗效与相关指标,从而对不同手术模式的有效性进行准确评估。结果:经过对照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结论:采取微创手术治疗胆结石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性,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孙洋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眼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风险防范

    目的::分析眼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眼科住院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眼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责任意识差、患者睡眠质量差、感染等等。结论:眼科住院患者会因为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因素存在风险隐患,需引起临床人员的注意,积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作者:张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诊脑出血的院前急救体会

    目的::本文为了寻找有效的方法,确立院前诊断,急救,转运有效的院内急诊救治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收集了我院急诊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有大部分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到现场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降低颈内压,生命体征监护治疗及护理,并及时转运到医院。结果:100例脑出血患者经现场紧急处理后,均安全转运至医院,12例经入院后抢救,治疗后无效死亡,病死率12%。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的三个环节;现场急救、转运途中救护、院内急诊救治,实际为一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治抢救链,院前急救是重中之重,是基础和根本。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正确高效的院前急救对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