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夏季防治哮喘病58例疗效分析

赵寒松

关键词:哮喘病, 针灸, 卡介苗多糖核酸
摘要:目的::;运用针灸及卡介苗多糖核酸防治哮喘病,方法:通过对58例哮喘病患者采用穴位针刺,配合卡介苗多糖核酸的双项作用,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防治结合。结果:治愈28例、显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达89%。结论:针灸配合卡介苗多糖核酸,副反应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对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耳鼻喉科临床上对于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喉科和眼科,2013年0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例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17例患者采用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17/1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14/16),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1/17),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2/16),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耳鼻喉科临床上对于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维忠;陈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硝苯地平防治早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硝苯地平防治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产科于2014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先兆早产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口服硝苯地平,对照组静滴硫酸镁.比较两组方法在早产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显效时间度短于对照组,保胎成功率、孕周延长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结局及不良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防治早产安全有效,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岳阳;高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按时间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丙戊酸镁和单一用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2,4,8周进行 HAMD 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AMD 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艾司西酞普兰组。

    作者:薛僖峰;姜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在骨不连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促进骨不连患者恢复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骨科就诊骨不连患者102例,随机分为51例观察组和51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及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结束时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评价以及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家属满意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评价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以上各项对比,P<0.05.结论:心理护理方法在骨科中骨不连患者的护理中的效果比常规的护理方法显著,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减少了护患之间矛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析异位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剖腹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腔镜手术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术中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小,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曾荣春;周后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胰腺炎45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为老年 AP 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5例老年 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胆道疾病33例,饮食因素9例,不明原因 3例。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由于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实际不对称等原因,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及时救治老年 AP 的前提,同时积极防治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圣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运用初探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标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给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优于传统护理的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白内障患者其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较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雾化吸入莫西沙星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雾化吸入莫西沙星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9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6%,而对照组9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1.4%,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范玉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腔内注药尿激酶加超短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药尿激酶加短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胸腔内注药尿激酶加超短波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中采用胸腔内注药尿激酶加超短波辅助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病情恢复的好,症状改善的快,可以在治疗中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上环后出现月经不调的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止血敏、止血环酸、维生素以及消炎痛等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33例患者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逐瘀摄血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69.70%,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上环后出现月经不调的环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总有效率,改变子宫异常出血,非常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邢思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及定位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浅深静脉及交通静脉的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的血流特点,部分与健侧静脉对比分析。结果:126例154条大隐静脉曲张中,广泛性大隐静脉曲张伴有交通静脉功能不全65条;局限性大隐静脉曲张伴交通静脉功能不全22条。结论:彩超对交通静脉关闭功能不全能作出精确的定位诊断。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后结肠癌误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结肠癌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有腹部手术史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诊断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误诊为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后经手术剖腹探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3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回横结肠吻合术,19例行横结肠切除吻合术,5例行肿瘤切除造瘘术.3例在术后发生肠道霉菌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死亡,12例出现吻合口瘘,积极进行换药、引流及支持治疗30d 后,肠瘘痊愈,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有腹部手术史者,在发生慢性肠梗阻症状后,要警惕发生了结肠癌,临床上要引起高度重视,结合 B 超、X 线片、大便常规、隐血试验等辅助检查确诊,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刘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下颈椎损伤并发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下颈椎损伤并发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下颈椎损伤并发脊髓损伤的患者80例,对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并总结可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治疗后患者 ASIA 评分、椎间高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 Franke1分级中 D—E 级所占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使脊髓损伤预后受到影响的因素主要为就诊时间、椎管侵占率、手术时机伤后8h 内激素使用情况;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并发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脊髓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张艳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疗效观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复发性阴道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分组法分为 A 组跟 B 组,分别采取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抗生素环丙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 组患者采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0%,而采用抗生素环丙沙星治疗的 B 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对比差异为显著性(X2=9.1031,P<0.05).结论:对复发性阴道炎采取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它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重症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0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并且记录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死亡率、并发症情况、肺部感染率、循环稳定率以及对治疗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重症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治疗效果好.

    作者:陈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外伤性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的 CT 诊断

    目的::对外伤性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的 CT 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腹部创伤性患者60例,对其进行 CT 扫描,观察 CT 诊断结果。结果:经过 CT 诊断,发现60例患者中有27例出现单纯性腹腔积液,9例出现单纯性气腹,8例出现单纯性肠系膜血肿,4例出现气腹合并腹腔积液,5例出现肠系膜血肿合并腹腔积液,3例出现膀胱破裂分层,4例合并实质脏器破裂,只有腹腔积液,但无血肿、气腹形成。结论:CT 诊断外伤性腹部空腔脏器破裂可以弥补 X 线平片的缺陷,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一些间接性征象来判断病情,从而得出合理疾病结果。

    作者:孙大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2年03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中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9%(59/64),与对照组患者的81.25%(52/64)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为3.13%(2/64),与对照组患者的1.56%(1/64),两组数据差异也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骨科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中药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且该方法没有显著的临床不良反应,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凤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采供血机构检验工作的质量管理

    采供血机构检验工作是血液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血液检测的准确性,给临床提供合格的血液。

    作者:王英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分析

    目的::针对临床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特点,分析其病因、电生理及其核磁共振的表现。方法:分析患有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电生理、核磁共振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全部都存在侧索、后索及周围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侧索、后索损害的有8例(占80%),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损害有2例(占20%),同时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有3例(占30%)。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因缺乏维生素B12后主要表现出侧索、后索及周围神经损害的一种临床疾病,降低血清维生素 B12利于对该疾病的准确诊断,但其指标不够可靠。脊髓核磁共振检查利于客观诊断该疾病。

    作者:徐静;李双英;徐海燕;刘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支气管镜检查中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检查中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应用支气管镜检查的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3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的支气管镜检查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检查方法基础上增加操作的预防措施,将两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出现严重并发症有4例,对照组出现严重并发症有13例,对照组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只有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以熟练技术操作,做好术中的监测,才能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治疗得到安全保障.

    作者:丁海虹;姜心成;尹向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