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柔性管理理论对于急诊护理管理的优化影响

刘芳

关键词:柔性管理, 急诊, 护理管理, 优化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柔性管理理论对于急诊护理管理的优化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40例急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管理,观察组进行柔性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自我满意度高,急诊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好。结论:柔性管理理论能够优化急诊护理管理,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干扰素雾化吸入与肌肉注射治疗小儿病毒性感染的意义探究

    目的::对比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儿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与肌肉注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病毒性感染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干扰素雾化吸入)与对照组(干扰素肌肉注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表明,观察组住院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痰咳嗽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72.00%,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相对于干扰素肌肉注射来说,小儿病毒性感染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医院收治的异常妊娠产妇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产妇.对照组使用普通护理手段进行护理,观察组在进行普通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对其进行区别护理工作后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4.44%,75.0%,可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分析,对异常妊娠患者分娩前后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将其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

    作者:高洁;李孟媛;胡俊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袁新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引起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33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急诊手术(P=0.008)、手术时间>3h(P=0.013)、非层流室手术(P=0.017)、术时有人员参观(P=0.011)、接台手术(P=0.009)是引起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多,需加强相应方面的护理措施以规避这些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大化控制手术室切口感染.

    作者:冯永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达克宁栓及乳酸菌胶囊阴道上药治疗妊娠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妊娠反复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治疗中,达克宁栓联合乳酸菌胶囊阴道给药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选取64例妊娠反复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2例,对照组行达克宁栓给药,观察组达克宁栓联合乳酸菌胶囊给药,观测两组治疗7d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不良反应率为6.2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38%,不良反应率为3.13%.结论:达克宁栓联合乳酸菌胶囊阴道给药方案在妊娠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治疗中,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万洁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肺疾病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与护理

    目的::对老年心肺疾病患者实施无痛肠镜方案诊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护理方案.方法:筛选人民医院2014年07月-2015年05月接收、患有心肺疾病且进入消化内科胃镜室实施无痛肠镜方案诊断的57例老年患者,无痛肠镜诊断流程中施以综合性的干预措施,观察老年患者检查情况.结果:所有入选对象均已完成肠镜检查工作,操作时长为(19.55±3.33)分钟,麻醉清醒时长(5.11±0.75)分钟.结论:对于患者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接受无痛肠镜方案诊断时,配合展开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操作流程安全性.

    作者:孔芬;万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52例早期妊娠阴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阴道出血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52例妇科妊娠早期阴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同期入院体检的5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导致早期阴道出血的因素依次为先兆流产、宫颈息肉、宫颈糜烂、阴道炎,通过治疗38例保胎成功。结论:先兆流产是早期阴道出血常见的因素,针对病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妇婴健康的保障。

    作者:朱孔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社区健康档案高血压病人管理中的体会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在高血压病人的效果.方法:从本社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高血压病人资料中选取100例进行健康档案管不了,比较实施管理前后高血压病人症状自评评分.结果:所有病人管理后血压情况以及症状自评评分均显著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社区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应用到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日常管理中,可以有效控制病人血压及疾病症状,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明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鼻间歇性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比分析经鼻间歇性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情况.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我院78例 NRDS 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及实验组39例,分别应用 NCPAP 及 NIPPV;对比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2h 后,实验组患儿的 pH 值、PaO2、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明显低于对照组46.15%(P<0.05).结论:与 NCPAP相比,采用 NIPPV治疗 NRDS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更佳.

    作者:旷粮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功能状况及病症程度采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结合实际联合采取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双瓣膜置换术进行同期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半年,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效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结合实际联合采取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双瓣膜置换术进行同期治疗,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一定改善,其中心功能状况改善良好;仅2例患者因术后低心排血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同期手术治疗,其操作难度虽有所提升,不过全面掌握患者病症情况,准确评估手术指证,加强操作中心肌保护,即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死亡率,为患者后期生存提供良好保障。

    作者:郭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11例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目的::分析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问题。方法:针对11例患者15耳迷路震荡者法医临床学诊断记录资料实施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11例患者受伤后短期存在耳鸣和听力下降,听力学检查提示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耳聋,客观听阈检测提示具有听力损伤,以高频听力损伤为主,鉴定时间在受伤后2-3个月。结论:头外伤者短期内会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常规检查无异常,听力学检查提示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或者是混合性耳聋,可以鉴定为迷路震荡,伤情鉴定应当在受伤后2--3月实施。

    作者:许照高;邢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17例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总结布鲁菌病在湘潭市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17例布鲁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牛羊相关接触史占70.6%,临床特点:发热占100%,肌肉关节痛占88.2%,其中腰背痛占52.9%,肝脾肿大占47.0%,白细胞正常占94.1%,转氨酶升高占64.7%,曾用抗生素无效占88.2%.结论:布鲁菌病患者常有牛羊相关接触史,发热、身痛、抗感染无效、白细胞不高等临床特点及血培养阳性等明确诊断,布鲁菌病患者对常用的细胞内抗菌素联合治疗敏感性较好.

    作者:黄求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经胸微创室间隔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室间隔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我院选取4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院内进行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对其实施胸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合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心脏未出现杂音,也没有手术残余分流.整个手术的全程时间为2.5h 左右,患者的带管时间为4个小时左右,术后住院时间为4—6d,手术后患者无不良并发症现象.结论:熟练的护理配合是保证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VSD)行胸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姜淑娟;付晓可;郭俊晓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究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临床诊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差异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恢复时间、湿罗音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今后治疗中继续推广使用.

    作者:李玉;陈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我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具体情况,总结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一共有60例(1.82%)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39例(65%)为下呼吸道感染;10例(16.67%)为泌尿系统感染;3例(5%)为上呼吸道感染;4例(6.67%)为胃肠道感染;2例(3.33%)为手术切口感染;2例(3.33%)为其他部位感染.结论:医院应该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减少甚至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维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炎症表型哮喘患者治疗后抗菌肽 LL-37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抗菌肽 LL-37水平变化情况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表型及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32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抗菌肽 LL-37水平,对比不同炎症表型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抗菌肽LL-37水平.结果:治疗前,EOS 型哮喘患者与非 EOS 型哮喘患者血浆抗菌肽 LL-37水平及痰液上清抗菌肽 LL-3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OS 型哮喘患者与非 EOS 型哮喘患者血浆抗菌肽 LL-37水平及痰液上清抗菌肽 LL-37水平均显著增高,且EOS 型哮喘患者高于非 EOS 型哮喘患者.结论:支气管哮喘经过治疗后,EOS 型患者的抗菌肽 LL-37水平出现明显升高.

    作者:王辉;管洁;韩文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70例稳定期 COPD 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及噻托溴铵,对照组仅吸入噻托溴铵,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82.9%(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追踪法护理行政查房运用于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追踪法护理行政查房应用于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全院22个病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进行两种形式的护理行政查房,观察两组中科室护理项目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应用追踪法护理查房,科室护理项目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追踪法护理行政查房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性白内障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究老年性白内障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通过非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1w、1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d,两组角膜散光度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超声乳化治疗,临床效果均较好,需结合患者核硬度实行合理的选择.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全麻下维生素 K1过敏1例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的过敏反应不易判断,早期症状不典型,主要靠麻醉医生在手术间内的仔细观察发现.患者,男性,53岁,50 kg ,因“胃幽门部腺癌”拟在全麻下行Billoth 2式根治术.否认食物和药物过敏史,入院行头孢皮试为阳性结果.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异常.入手术室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术前30min 地塞米松10mg 和长托宁0.5mg 静脉注射.常规麻醉诱导完成,气管插管,机控呼吸,气道压为10cmH2O.手术进行45min 时医生发现术野渗血多,嘱维生素 K120mg 加入生理盐水100ml,经中心静脉缓慢滴注,30滴/分.约5min 后出现血压下降(140/80mmHg 降至92/54mmHg),心率加快(75bpm 升至93bpm),考虑为术野出血所致,给予快速补液和减少麻醉泵注药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剂量,血压未见回升,心率降低至86bpm,考虑为补液的效果.约10min 出现面部皮肤潮红,胸部、手、足皮肤颜色正常,气道压上升至13cmH2O,此时立即停止中心静脉的用药,回抽中心静脉导管内液体,更换输液器及液体.静脉予以氢化可的松50mg 加入生理盐水100ml 静脉快速滴注.3min 后血压回升112/75mmHg,面部潮红颜色变浅,5min 后 血 压 回 升至140/85mmHg.此时皮肤颜色恢复至正常.调回麻醉泵内药物至正常剂量.该例患者术前查血化验:PT 14.4s,APTT 24.5s,HB 125g/l,plt 272×109,Alb 34.3g/l,K3.59mmol/l,Ca 2.04mmol/l.为减少术野渗血,我们用静脉输注血浆400ml.术后情况,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唐春蓉;曾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