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英
目的::分析胃炎通降颗粒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6例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43例,A 组患者口服蒙脱石散,B 组患者饭前冲服胃炎通降颗,比较 A、B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评分.结果:B 组总有效率为95.3%,高于 A 组的76.7%(P<0.05);A、B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痛、纳呆、便秘、呕吐等症状评分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炎通降颗粒治疗浅表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童国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袁新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比较磺达肝癸钠与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肺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肺栓塞的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成磺达肝癸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每组各48例.磺达肝癸钠组采用磺达肝癸钠治疗,低分子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磺达肝癸钠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住院时间短于低分子肝素组,住院费用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栓塞患者采用磺达肝癸钠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提高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可推广应用.
作者:徐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多潘立酮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4%、74.19%,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进行临床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追踪法护理行政查房应用于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全院22个病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进行两种形式的护理行政查房,观察两组中科室护理项目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应用追踪法护理查房,科室护理项目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追踪法护理行政查房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在高血压病人的效果.方法:从本社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高血压病人资料中选取100例进行健康档案管不了,比较实施管理前后高血压病人症状自评评分.结果:所有病人管理后血压情况以及症状自评评分均显著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社区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应用到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日常管理中,可以有效控制病人血压及疾病症状,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明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贫血患者以及同期接受血液检验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 A 组(缺铁性贫血患者)78例、观察 B 组(地中海贫血患者)72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8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液常规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 A 组和 B 组患者的 RBC、Hb、MCV、MCH 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更低,对比差异显著.其中观察 A 组患者的 RDW 指标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而观察B 组患者的 RDW 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RBC、Hb、RDW、MCV 以及 MCH 等血液常规各项指标可以作为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参考,其中根据 RDW 指标水平差异能够对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加以区分,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贫血的治疗效果,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得以凸显出来.
作者:蒋爱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比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儿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与肌肉注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病毒性感染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干扰素雾化吸入)与对照组(干扰素肌肉注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表明,观察组住院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痰咳嗽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72.00%,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相对于干扰素肌肉注射来说,小儿病毒性感染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室间隔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我院选取4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院内进行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对其实施胸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合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心脏未出现杂音,也没有手术残余分流.整个手术的全程时间为2.5h 左右,患者的带管时间为4个小时左右,术后住院时间为4—6d,手术后患者无不良并发症现象.结论:熟练的护理配合是保证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VSD)行胸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姜淑娟;付晓可;郭俊晓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为后期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提供相应的借鉴.方法:本次研究选取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13年01月-2015年10月管辖区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所有重要的数据均记录下来备用,同时注重数据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结果:共调查1个市级疾控中心、4个县级疾控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乡镇生院.某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有慢病防治科,并为独立科室,工作人员共有14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占21.4%,学历以大、中专为主,占71.4%以上,职称以中、初级为主,占64.3%,数据之间对比有差异,其中 P 值小于0.05,X2值为0.0126,t 值为0.013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无专人管理慢病工作,工作人员以中专学历、初级职称为主,占80%以上.结论:在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处于薄弱阶段,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以及完善,主要根据上述研究调查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的策略,期望在本次研究的基础上促使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一定的强化.
作者:魏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总结布鲁菌病在湘潭市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17例布鲁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牛羊相关接触史占70.6%,临床特点:发热占100%,肌肉关节痛占88.2%,其中腰背痛占52.9%,肝脾肿大占47.0%,白细胞正常占94.1%,转氨酶升高占64.7%,曾用抗生素无效占88.2%.结论:布鲁菌病患者常有牛羊相关接触史,发热、身痛、抗感染无效、白细胞不高等临床特点及血培养阳性等明确诊断,布鲁菌病患者对常用的细胞内抗菌素联合治疗敏感性较好.
作者:黄求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妊娠反复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治疗中,达克宁栓联合乳酸菌胶囊阴道给药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选取64例妊娠反复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2例,对照组行达克宁栓给药,观察组达克宁栓联合乳酸菌胶囊给药,观测两组治疗7d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不良反应率为6.2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38%,不良反应率为3.13%.结论:达克宁栓联合乳酸菌胶囊阴道给药方案在妊娠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治疗中,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万洁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提升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住院患儿根据住院先后分为实验组2952例和对照组27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个性化护理策略.结果:实验组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不同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方案可提升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提高护士及其他部门核对腕带的依从性,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确保住院患儿安全.
作者:杨婷;候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 MC+融合器在创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创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管减压 MC+融合器手术治疗方法.结果:随访时间为16-24月,平均19.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双侧上肢疼痛及麻木未加重,并逐渐缓解.结论:采用此融合器,减少了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又减少了医疗耗材及费用,而且术后可获得较好的稳定性,是治疗创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选择之一.
作者:曹珺;母心灵;刘纪恩;勾瑞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不同手术方式选择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腔镜组30例和开腹组30例,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对开腹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残石率以及发症情况.结果:腔镜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平均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患者、残石率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总体来说虽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时间较长,但优点在于术中出血量少、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残石率低、不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更加值得于临床上推广.
作者:左日克太;魏福仓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一次法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80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有4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一次法根管治疗.结果:患者的总成功率是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总成功率40.00%(P<0.0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在一次法根管治疗之后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参考.
作者:李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抗菌肽 LL-37水平变化情况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表型及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32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抗菌肽 LL-37水平,对比不同炎症表型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抗菌肽LL-37水平.结果:治疗前,EOS 型哮喘患者与非 EOS 型哮喘患者血浆抗菌肽 LL-37水平及痰液上清抗菌肽 LL-3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OS 型哮喘患者与非 EOS 型哮喘患者血浆抗菌肽 LL-37水平及痰液上清抗菌肽 LL-37水平均显著增高,且EOS 型哮喘患者高于非 EOS 型哮喘患者.结论:支气管哮喘经过治疗后,EOS 型患者的抗菌肽 LL-37水平出现明显升高.
作者:王辉;管洁;韩文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护士人文素质对护患纠纷发生的影响以及相关对策.根据对策来提升本院护士的人文素质.方法:使用张敬蕾编制的临床护士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本院50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1].结果:发生过护患纠纷的护士总体人文素质都比没有发生过护患纠纷的护士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或者离异的护士在总体人文素质都比已婚者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学历为中专或者专科的护士在文化素质维度上都比学历为本科或者硕士的护士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为护士者在总体人文素质都比职称为护师及以上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年龄及护龄与护士总体人文素质呈正比例关系.结论:不仅护士自身要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医院和学校等也应充分认识到培养护士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应从多种途径去不断提升护士的人文素质,全力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金美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引起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33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急诊手术(P=0.008)、手术时间>3h(P=0.013)、非层流室手术(P=0.017)、术时有人员参观(P=0.011)、接台手术(P=0.009)是引起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多,需加强相应方面的护理措施以规避这些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大化控制手术室切口感染.
作者:冯永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 CT 机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放射防护,并且评价 CT 机房的安全防护设计,更好地对建设项目中潜在的或者是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消除、控制以及预防,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维护好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健康,有能够提供给相关卫生部门更多的项目建设科学防范危害的建议和依据。方法:评价 CT 机房的安全防护设计的主要方法就是经验法、类比法以及综合评价法。结果: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与经验法进行评价。结果:研究中新建cT 机房的辅助用室设置、放射防护设施设计、设备安装、选址与总体布局以及在使用设备的时候都有射线以及电离辐射产生,并且处于辐射场中会和空气发生作用产生氮氧化物以及射解产物臭氧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类比单位以及实际检测这个项目的结果和相关的国家放射防护规定一致。结论:cT 机房的建设项目属于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在使用设备的时候会出现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然而却可以进行预防,按照相关的防护放射卫生标准比并且执行后,这个新建额 cT机房项目变为可行项目。
作者:李文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