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郭盛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疾病, 冠心病, 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功能状况及病症程度采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结合实际联合采取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双瓣膜置换术进行同期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半年,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效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结合实际联合采取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双瓣膜置换术进行同期治疗,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一定改善,其中心功能状况改善良好;仅2例患者因术后低心排血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同期手术治疗,其操作难度虽有所提升,不过全面掌握患者病症情况,准确评估手术指证,加强操作中心肌保护,即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死亡率,为患者后期生存提供良好保障。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心脏外科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脏外科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84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两组———A 组和 B 组,每组患者均为42例.对于 A 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于B 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症状反应率,B 组患者均要明显高于 A 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运用.

    作者:付晓可;郭俊晓;姜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士人文素质对护患纠纷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

    目的::研究护士人文素质对护患纠纷发生的影响以及相关对策.根据对策来提升本院护士的人文素质.方法:使用张敬蕾编制的临床护士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本院50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1].结果:发生过护患纠纷的护士总体人文素质都比没有发生过护患纠纷的护士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或者离异的护士在总体人文素质都比已婚者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学历为中专或者专科的护士在文化素质维度上都比学历为本科或者硕士的护士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为护士者在总体人文素质都比职称为护师及以上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年龄及护龄与护士总体人文素质呈正比例关系.结论:不仅护士自身要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医院和学校等也应充分认识到培养护士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应从多种途径去不断提升护士的人文素质,全力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金美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讨论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妊高症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出血率、子痫发病率、胎儿体质量以及 Apgar 评分上和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应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产妇预后,减少出血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邹雪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方法应用于减少患儿腕带磨损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方法应用于患儿腕带磨损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方法加强腕带二维码扫描处的清晰度及柔韧度。结果:采用改良方法后腕带使用寿命延长,重新打印次数、消耗费用均降低。结论:采用改良方法可以延长腕带使用寿命,降低不必要的开支,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郭楠;齐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晚期妊娠并卵巢囊肿蒂扭转的围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在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晚期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8例,对其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死胎或流产等不良事件。结论:在中晚期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实施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保证治疗效果的发挥,并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顺利恢复。

    作者:李佑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特罗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特罗凯作用于晚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010年-2015年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化疗,观察组行特罗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特罗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作者:魏新玲;王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彩色普勒超声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和斑块稳定性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复发脑梗死和初发脑梗死患者人数均为48例,将其定为本次研究额观察组;从我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为本次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每组受检对象的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斑块形成比例明显比对照组受检人员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人员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色彩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具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在临床预防脑梗死方面上具有着很大价值.

    作者:许道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功能状况及病症程度采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结合实际联合采取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双瓣膜置换术进行同期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半年,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效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结合实际联合采取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双瓣膜置换术进行同期治疗,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一定改善,其中心功能状况改善良好;仅2例患者因术后低心排血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同期手术治疗,其操作难度虽有所提升,不过全面掌握患者病症情况,准确评估手术指证,加强操作中心肌保护,即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死亡率,为患者后期生存提供良好保障。

    作者:郭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胆囊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比较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服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1000例胆囊结石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500例,腹腔镜组腹腔镜切除术,开腹组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指征术后和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 P<0.05;术后24h,腹腔镜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胆囊收缩素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愈合速度快,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杜强;杜俊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对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为后期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提供相应的借鉴.方法:本次研究选取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13年01月-2015年10月管辖区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所有重要的数据均记录下来备用,同时注重数据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结果:共调查1个市级疾控中心、4个县级疾控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乡镇生院.某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有慢病防治科,并为独立科室,工作人员共有14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占21.4%,学历以大、中专为主,占71.4%以上,职称以中、初级为主,占64.3%,数据之间对比有差异,其中 P 值小于0.05,X2值为0.0126,t 值为0.013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无专人管理慢病工作,工作人员以中专学历、初级职称为主,占80%以上.结论:在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处于薄弱阶段,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以及完善,主要根据上述研究调查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的策略,期望在本次研究的基础上促使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一定的强化.

    作者:魏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政工工作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政工工作在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能够有效体现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价值,决定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向,是促进当代的医院规范化建设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统一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者:尚皖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2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有无发生手术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在胆囊壁厚度、胆囊与周围粘连、Calot 三角粘连、合并症及局部解剖变异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胆囊壁厚度、胆囊与周围粘连、Calot 三角粘连、合并症及局部解剖变异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有关,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李晓军;胡庆华;鲁少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胃癌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 D2根治术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针对老年胃癌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 D2根治术对预后的影响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09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胃癌合并腹水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老年胃癌患未合并腹水患者7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 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存活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5年术后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合并腹水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病理特点表现为疾病恶化速度快、并发症多等,针对患者实施D2根治术后,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命,降低疾病带来的痛苦.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D2根治术推广应用.

    作者:顾书安;张志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药物流产联合负压吸宫术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药物流产联合负压吸宫术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治疗的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患者中选取12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负压吸宫术,研究组与此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β-HCG 恢复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63±1.06)、术中出血量为(21.19±4.09)、β-HCG 恢复时间为(13.08±2.45)、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9.42±1.69);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3.77±1.45)、术中出血量为(29.39±5.88)、β-HCG 恢复时间为(29.39±5.88)、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11.89±1.35),研究组的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临床治疗中,配合使用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等特点,值得大力推广支持.

    作者:孟文莉;李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观察记录在我院接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过程,对比分析治疗结果.102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前身体状况基本类似,具有可比性,实验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系统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指导和饮食指导等等,对比分析护理结果.结果:干预组症状缓解明显快于对照组,干预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患儿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康复,可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李霞;周丽丽;任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258例结直肠息肉的病理结果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病理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盐城大丰人民医院结直肠息肉患者病理诊断及临床表现结果.结果:258例检出息肉患者病理结果中腺瘤174例(67.68%),非腺瘤82例(32.31%);腺瘤组平均年龄、便血、息肉直径1cm、数量3个、分叶、腺瘤上皮内瘤变、癌变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发生率较高,恶变与患者便血、年龄、息肉大小、发生部位、癌变状况等情况有关,腺瘤样息肉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临床上应尽早完善全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息肉并给予摘除,同时应注重监测及随访预防癌变。

    作者:林鑫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追踪法护理行政查房运用于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追踪法护理行政查房应用于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全院22个病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进行两种形式的护理行政查房,观察两组中科室护理项目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应用追踪法护理查房,科室护理项目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追踪法护理行政查房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基于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9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间,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患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护理,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效果评分.结果:①观察组的健康宣教、输液情况、穿刺技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有利于对患儿穿刺频率进行有效控制,将患儿心中的恐惧感消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多潘立酮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4%、74.19%,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进行临床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阴道与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研究阴道与腹部 B 超对异位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4例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观察组采用阴道 B 超检查,对照组采用腹部 B 超检查,并与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阴道B 超检查阳性确认率为96.77%,漏诊1例,概率为1.61%,误诊1例,概率为1.61%.经腹部 B 超检查的阳性确诊率为83.87%,漏诊3例,概率为4.84%,误诊7例,概率为11.29%,两组检查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采用 B 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高于腹部B 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