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江波
目的:总结47例急诊急性荨麻疹患者的分型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47例急性荨麻疹患者根据病因不同采取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等治疗,同时结合病因,予以皮损、心理、日常生活的护理.结果:47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结合病因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护理、健康宣教等措施,以对病情的恢复起促进作用.
作者:曲丽波;于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6年间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血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并以同期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不同分期、不同性别患者及健康人血尿酸检测水平的区别.结果: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 UA检测结果可见,帕金森病组患者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有 UA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情况,且总体上有男性 UA检测值高于女性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帕金森患者的临床分期不同对其 UA值进行测定,则有早期患者高于中期患者高于晚期患者的情况,不同分期患者(除早期和中期女性帕金森患者的比较外)的 UA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帕金森病患者的重要诊断依据,并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指导,不同性别的患者检测结果也有区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合跃;李洪亮;潘晨曦;王守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均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通过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简单分为2组,40例为一组.一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普通针刺治疗(普通组),另一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研究组).对比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温针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付丽;戴景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导致老年长者急性药性肝损伤的一般药品、临床症状、类别和预防,增加问诊和判断此症状的专业能力.方法:不断地来观察达到了诊断条件的三十位急性药性肝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结果:引发老年长者们患上急性药性肝损伤的药品里, 30%是中草药引起的,有九个;16.7%是抗生素引起的,有五个;13.3%他汀类药品引起的,有四个,10%是碘油造影剂造成的,有三个;6.7%是去热止痛品引起的,有两个;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占10%,有三个.在临床症状当中,73.3%体现在急性肝细胞上,有二十二个;16.7%是多种病情,有五个;急性胆汁积淀占10%,为三个.在这些病例当中,病人恢复健康的占70%,为二十一个;情况改善的好 占26.7%,为八个;病状加剧的占3.3%,为一个.总结:对药性肝病的治疗是十分之重要的,要好好地进行防治、会诊判断、医疗[1].
作者:邵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介入取栓临床治疗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0例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患者手术中接受计量为0.4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续进行泵注,对照组患者接受等量、浓度为0.9%氯化钠持续泵注.并对患者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药物剂量使用情况,术毕麻醉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出现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麻醉维持期间所使用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术毕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颅内动脉栓塞介入取栓术,有助于减少患者麻醉维持期间麻醉药物的使用,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杨嘉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探讨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193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19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安全文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护理人员安全防控意识.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缺陷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安全防控意识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文化建设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控意识,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袁文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近年来,X线数字化影像学技术发展迅速,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同时在推进医疗现代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对现阶段临床上的 X线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发展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李正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及时了解响水县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人群健康状况,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方法:通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网络报告职业健康检查相关数据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申请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51家企业9055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中8797人参与体检,体检率97.15%.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体检人数较2015年分别上升44.83%、36.12%、49.37%.体检人数也以非公有经济的小微型企业为主,占95.87%.结论:我县职业健康体检的人数和单位逐年增多,体检的类型不断完善,涉及行业不断扩大,显示出我县职业健康工作良好的发展势头.
作者:应树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结果得出,治疗组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32例,占80.00%,治疗有效的有6例,占15.00%,治疗无效的有2例,占5.0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22例,占55.00%,治疗有效的有5例,占12.50%,治疗无效的有13例,占32.50%,总有效率为67.50%;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快病症的好转速度,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宋喜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采用茵栀黄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8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黄疸新生儿中选取100例,分别采用蓝光照射和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对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脘腹痞满、身目俱黄、口干、发热等症状的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改善.
作者:魏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CT特征,探讨CT检查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6年11月经过病理证实的42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CT 资料,总结其临床及 CT 特征.结果:42例患者中肺转移16例,消化道(胃4例,肠道3例,食管1例);胰腺7例,肝2例,肾1例,其它来源不明8例;病灶位于双侧9例,单侧33例(左侧25例,右侧8例);病灶直径0.5cm ~ 5.4cm,边界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论:CT 平扫 + 增强是发现、诊断肾上腺转移肿瘤的可靠方法,可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CT特征及测量病变平扫及强化后的CT值进一步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张利荣;罗琳;张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分析影响胎盘早剥的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5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现胎盘早剥的因素以及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妊娠高血压患者有25例,出现胎膜早破的患者有10例,妊娠期间有过性生活的患者有6例,羊水过多的患者有3例,孕期有外伤的患者有1例.剖宫产患者有36例,占80.0%,自然阴道分娩有9例,占20.0%.其中有6例患者因病情严重,受医院设施限制转入上级医院,有4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经过及时抢救后治愈出院,有31例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结论:孕期外伤、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等是导致出现胎盘早剥的因素,对胎盘早剥的患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时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董艳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技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很多传统落后的事物早已被新事物取代.剖腹产手术是临床上被广泛采纳的手段,相较于顺产来说,这样的手术模式更加节省时间,同时也能有效的缓解产妇痛苦,降低生产中的危险率.但是剖腹产手术容易造成创伤,并且对于卫生条件的要求极高,同时离不开拥有熟练专业技能的医师进行操作,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大城市中关于剖腹产的要求基本达到满意程度,但是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乡镇医院,还是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应该多方面协调配合,积极采取安全措施,为产妇提供舒适健康的生产环境.
作者:洪新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乳腺癌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其发病呈现年轻化并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微钙化作为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之一,对于提高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复习近期乳腺癌微钙化领域的相关文献,对它的形成机制、成分、影像学诊断、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及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微钙化灶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张珍珍;马彦云;贾田菊;宁艳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对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名进行肝移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25例患者.对照组中按照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术后护理;对实验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中加入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记录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痊愈状况,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中实行预见性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中患者出现感染状况的患者较对照组更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荆永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经止血带处理的血流变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6年收治的72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麻醉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观察组麻醉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比较术后疼痛、血清粘附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 VAS 评分、血清ICAM-1和 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改善术后苏醒时间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苏金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肾结石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肾结石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双盲法将68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4例肾结石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34例肾结石患者应用循证护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7.06%,对照组治疗依从性76.4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更高,两组对比有明显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2.94%,对照组复发率17.6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倩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止咳平喘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资料,分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特布他林及孟鲁司特配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止咳平喘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及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使用止咳平喘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本院接收的68例脑梗塞病患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对68例病患进行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观察两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 NIHSS评分为(2.56±0.64)分,明显比对照组的(4.52±0.91)分低,P<0.05.研究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比对照组的70.59%高,P<0.05.结论: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对脑梗塞病患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用药效果.
作者:郭克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用药治疗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旨在为临床有效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老年脑梗塞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编号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80%,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用药治疗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术后痛苦,提高护理有效性,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杨玉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