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李伟鸿;陈杰东;赵茜;郭鹏琪

关键词:穴位埋线疗法, 失眠症, 心脾两虚证, 针刺疗法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穴位埋线组24例,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普通针刺组24例,给予一般针刺穴位治疗;药物对照组24例,给予口服复方枣仁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0天.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睡眠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三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三组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穴位埋线组PSQI评分更低(P<0.01).治疗前三组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治疗后三组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穴位埋线组睡眠时间更长(P<0.05或0.01).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效果优于普通针刺与口服复方枣仁胶囊,可以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改善睡眠质量,延长夜间睡眠时间.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17.78%),术后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径水平(49.13+6.45) mm低于对照组(52.34+5.82) mm,左室射血分数(51.26±5.59)%高于对照组(43.61±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减少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对预后有利.

    作者:席延召;胡要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症状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2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肺功能变化、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停止、气促缓解、哮鸣音消失、湿啰罗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CD3+、CD4+以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抗生紊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肺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免疫功能.

    作者:马广勤;曹惠芹;刘俊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2%米诺地尔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评估安全性.方法 收集斑秃患者9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患者32例.治疗组治疗方法:口服强的松片15 mg,每天1次,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每天2次,连续治疗12周.对照l组治疗方法: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每天3次,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每天2次,连续治疗12周.对照2组治疗方法:单纯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外用,连续治疗12周.结果 治疗6周后,三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P<0.05).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P<0.05).治疗6周后,三组斑秃严重程度(SAL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三组SAL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ALT评分低于对照2组(P<0.05).治疗12周后,三组SAL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三组SAL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ALT评分低于对照2组(P<0.05).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映萍;李芳谷;蔡艳霞;王洁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气管拔管体位对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良气管拔管体位对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4月行静脉高位结扎手术的11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患者给予平卧位,观察组59例患者给予头抬高后仰位,两组患者拔管方向与地面呈60°.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T0)、拔管前(T1)、拔管时(T2)以及拔管后5 min(T3)的血压、心率、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皮质醇(CORT)水平.结果 观察组T2、T3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血浆AD、NE以及COR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拔出气管导管前垫高头位以与地面呈60°拔出气管导管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房汝敏;孙冬兰;刘璐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阿司匹林在肝癌的化学预防及治疗上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相关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肝癌在我国死亡率位居第二[1],因此对于肝癌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仍是世界上共同关注与研究的方向.阿司匹林至今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近些年,由于大量实验及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具有预防及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而备受大家关注,本文就近年来阿司匹林在肝癌的化学预防及治疗上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卢静;韦忠恒;赵立峰;邱丽芳;林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术后硬膜外给药镇痛对剖宫产术后消化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静脉给药、皮埋给药和硬膜外给药三种途径的镇痛效果及对术后消化道功能的影响,为剖官产产妇术后镇痛给药途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剖官产分娩的产妇1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别纳入静脉组、皮埋组和硬膜外组,各60例.静脉组术后采用静脉给药镇痛,皮埋组术后采用皮下给药镇痛,硬膜外组术后采用硬膜外给药镇痛,比较三组术后12h、24h、48 h时的疼痛程度和排气排便时间等级以及麻醉前、术后12h、术后24 h、术后48 h时的血清胃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结果 硬膜外组术后12h、术后24h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皮埋组和静脉组(P<0.01).硬膜外组产妇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分级达I级、Ⅱ级的比例明显高于皮埋组和静脉组(P<0.01).硬膜外组腹胀、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皮埋组、静脉组(P<0.01).在术后12 h、24 h、48 h时,硬膜外组产妇血清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静脉组和皮埋组(P<0.01),TNF-α水平明显低于静脉组和皮埋组(P<0.01).结论 硬膜外给药镇痛除了在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上优于静脉镇痛和皮埋镇痛外,还能更有效抑制产妇机体炎症反应,增加胃动素分泌,促进其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

    作者:高军宁;罗刚;刘幸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深二度烧伤瘢痕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深二度烧伤瘢痕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就诊的深二度烧伤瘢痕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进行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术治疗,对照组进行自体中厚皮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踝关节、胭窝、肘关节、手腕等部位的植皮成活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总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深二度烧伤瘢痕患者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愈合后无显著的排斥反应,功能较佳,富有弹性,移植处组织柔软,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剑飞;崔泽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MPs和RAGE参与机械通气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救治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机械通气对肺组织的牵张作用也可导致机械通气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VILI)[1].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通过对肺基底膜的重塑,参与VILI的生物伤过程,同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f 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是介导MMPs活性的重要受体,参与介导肺损伤过程的炎性细胞因子释放[2-3].本文综述MMPs、RAGE及它们在VILI中的互相作用.

    作者:陈翔;黄霞;廖品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前置胎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9例疑似前置胎盘孕妇先后进行经腹超声和经会阴超声检查,以产后观察情况作为确诊标准,比较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联合检查对前置胎盘的检出率(60例,96.77%)以及疑似前置胎盘诊断准确率(125例,96.90%)均明显高于 经腹超声和经会阴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7);联合检查对前置胎盘诊断的灵敏度(96.77%)、特异度(97.01%)、约登指数(0.938)、阳性预测值(96.77%)和阴性预测值(97.01%)均较高,其中联合检查的灵敏度高于经腹超声和经会阴超声检查,阳性预测值高于经腹超声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可提高前置胎盘临床诊断及分型的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卢晓雪;侯晨星;王雅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肝衰竭救治的综合护理技术分析与体会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又称重型肝炎.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首要病因是嗜肝病毒感染(主要是HBV),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四类,都属于终末期肝病范畴.肝衰竭病变复杂,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发生严重感染、肝性脑病脑水肿、肝肾综合征后病变难以逆转[2-3],病死率高达60%~80%.肝衰竭临床救治和护理都是医学的难点,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科收治了179例肝衰竭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温静;李嘉丽;王玫超;莫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广西大新县壮族高中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广西大新县壮族高中生幽门螺杆菌(Hp)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Hp抗体检测对大新县1392名常住壮族高中生Hp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分层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地区壮族高中生Hp感染检出率为27.95%.结果 显示不同性别和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的高中生Hp感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肝功能损害是Hp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该地区壮族高中生Hp感染检出率较高,肝功能损害与Hp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农志锋;冯孙强;梁天玲;赵东毅;欧阳泽;许文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疗效及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24例ESRD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照人院顺序随机分为HFHD组与对照组各62例.HFHD组患者予以HFHD疗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小分子毒素[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中大分子毒素[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心脏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早期及晚期血流峰值比(E/A)]水平变化,分析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小分子毒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患者血清中大分子毒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FHD组患者LVEF及E/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FHD治疗ESRD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黄晓华;陈运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外周血CRP、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血CRP、IL-6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8月~2018年5月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40例(稳定期组)、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根据GOLD全球策略将AECOPD患者分为AE-1组和AE-2组各40例,同期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CRP和IL-6浓度,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和ROC曲线评估CRP和IL-6在AECOPD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AECOPD患者CRP、IL-6表达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且AE-2组高于AE-1组(P<0.05).总的AECOPD患者、AE-1组、AE-2组外周血CRP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5,0.431,0.610;P<0.001),CRP和IL-6分别与FEV1% pred呈负相关(r=-0.409,-0.382;P<0.001).根据ROC曲线,CRP诊断AECOP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4(95% CI:0.648~0.839,P<0.001),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正确率分别为0.675、0.750、0.425和0.700;IL-6的AUC为0.682 (95%CI:0.582~0.782,P=0.001),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正确率分别为0.713、0.575、0.288和0.716;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750(95%CI:0.661~0.839,P=0.001),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正确率分别为0.650、0.750、0.400和0.683.结论 外周血CRP和IL-6表达水平可以反映AE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GOLD分级越重IL-6和CRP表达水平越高;二者联合诊断并不优于CRP单独诊断,CRP对AECOPD的临床诊断价值优于IL-6,可能成为COPD急性加重的有效监测指标.

    作者:潘美妮;罗维贵;李林霖;曾叔兵;潘新梅;陆江玉;黄表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沙丁胺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沙丁胺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 12月治疗的116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接受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6分钟步行距离(6MW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炎症因子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6MWD、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WD、FEV1、FEV1/FVC水平均有改善(P<0.05或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6MWD、FEV1、FEV1/FVC水平改善更好(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4,P=0.342).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沙丁胺醇联合应用有助于提升COPD治疗效果,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提升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量,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久喜;郭万超;姚传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由2002年的19.8/10万增至2008年的28.7/10万[1].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婚育年龄的推迟、不孕不育患者的不断增多,子宫内膜癌出现发病率增高和发病年轻化的趋向,并且死亡率逐年增加.研究发现,在一些发达城市,子宫内膜癌已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宋晓[2]对北京协和医院30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资料的趋势分析表明,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国外报道小,且呈现整体发病年龄前移的趋势,未绝经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国外报道,且呈现继续增高趋势.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等.近年来学者们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现就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张守桃;施桂玲;金明杨;黄爱民;归楠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官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是人类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是把排出体外的精子进行一系列优化处理后,采用人工的方法将其注射至官腔,使优化后的精子游到输卵管并和卵子自然结合,形成受精卵,在子宫着床,终成功妊娠.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辅助生殖技术.女性的年龄、不受孕的时间和卵巢的疾病是影响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IUI包括两种类型:夫精人工授精和供精人工授精,以夫精官腔内人工授精为主,后者是通过将优化后的精液注射到子官腔内,使精子活力增加,游动到受精部位的距离缩短,改善了一些不良因素对精子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受孕机会[1].

    作者:罗小琼;覃莉;韦敬锡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1月从河南省沁阳市中医院抽取6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后实施不同疗法:观察组33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33例实施完全肠外营养,统计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发症.结果 治疗第2天、第14天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1.62±7.89)分和(24.96±5.27)分,对照组分别为(28.04±6.12)分和(18.24+5.60)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gA、IgG、IgM、LY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天,两组之间除LYM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4天观察组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3%(10/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作用突出,能恢复免疫功能,预防并发症,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夏晓霞;任红娟;冯亚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98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观察组49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等.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速度均较术前提高(P<0.01),观察组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速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9,P=0.02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均是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有效术式,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少,利于促进断端愈合,但其却存在损伤较大的弊端,故临床术式选取时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

    作者:卢彦春;刘春杰;卢彦永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肝胆外科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肝胆外科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6例行常规护理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6例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及管道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导尿管、胃管、中心静脉置管及腹腔引流管等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管道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肝胆外科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升患者管道护理知识水平.

    作者:郭晓晶;赵玲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一例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是来源于血管的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的良性病变,占颅脑肿瘤不足3%[1],占临床病例的20%~ 25%,临床上以散发病例为主,少数为遗传性Von-Hippel-Lindau(VHL)相关的疾病.在影像学中,HB以囊性团块状为主,约占70%,而实性肿块较少见,不易与其他颅内肿瘤相鉴别[2],且易造成误诊.我院收治一例实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现综合文献作如下综述.

    作者:林洁;黄炳臣;王娟;黄云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