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手术期病人肠外营养的临床护理要点及体会

李文华

关键词:围手术期, 肠外营养护理, 要点体会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普外科108例围手术期实施肠外营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阐述围手术期肠外营养的护理的要点,便于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鼻内镜手术联合阿奇霉素口服布地奈德喷鼻治疗鼻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研究鼻内镜手术联合阿奇霉素口服布地奈德喷鼻治疗鼻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疗效.方法:将于我院治疗的鼻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抽出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内镜手术联合阿奇霉素口服布地奈德喷鼻为患者治疗方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选患者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且病情均无复发,是判断患者病情得以显著性改善的较好数据指标.结论:针对鼻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联合阿奇霉素口服布地奈德喷鼻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效率较高,且预后良好,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吴忠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多层螺旋CT和MRI在混合型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和MRI在混合型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65例疑诊混合型肝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观察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检出情况.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65例疑诊混合型肝癌患者后期病理诊断确诊62例,其中多层螺旋CT共检出48例,MRI共检出57例,MRI检出率明显优于多层螺旋CT,数据差异明显,P<0.O5.结论:对于混合型肝癌患者给予MRI检查可有效提高检出率.

    作者:蒋凯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妇产科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护理失误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结论:在妇产科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青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天晴甘平)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单一治疗,研究组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AST、ALT以及TBIL水平;ALT复常率为62.7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周升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给予联合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94.12%VS 73.53%),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东瑞;殷高政;王真;玄得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策略探讨

    目的:探究分析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社区孕产妇78例,随机分为常规保健策略的对照组(39例),与选择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实验组(39例),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3.08%,组间比较,实验组低(P<0.05).另,组间满意度分别为94.87%,82.05%,比较发现,实验组高(P<0.05).结论: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可降低孕期不良反应,提升孕产妇满意度,改善孕产妇孕期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赵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细节化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状况、负性情绪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目的:对产妇睡眠状况、负性情绪以及产后出血量使用细节化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共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细节化护理干预,将两组产妇的焦虑自评分、抑郁自评分、睡眠质量以及产后出血量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后在焦虑自评分、抑郁自评分、睡眠质量以及产后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产妇的护理中加入细节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睡眠状况、负性情绪,降低产后出血量.

    作者:肖海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微创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微创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微创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观察组、仅接受微创手术的对照组.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发生粘连、感染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TAM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ASH功能、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用于指屈肌腱损伤能够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肢体功能.

    作者:马秉珺;谭新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非早发冠心病患者,观察组4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将两组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其中吸烟史、高血压、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水平是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史和冠心病家族史、高血浆总胆固醇和低血红蛋白水平是早期冠心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早期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必要观察分析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提高预后.

    作者:尤夫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头颈肿瘤外科中实施综合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160例患者和5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和综合风险护理管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和护理人员对管理方案的总满意率;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无论是护理人员还是患者,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综合护理风险管理方案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能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接受度,有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推行.

    作者:杨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社区内科门诊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内科门诊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都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社区内科门诊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糖水平更低,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糖水平达标率更高,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则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内科门诊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车孟刚;常爱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干扰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干扰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院5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2组,A组(n=28)患儿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B组(n=28)患儿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43%,较A组的78.57%要高;B组的疱疹消失时间(3.01±0.82)d、退热时间(1.98±0.54)d,均较A组患儿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干扰素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较肌肉注射更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何雪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对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106例,将其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以降低患者HBV-DNA水平,改善ALT、BUN水平且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林晓玮;于水莲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CT血管造影技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了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用CT血管造影手段(CTA)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4例为研究数据来源,所有患者均采取CTA手段进行检测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所得数据作为金标准,通过对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以归纳CT血管造影技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CTA诊断发现存在动脉瘤以及脑血管畸形,例数分别为78例、5例,有1例患者为假阳性,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所得数据比较后证实;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用CTA诊断灵敏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2%、94.1%.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用CT血管造影技术手段检测无论在准确率或者对病情的评估方面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对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好保障,值得推广.

    作者:郜玉忠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子宫下段环扎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行子宫下段环扎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数量为76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每组38里患者,采用宫腔纱布填塞止血的方式为对照组治疗,采用子宫下段环扎术为观察者患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者患者的止血时间比对照组短,止血后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且止血成功率比观察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环扎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迪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肺结核病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研究肺结核病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通过抽样法对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6例肺结核病患者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不同性别、职业、家族结核病史、知晓结核病途径等之间的认知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患病时间、文化程度、年龄等之间的认知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结核病患者对于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肺结核病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宣教,以此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降低结核病的传播率.

    作者:王爱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作者:倪晓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6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组(n=30)和乙组(n=30),60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同期,甲组乳腺癌患者额外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甲组乳腺癌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乙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99,P=0.0000<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有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原晓阳;孙俊玲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病变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41例,根据症状、体征选择行非手术治疗或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病变进行治疗,PTA失败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PTS).对诊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例采取非手术治疗6例,成功行PTA治疗21例,PTS治疗10例,腔内治疗失败4例,腔内手术成功率88%.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发生率高,腔内治疗安全、有效,治疗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加强随访维护通畅率良好.

    作者:赵华;袁泽兵;李小波;殷超;付德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有所改善,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富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