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丽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同时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患者 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PC-IV)、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L)和总胆红素(TBL)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可见多种生化指标异常,因此肝脏生化指标检测能为肝硬化早期诊断和疾病病情评估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黄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肺结核病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通过抽样法对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6例肺结核病患者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不同性别、职业、家族结核病史、知晓结核病途径等之间的认知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患病时间、文化程度、年龄等之间的认知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结核病患者对于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肺结核病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宣教,以此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降低结核病的传播率.
作者:王爱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78例脑梗死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脑梗死复发情况,并探究脑梗死复发与个体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得分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颈动脉狭窄越重脑梗死复发率越高,且溃疡斑脑梗死复发率高于软斑、硬斑以及扁平斑,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医护人员对于脑梗死患者应结合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评估、合理干预,从而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作者:玛依拉?哈拜提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B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7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对象用B超对双下肢动脉进行检查,将两组对象的粥样硬化斑块、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管腔狭窄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对象,P<0.05.结论: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B超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杰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结肠癌致肠梗阻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选取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腹部X线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腹部X线的肠梗阻检出率为72.86%,CT扫描检出率为9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X线的病因检出率为68.57%,CT检出率为100.0%,差异显著(P<0.05),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直接与间接征象.结论:CT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肠梗阻病因,有助于提高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2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病患的术后疼痛情况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术后的疼痛几率较低,且对临床护理的总满意度评分较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小儿疝气手术的病患,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能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宋君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将细节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的住院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住院患者88例,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划分成常规组与细节组,每一组患者44例,对比护理的有效性.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症状评分都发生变化,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变化幅度比较大,与常规组患者相比缓解情况较好,P<0.05;研究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97.27%相较于常规组的77.27%明显要高,组间对比以后显示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的住院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作者:万方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糖肾方运用到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中的功效.方法:选取本单位门诊和住院的82例符合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肾病Ⅲ期的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肾方.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尿ACR﹑微量白蛋白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尿ACR下降更显著(P<0.01),微量白蛋白尿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的改善更明显(P<0.01),服用糖肾方的患者未发生与中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糖肾方能够在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作者:陆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从2016年10月~12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90例,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45例/组.常规组在果胶铋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联合阿莫西林.结果: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孟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性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胆固醇的评分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病患,开展常规性治疗与氯吡格雷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能提升病患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商玉芬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有所改善,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富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头颈肿瘤外科中实施综合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160例患者和5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和综合风险护理管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和护理人员对管理方案的总满意率;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无论是护理人员还是患者,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综合护理风险管理方案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能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接受度,有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推行.
作者:杨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和MRI在混合型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65例疑诊混合型肝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观察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检出情况.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65例疑诊混合型肝癌患者后期病理诊断确诊62例,其中多层螺旋CT共检出48例,MRI共检出57例,MRI检出率明显优于多层螺旋CT,数据差异明显,P<0.O5.结论:对于混合型肝癌患者给予MRI检查可有效提高检出率.
作者:蒋凯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应用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42).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优质化护理服务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化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秀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41例,根据症状、体征选择行非手术治疗或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病变进行治疗,PTA失败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PTS).对诊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例采取非手术治疗6例,成功行PTA治疗21例,PTS治疗10例,腔内治疗失败4例,腔内手术成功率88%.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发生率高,腔内治疗安全、有效,治疗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加强随访维护通畅率良好.
作者:赵华;袁泽兵;李小波;殷超;付德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腰大池置管引流对颅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5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8例)2个组别.两组分别实施常规预防、腰大池置管引流预防,观察患者的颅内感染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颅内感染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颅内感染发生率13.79%,观察组满意度96.43%,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成刚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分析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社区孕产妇78例,随机分为常规保健策略的对照组(39例),与选择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实验组(39例),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3.08%,组间比较,实验组低(P<0.05).另,组间满意度分别为94.87%,82.05%,比较发现,实验组高(P<0.05).结论:社区孕产妇基本保健适宜技术可降低孕期不良反应,提升孕产妇满意度,改善孕产妇孕期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赵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7年3月起实施细节管理模式的护理管理(实验组),与3月前的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随机抽取管理前后120例样本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管理后对比的消毒合格率、除锈达标率、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评分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细节管理模式的护理管理效果较为显著,能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宗秀;张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对消毒供应室实施PDCA循环法,而2016年未采取PDCA循环法,对比两组的医疗器械感染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后,医疗器械感染率达到0.30%,相比未实施之前的感染率(1.8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日常护理管理中给予PDCA循环法,便于将手术器械感染率降低,值得采纳.
作者:陈艳华;康传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妇产科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护理失误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结论:在妇产科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青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