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笑氧混合气体在老年患者舒适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牛桂军;张启芳;陈卓琳;李晓燕;马玲玲;谭显清;黄福全

关键词:老年, 结肠镜检查, 舒适, 一氧化二氮, 丙泊酚
摘要:目的 评价笑氧混合气体应用于老年结肠镜诊疗的效果.方法 将老年行结肠镜诊疗患者分为三组,笑气组(A组)300例,丙泊酚组(B组)300例,常规结肠镜检查组(C组)300例.比较三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B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5),B组镇痛效果优于A组(P<0.05).三组患者的谵妄、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清醒延迟>0.5 h、头昏及乏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组的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及清醒延迟率显著低于B组(P<0.001).结论 笑气应用于老年结肠镜检查止痛效果较好,安全性高,特别适于合并心、肺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脂相关影响因素与广西壮族人群泌尿系结石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脂相关影响因素与广西壮族泌尿系结石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选取来院就诊的120例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与120例壮族体检正常者列为结石组和对照组,采集两组受检者空腹静脉血液3~5ml,分离血清后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总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浆载脂蛋白A、B、E(ApoA、ApoB、ApoE)测定.分析两组人群血脂相关因素及家族史差异,并用PCR-测序技术检测两组人群的ApoE基因序列.结果 两组人群TG、TC、HDL-C和血浆Apo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石组TG、TC和血浆ApoE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结石组有家族史33人,占27.5%(33/120),对照组有家族史14人,占11.7% (14/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51,P=0.002,OR=2.87,95% CI:1.45 ~ 5.71).两组人群ApoE基因的三个外显子序列对比无突变.结论 在广西壮族人群中,高TC、TG、ApoE水平及低HDL-C水平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相关,有结石家族史的人群更易患泌尿系结石,但ApoE基因第1、2、3外显子上未发现与泌尿系结石相关的基因突变.

    作者:吴计超;黄群;孟冬冬;黄敏玉;潘思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黄芪总苷对足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芪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单味黄芪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可明显降低尿蛋白.黄芪总苷(Astragalosides,AST)是黄芪的主要成分,也是它的重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广泛,如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改善心脏功能、保护肝脏、抑制肿瘤、减少氧自由基、抗炎镇痛[1]、保护肾脏[2]等方面.足细胞是肾小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肾脏发挥滤过屏障的一部分,它参与构成肾小球滤过膜的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并具有维持肾小球基底膜(GBM)的完整性及毛细血管襻的空间结构,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功能[3],对肾脏起重要的保护作用.笔者就黄芪总苷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吴好好;林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一例

    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是罕见的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漏诊,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未能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患儿报道如下.

    作者:陈霞静;李强;陆壮念;李东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骨折12例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例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使用带线锚钉固定,观察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一评分及临床表现.结果 术中关节镜下骨折均满意复位;术后行X线复查,12例患儿骨折端达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无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6~36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均示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进行膝关节检查,所有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呈阴性.Lysholm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骨折,骨折端复位简单、固定牢靠、损伤小且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术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作者:陈戟霞;韦积华;罗群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盐酸小檗碱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以探讨盐酸小檗碱促进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25μmol/L、50 μmol/L、75 μmol/L、100μmol/L浓度小檗碱分别干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1h、2h、4h、8h、12 h、24 h、48 h、72 h.MTI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作用于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可显著抑制其增殖(P<0.001);盐酸小檗碱与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作用24 h,促凋亡蛋白BAX随浓度增加而上调(P<0.001).结论 盐酸小檗碱可抑制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水平.

    作者:梁宝今;蒙如庆;周卓东;梁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改良针柄的固定方法用于减轻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痛的效果观察

    肛门坠胀是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了减少病人术后肛门坠胀的发生,临床上常静脉输入七叶皂苷钠注射液3~5天.但在临床中常常发现大部分患者静脉滴注该药液3~5天后在穿刺处出现不同程度的酸胀、麻痛,严重时出现静脉炎:红、肿、热、痛,条索状、变硬的静脉,甚至静脉滴入不畅,肢体活动疼痛更为明显[1],减慢输液速度或更换穿刺部位可以缓解疼痛,但效果不满意.自2015年6月以来笔者给使用一次性头皮针输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的患者,穿刺成功后将针柄180°向左翻转,形成针尖斜面朝下,再行无张力的固定,观察发现此法明显降低输液疼痛的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作者:黎一霖;周晏合;黄彩岸;黄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右江医学》2009~2014年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右江医学》近6年高被引论文的特征,为优化编辑部选题、组稿、策划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数据库,检索2009~ 2014年被引频次≥10次的论文,分析论文的被引频次、地区分布、作者分布、学科分布、发表栏目等.结果 共检索到被引频次≥10次的论文63篇,篇均被引频次为13.2次.发表的年份以2009年和2010年为主,篇均被引频次以2013年和2010年较高,分别为15.5次和14.0次;高被引论文的地域分布以广西区内为主,占58.7%(37/63);高被引论文的合作度为2.6,合作率比较低,仅为57.1%;论文栏目以论著、临床研究及文献综述为主,而篇均被引频次较高的是医教与管理、文献综述,分别为14.0次和13.8次;单篇被引频次高的为27次,其中被引频次≥16次的有9篇论文,共被引175次,篇均被引19.4次;学科分布以外科、内科及护理为主;而基金资助的论文仅6篇,仅占9.5%.结论 《右江医学》2009~ 2014年高被引论文数量不多,篇均被频次不高,论文的合作度与合作率相对较低,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高水平论文较少.编辑部需要在编辑策划、选题组稿、组织专题等方面拓宽思路.

    作者:潘明志;黄研研;梁明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柳江县已生育二孩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现状及意愿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探究某县已生育二孩育龄妇女避孕知晓情况、节育现状及意愿.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某县4个乡镇23个村屯生育二孩且年龄在20~45岁的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682人,回收有效问卷661份.分析已生育二孩育龄妇女现用避孕方法、避孕知情选择状况以及需求服务的要求.结果 育龄妇女对避孕知识的了解程度较高,前三项依次是避孕套、官内节育器(IUD)和口服避孕药;在生育一孩和二孩后,两组选择的避孕方式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育龄妇女所选择的避孕方式以使用避孕套为主转变为以使用IUD为主;育龄妇女主要依靠医务人员的讲解来选择避孕节育的方式:且有88.2%的育龄妇女造访计划生育机构进行相关的生育及避孕节育方面的咨询和检查.结论 某县已生育二孩育龄妇女能够主动去了解和掌握避孕节育知识,反映出农村育龄妇女已逐渐摆脱旧有思想观念,逐渐重视避孕节育以及自身健康;而且农村育龄妇女选择避孕模式的趋势也逐渐向城市模式靠拢,这与计划生育机构的大力宣传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刘柳春;陆东萍;叶林;谢艳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自制扣眼松紧带在气管套管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扣眼松紧带在气管套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对照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棉寸带固定气管导管,观察组32例采用自制扣眼固定气管导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皮肤损伤程度、气管导管脱出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更换气管套管固定带共381次,对照组更换气管套管固定带共377次.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舒适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皮肤损害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损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气管套管脱管发生,对照组发生气管套管脱管7例,发生率为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套管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扣眼松紧带取材方便,操作简便,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降低皮肤损伤发生与气管套管脱出的风险,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连欣;王建源;黄小珍;陈秋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肝再生磷酸酶-3与RhoC在胃黏膜癌变过程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再生磷酸酶-3(PRL-3)与RhoC在不同病理进程的胃癌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病理分期的胃癌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RL-3和Rho-C的蛋白表达情况,用统计方法分析二者在不同分组间的表达差异性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在胃癌中PRL-3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RhoC阳性表达率为62.0%(31/50),二者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者在不同分化、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二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s=0.35,P<0.05).结论 PRL-3与RhoC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提示二者可能对胃癌的生长及转移有重要的意义;PRL-3可能对RhoC存在调节作用,二者有望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标记物,为治疗提供新的靶向分子.

    作者:郑小华;何守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创手术治疗膀胱癌合并膀胱结石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膀胱癌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74例膀胱癌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气压弹道联合电切镜,41例)和开腹组(传统开腹手术,3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1),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开腹组(P<0.01),感染、出血、发热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膀胱癌合并膀胱结石可减少患者创伤,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邹汉琦;莫增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锁核酸在抗病毒基因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新进展

    基因是现代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新热点,PCR技术因准确度和特异性高、灵敏度好等优点受到了医学工作者的青睐.PCR技术能在早期及时发现疾病,做到早预防和早治疗.而基因治疗中的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和核酶是从分子水平对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具有从源头治疗的优点.但天然的寡核苷酸稳定性差,容易被各种核酶迅速降解,给研究应用带了一大难题.因此需寻找一种物质对寡核苷酸进行修饰,增加其抗酶切能力和提高其稳定性.近年来,锁核酸因其具有稳定性好、分子杂交能力强、抗核酸酶降解能力高、脂溶性好和低细胞毒性等特点而被人们应用于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笔者就锁核酸的理化性质、基因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其在病毒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潜在的研究价值.

    作者:肖树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红细胞免疫研究进展

    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数量多的有形成分,却有简单的结构,无细胞核和细胞器.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参与机体防御机制的主要是白细胞,而红细胞的主要功能只是运输呼吸性气体.其实在1981年-Siegel Ⅰ等人已经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概念,他们发现红细胞有多种免疫功能,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认为红细胞能通过免疫黏附来发挥其免疫功能[1],这开辟了免疫学研究的新领域.此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并验证红细胞上存在许多免疫相关分子,它们分工合作,还承担了多种复杂的天然免疫功能,如识别、黏附、浓缩、杀伤抗原、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等,此外还可调节其他免疫反应.笔者综述了红细胞免疫物质基础、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因素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方法,并对红细胞免疫研究的近况加以介绍.

    作者:张纾瑜;陈文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喷他佐辛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喷他佐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44例行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2例患儿术中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作为对照组,另22例患儿术中采用喷他佐辛进行麻醉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监测入室时(T0)、置镜前(T1)、置镜后(T2)、退镜时(T3)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镜前后对照组的SpO2 、RR波动明显(P<0.01),观察组置镜前后无明显波动(P>0.05).T2、T3时观察组患儿SpO2、R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麻醉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SpO2 RR水平较对照组更稳定.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咳呛、呕吐、哭闹、舌后坠以及喉水肿等,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9.09%、3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喷他佐辛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对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影响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国荣;韦宝勇;关开华;韦又嘉;梁安伟;周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单肺通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纯全身麻醉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单肺通气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并行胸科手术的85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34例)和全麻复合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术中30 min及术毕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及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 min、术毕全麻复合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全麻复合组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均短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单肺通气中应用较单纯全麻更能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

    作者:蓝江;梁安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笑氧混合气体在老年患者舒适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笑氧混合气体应用于老年结肠镜诊疗的效果.方法 将老年行结肠镜诊疗患者分为三组,笑气组(A组)300例,丙泊酚组(B组)300例,常规结肠镜检查组(C组)300例.比较三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B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5),B组镇痛效果优于A组(P<0.05).三组患者的谵妄、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清醒延迟>0.5 h、头昏及乏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组的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及清醒延迟率显著低于B组(P<0.001).结论 笑气应用于老年结肠镜检查止痛效果较好,安全性高,特别适于合并心、肺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

    作者:牛桂军;张启芳;陈卓琳;李晓燕;马玲玲;谭显清;黄福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辅治婴幼儿支气管肺炎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2月儿科收治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4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7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雾化组47例,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雾化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可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陈天明;陈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诊断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诊断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来门诊诊查的怀疑结直肠肿瘤的8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40例.常规剂量组给予常规剂量扫描,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约登指数,后对比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常规剂量组诊断直肠肿瘤的敏感性为89.2% (25/28),低剂量组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敏感性为85.7%(24/28),特异性分别为91.7%(11/12)和83.3%(10/12),约登指数分别为0.91和0.86;低剂量组放射剂量长度乘积显著小于常规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能够有效地降低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又能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方面获得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当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赵凡玉;罗城;黄国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次手术的处理分析

    腹股沟是指位于大腿与下腹壁交界的三角区域,在腹壁肌肉组织强度出现降低、腹内压显著升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缺损,从而导致腹腔内脏器向体表突出形成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临床上十分常见、多发的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的痛苦和不便,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诱发肠梗阻、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1].无张力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主流的方法,虽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痛苦小、并发症风险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复发率仍有10%~15%[2].为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以我院2011年2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54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复发原因及再次手术的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金融;刘振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与改进对策

    目的 通过分析及解决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介绍可行的处方专项点评工作经验,为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的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结果,总结出典型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结果 22 029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336张,占1.53%.不合理类型主要分布为: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占27.98%,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占23.21%,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的占17.56%,适应证不适宜的占11.01%,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占8.33%,无适应证用药的占7.44%.结论 通过对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促进了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在抗菌药物管理及处方专项点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和改进抗菌药物管理的长效机制.

    作者:周歧骥;谭玉英;周惠芳;黄锁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