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干预腰椎管狭窄的早中期临床分析

罗春林

关键词:内固定, 后路减压, 腰椎管狭窄, 钉棒系统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干预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骨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15例予单纯后路椎管减压干预,钉棒系统内固定组23例予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早中期疗效.结果 钉棒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0.9)h和(235.8±35.2)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钉棒组总有效率为91.30%(21/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9/15),钉棒组比传统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1).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棒组患者术后12个月、24个月评分分别为(25.6±3.1)分和(25.0±3.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腰椎管狭窄治疗中使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作用不仅提高了骨融合率,同时还改善了患者的长期疗效.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型钛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50例临床观察

    指骨骨折是手外科中常见骨折,由于手部功能的特殊性,如何做好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和功能恢复受到临床的重视.恰当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优劣和劳动能力的恢复.石膏外固定复位法和克氏针内固定法是早期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这两种治疗方法均存在缺点,因骨折部位固定不确定会导致患处出现骨畸形或骨不连的现象,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达不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微型钛钢板应用于掌指骨骨折的治疗,满足了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可靠和早期康复训练三个原则,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1].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微型钛钢板治疗的掌指骨骨折患者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劲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喜炎平辅助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观察组9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5~7 d.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成芳;李官林;农玉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127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对鼻腔结构异常致鼻塞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127例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病变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或术式组合(包括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骨折外移、等离子部分消融、黏膜下切除、部分切除术、鼻窦开放术等).结果 术后随访3~36个月,显效率为75.59%,有效率为24.41%,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处理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等鼻腔结构异常致鼻塞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罗小鹏;覃继新;龙红兵;廖培生;高欣;刘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气象行业职工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职业倦怠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气象行业的728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28名职工中有轻度职业倦怠416人,占57.1%;中度职业倦怠179人,占24.6%;重度职业倦怠56人,占7.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倦怠主要与工龄、职称、神经衰弱、锻炼次数等4个因子有关.结论 气象行业员工职业倦怠处于中度水平,影响因素多元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职业卫生问题.

    作者:王欣;肖会中;向玉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屈曲位整脊手法配合苗药鸡胚地龙膏治疗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观察屈曲位整脊手法配合鸡胚地龙膏治疗对风寒痹痛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部和下肢微循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微循环效应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药物双盲、手法单盲对照方法,选取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治疗Ⅰ组采用屈曲位整脊手法加安慰剂治疗、治疗Ⅱ组采用屈曲位整脊手法加鸡胚地龙膏治疗、治疗Ⅲ组采用鸡胚地龙膏加模拟屈曲位整脊手法治疗.治疗后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腰部、下肢微循环各位点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治疗Ⅱ组中医症状疼痛、肢体麻木、畏寒肢冷评分改善情况分别与治疗Ⅰ组、治疗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腰部及下肢微循环测定值比较:治疗后,三组腰部及下肢微循环患侧各位点测定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Ⅱ组各位点测定值分别与治疗Ⅰ组、治疗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屈曲位整脊手法配合鸡胚地龙膏对风寒痹痛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部和下肢微循环有显著改善作用,其微循环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有关.

    作者:陆耀宇;李溥;胡鲲;胡建山;覃家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75例儿童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感染后咳嗽患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布地奈德及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 vs 64.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而且易被患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月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桂西铝工业基地居民血微量元素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桂西铝工业基地居民血清铝(Al)、锌(Zn)、铬(Cr)、镁(Mg)含量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关系,分析其在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居住在桂西铝工业基地的初诊T2DM患者(A组)38例与T2DM并慢性并发症(B组)67例和健康成人(C组)87例的血清Al、Zn、Cr、Mg的含量,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间平均水平差异.并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Al、Zn、Cr、Mg在T2DM慢性并发症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①与C组比较,B组Al含量均偏高,Zn、Cr、Mg含量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组和B组Zn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A组比较,B组的2个亚组的Zn及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的Cr含量均偏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在B组的2个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将Al、Zn、Cr、Mg纳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提示Zn、Cr可能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桂西铝工业基地居民血清Zn、Cr水平下降可能与糖尿病并慢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适当补充Zn、Cr可能对防治T2DM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韦华;吴标良;蒙连新;刘虹兵;杨大伟;罗桂情;欧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腰麻后剖宫产术低血压的防治策略研究概况

    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人口质量、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剖宫产术已经成为越多的产妇和产科医生的选择.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24个国家进行一项研究显示,我国总剖宫产率为46.5%,居24个国家之首,成都2012年剖宫产率为55%.面对如此庞大的剖宫产率,我们麻醉医师的工作既要保证母婴安全,又要满足手术要求,麻醉方法的选择必须力求安全简捷[1].

    作者:经春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亚低温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高级生命支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高级生命支持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在成功恢复患者心跳后,对照组在30 min内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后续治疗,观察组则在10 min内进行全身亚低温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血乳酸水平及复苏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观察组复苏后12 h、24 h和48 h的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GO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复苏成功后10 min内进行24 h亚低温处理有利于提高复苏质量.

    作者:文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的止血时间、上腹痛消失时间、上腹痛消失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的止血时间和上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上腹痛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治疗中,兰索拉唑较奥美拉唑钠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赵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改善利培酮、舒必利致体重、泌乳素增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改善利培酮、舒必利等精神类药物所致体重、泌乳素增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8例因服用利培酮、舒必利等精神类药物后引起体重增加及高催乳素血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维持原抗精神类药物的治疗方案,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组(观察组)29例和安慰剂组(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干预6周后测量患者体质指数(BMI)变化及催乳素(PRL)的水平,同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MI及PR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观察组为(5.12±1.12)分,对照组为(4.98±1.08)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能有效改善利培酮、舒必利所致体重、泌乳素增加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潘江艳;韦云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老少边山区基层妇幼保健院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体会

    产前诊断健康教育是减少或避免胎儿发生各种生理缺陷的有效措施.孕妇在孕期若是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胎儿生长畸形,或患上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这种胎儿一旦出生,对于家庭及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产前筛查作为一项优生保障措施,可以有效地检出胎儿是否患有神经管畸形、21-三体及18-三体综合征[1].但很多高风险孕妇在行产前筛查后,由于顾虑较多而不愿接受进一步的产前诊断,从而有可能娩出缺陷胎儿.因此,产前筛查时开展科学、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消除孕妇的担忧,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产前诊断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黄灿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抑制哈尼族患者气管插管及切皮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

    目的 探讨哈尼族患者复合异丙酚时,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及切皮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50).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50例,靶控输注异丙酚(3.0 μg/ml)及瑞芬太尼(2.6 ng/ml),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静注阿曲库铵,待血浆靶控浓度(Cp)与效应室浓度(Ce)达平衡,BIS值为40~50时行气管插管.瑞芬太尼Cp按序贯法确定,浓度梯度为0.5 ng/ml.结果采用半数效量序贯法公式计算患者复合异丙酚时,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的EC50为3.09 ng/ml,95%可信区间(CI)为2.05~4.13 ng/ml,抑制切皮反应的EC50为 3.24 ng/ml,95%可信区间(CI)为2.20~4.27 ng/ml.结论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3.0 μg/ml时,瑞芬太尼抑制哈尼族患者气管插管的EC50为3.09 ng/ml,抑制切皮反应的EC50为3.24 ng/ml.

    作者:税昌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107例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4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6例)和临床蛋白尿组(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同时检测四组患者的肌酐、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Hcy.结果 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Hcy水平随UAER的升高而升高(P<0.01).结论 血清Hcy水平可作为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赵萍;周素娴;蒙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结合双头式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ott骨折

    目的 探讨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结合双头式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o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结合双头式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9例Pott骨折患者.结果 本组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个月.根据Baird和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4.9%.结论 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结合双头式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ott骨折,可有效恢复踝关节正常形态并重建其稳定性,为早期功能锻炼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阮希圣;易志强;韦宝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目的 探讨单边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17例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A组),17例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者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B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拍摄X线测量腰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融合节段融合率的变化,按日本外科矫形学会(JOA)的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下腰部疼痛、下肢根性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8个月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两组JO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根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疗效明显、费用降低、创伤小、愈合快,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可靠方法.

    作者:王鹏;袁峰;王健;唐晓波;胡勇;陈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提高其救治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收治的27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发生休克人数、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距手术时间、白细胞计数和血糖升高人数等项目.结果 患者存活215例(77.9%),其中恢复良好132例,中残46例,重残29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61例(22.1%).死亡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低于存活组患者,休克人数多于存活组,受伤至入院时间和受伤距手术时间较存活组多,白细胞计数和血糖升高人数比存活组多(P<0.001).结论 基层医院应充分发挥急救中心的作用,规范和优化颅脑损伤的救治模式,不断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大限度地保障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

    作者:黄东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频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血管病变诊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使用高频超声来评估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程度,为临床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对46例糖尿病足患者(共59侧,A组)和健康志愿者89例(共178侧,B组)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测量踝管处胫后动脉内径、胫后动脉血流速度、胫神经横截面积.结果 胫后动脉内径A组为(1.56±0.31)mm,B组为(2.21±0.49)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后动脉血流速度A组为(33.53±13.33) cm/s,B组为(47.6±9.44)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神经横截面积A组为(3.55±0.58)mm2,B组为(2.85±0.28)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频超声检查提示:A组胫后动脉内径明显缩小、胫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低,胫神经水肿明显.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高频超声检查有明显胫后动脉内径缩小、胫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胫神经水肿者,内科治疗控制血糖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郝晶晶;秦小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手术治疗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41例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观察组21例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则予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肝功能改变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行两组1年内生存曲线统计.结果 治疗后1周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亦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和皮肤瘙痒的消退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的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应加强随访,一旦可能发生黄疸者,果断实施根治性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作者:梁如诗;李上宇;李仁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RUNX3基因表达的关系在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

    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新近的流行病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胃癌发病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作用的结果[1~3],其中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物理化学因素)是影响胃癌发病的主要因素,而遗传易感性的作用尚存争议.

    作者:岑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