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张曦;王绍安;彭进;冯立业;王涛;苗晶晶

关键词: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营养状况,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3月~2014年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方法鼻饲流质,观察组43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球蛋白(GLO)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b显著降低(P<0.05),PA、ALB和GLO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PA、Hb和GLO均显著降低(P<0.05),ALB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A、GL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LB和Hb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2/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5%(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较好地维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检测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hs-CRP,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此外,根据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四分位数水平进行临床分组,可分为A1组(HbA1c≤6.5%)、A2组(6.6%~7.9%)、A3组(8.0%~9.9%)、A4组(HbA1c≥10.0%),同时将健康体检者列为A5组.分别统计对比各组患者hs-CRP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bA1c、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hs-CRP水平有随HbA1c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A4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0.01).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显著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中hs-CRP上升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陈骏;蒋国樑;张蓉;吴宇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进展

    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病人逐年增多,DM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M、DN成为日益被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DN严重影响患者寿命,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DN是欧美国家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原因,而在我们国家由DN所导致的ESRD患者以每年8% ~ 10%的速度递增,但DN的发病机制复杂,具体机制至今仍未阐明,且DN治疗难度大、效果不佳,笔者拟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郭星荣;吴标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8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16例,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三组,SAP组39例、UAP组109例、AMI组68例,另选4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TNF-α及IL-8等,同时检测并比较各组PCI术前、术后TNF-α和IL-8表达水平,并分析TNF-α和IL-8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三组冠心病中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而冠心病三组间TNF-α和IL-8水平比较,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三组冠心病中PCI术后TNF-α和IL-8水平明显高于PCI术前(P<0.01),且PCI术前、术后IL-8和TNF-α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 冠心病患者TNF-α和IL-8水平明显增高,接受PCI术后其增高更明显,且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TNF-α和IL-8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炎性标记物.

    作者:梁丽梅;黄照河;黄达;韦宝敏;刘燕;李志乐;李克拉;周柳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间质性肺炎一例治愈并文献复习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8岁,因“发热、干咳、气促10天”入院.患者在受凉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气喘,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咳嗽稍好转.但持续发热,高达39℃,气促加重,轻微活动后即出现气喘,不能平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降压药及监测血压.体检:体温38.0℃,呼吸28次/分(面罩吸氧,10 L/分),脉搏99次/分,血压144/95 mmHg.口唇轻度发绀,呼吸急促,吸气性三凹征明显,双肺语颤对照,叩诊清音,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未闻及Velcro音及干啰音,心脏、腹部、四肢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入院当日检查结果:血气分析:pH7.501,PO2 57.7 mmHg,PCO2 31.3 mmHg,ABE 1.5mmol/L,氧合指数94.6 mmHg;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64× 109/L,粒细胞比率82.5%,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39.16 mg/L;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肝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熊滨;蒋玲玉;秦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公共卫生形势下预防医学课程内容与教学管理改革分析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卫生服务应当由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这意味着医学发展必须由以单个病人为中心逐渐转换为以人群为中心,以医疗为中心也应当逐渐转换为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四位一体.这种转变要求医务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必须摆脱原有的以临床服务为主的模式,转而强调临床与预防、保健、康复等其他服务并举的服务模式,而这对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笔者对预防医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对课程改革重点问题实施定位,并明确改革过程中的改革方向.

    作者:魏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疗效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不仅可引起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还可以导致注意力及记忆力减退、空间认知及执行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脑梗死复发率逐年增加,如何大限度地降低康复期患者再次发生脑梗死是当前医务人员研究的热点.笔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脑梗死再发的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韦小玉;韦世文;韦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77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再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组Gensini积分.结果 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存在交互作用.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Gensin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H型高血压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Gensin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冠心病的发生有协同作用,H型高血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凌政;吕海权;陆敏;翚崇柳;雷敏;谭子烈;陈丽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痰热清雾化吸入防治胃肠减压患者咽喉不适的效果

    普外科术后患者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是普外科一项基础的治疗措施[1].但长期留置胃管给患者带来不适,主要表现有恶心、咽喉疼痛、痰多、异物感、呼吸困难等,导致有些患者由于无法忍受而自行拔管,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留置胃管患者予痰热清雾化吸入,改善患者咽喉部不适,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自行拔管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海瑕;赵婵;周梅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与经皮肾镜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经皮肾镜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 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2例使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12例使用经皮肾镜术(PCNL)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术后2天疼痛评分、术后3天下床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取石成功,RLU组手术时间为(90.3±18.2)min,稍长于PCNL组的(85.2±19.6)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PCNL组为(92.4±10.6) ml,高于RLU组的(48.6±9.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天采用“疼痛强度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分,RLU组为(3.0±0.6)分,显著低于PCNL组的(6.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下床率,RLU组为83.3%(10/12),PCNL组为25.0% (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摄KUB片,了解结石的清除率,RLU组为100%(12/12),PCNL组为91.6%(1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未见输尿管狭窄和输尿管结石复发.结论 PCNL与RLU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上都具有满意的疗效与安全性,RLU术中出血较少,对肾无损伤,一次性结石的清除率高,术后恢复较PCNL快,在有条件的医院,医生技术成熟,RLU可适当开展,可作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华刚;陈长健;周建方;石敦成;唐楠;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广西人群白细胞介素-31基因rs10847385A/C遗传多态性研究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31(IL-3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广西地区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同时比较其在不同种族人群之间分布的差异.方法 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PCR-SBE),对来自广西各地区的197例健康人群的IL-31基因rs10847385A/C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将结果同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的欧洲人、非洲人、日本人和中国北京人等四个种族人群的SNP分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种族人群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在中国广西地区人群中存在着IL-31基因rs10847385A/C多态性.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男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非洲和日本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欧洲和中国北京人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国广西人群中存在IL-31基因多态性,且与性别不存在相关性,但与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显著不同.

    作者:吴成将;陈健明;王俊利;韦传东;韦叶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3月~2014年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方法鼻饲流质,观察组43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球蛋白(GLO)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b显著降低(P<0.05),PA、ALB和GLO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PA、Hb和GLO均显著降低(P<0.05),ALB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A、GL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LB和Hb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2/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5%(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较好地维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曦;王绍安;彭进;冯立业;王涛;苗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检测血清脑钠肽前体在肺心病诊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肺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90例肺心病患者的NT-pro BNP与一般情况、检验结果、心脏彩超结果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程度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对照组22例,轻度肺动脉高压38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0例)、心功能状态(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2例,Ⅲ级47例,Ⅳ组21例)和治疗前后NT-pro BNP水平.结果 肺心病患者NT-pro BNP与体温、血白细胞(WBC)、肌钙蛋白-I(Tn-I)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体重指数(BMI)、红细胞压积(Hct)、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P<0.05),与心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PASP呈正相关(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1);肺心病患者PASP越高NT-pro BNP水平越高,对照组、轻度肺动脉高压(PH)组、中重度PH组的NT-pro BNP水平分别为(568.5±64.6) μg/L、(1726.5±157.4) μ.g/L、(2796.6±264.8)μg/L;NT-pro 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NT-pro BNP分别为(526.7±57.2)μg/L、(1528.5±159.6)μg/L、(3024.5±258.4) μg/L;治疗后的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NT-pro BNP可作为肺心病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对评估病情及疗效判断起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李美凤;王子莲;马丽珍;林惠文;陈荣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医院病案管理中患者隐私的保护

    医院病案记录的有关患者隐私的内容大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等;其次是患者的健康医疗信息,包括就诊时间、疾病诊断、检验检查数据等[1].而今社会上出现故意或者意外泄露患者信息造成患者损失的案例越来越多,因医院造成患者信息泄露而引发的医患纠纷也越来越频繁且复杂.笔者以如何加强医院患者信息保护为出发点,论述其中利害关系,提出了切实加强医院病案管理中患者隐私保护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刘芸;梁玉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浓度硫酸镁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结束前喷洒高浓度硫酸镁对预防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148例行ERCP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进行ERCP手术,不采用硫酸镁处理,观察组于ERCP操作结束前采用33%的硫酸镁对十二指肠乳头局部进行喷洒处理,比较两组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h、术后12 h、术后24 h的血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4h、术后12 h及术后24h的血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观察组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ERCP操作结束前喷洒高浓度硫酸镁可有效降低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先秒;侯延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桂西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及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桂西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暖工程干预.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年后分别采用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状况.记录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后给予温暖支持工程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丽琴;韦月琴;班瑞益;韦卿;袁艺;吴彩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开腹与阴式子宫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腹与阴式子宫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子宫手术患者选择适宜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在妇科就诊拟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92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开腹组47例采用开腹途径行子宫手术,阴式组45例经阴道途径行子宫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阴式组手术时间略高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阴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1/45),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7.0%(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术后3d两组患者的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3d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术后2 d(P<0.01),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后2 d(P<0.01);阴式组IL-6、TNF-α、CRP水平在术后2d、术后3d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或0.01).开腹组CD3+、CD4+、CD8+在术后2d、术后3d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CD3+、CD4+、CD8+在术后3d显著高于术后2 d(P<0.01),而CD4+/CD8+术后2d明显下降(P<0.05),术后3d有所上升,与术前及术后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CD3+、CD4+、CD8+在术后2d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3d的CD3+、CD4+显著高于术后2 d(P<0.01),CD4+/CD8+在术前、术后2d、术后3d无明显变化.阴式组CD3+、CD4+、CD8+在术后2d、术后3d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或0.01).结论 阴式手术由于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因此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作为首选.

    作者:胡玉玲;付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在高龄非风湿性心房纤颤中的抗栓效果比较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栓塞是慢性心房颤动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脑栓塞及急性梗死会导致房颤患者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会逐渐升高,尤其是8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甚至接近20%.目前针对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大部分地区仍主要采用药物预防和治疗栓塞[2].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而华法林则是香豆素类抗凝剂,后者亦作为临床预防血栓栓塞药物而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主要探讨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在高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窄带成像气管镜技术临床应用体会

    随着支气管镜技术的发展,包括自荧光支气管镜(autofluorescence bronceoscopy,AFB)、超声支气管镜、激光共聚焦显微支气管镜、窄带成像支气管镜(narrow band imaging,NBI)等技术为气道黏膜早期病变的诊断带来了曙光.与白光支气管镜(White light bronchoscopy,WLB)相比,窄带成像支气管镜可显著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笔者总结113例窄带成像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旭君;崔会芳;吴粹华;黄文侨;吴奕群;卢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观察

    临床上将难以通过胃镜、肠镜确诊的消化道出血,称之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传统的消化道钡餐,肠系膜动脉造影以及推进式小肠镜难以诊断此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由于盘曲迂回、解剖部位较深,常规的胃肠镜检难以到达,大大增加了消化道出血检查难度[1].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e,CE)是一种无痛、可对整个小肠进行良好成像的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检查诊断的人性化[2],其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检查所表现出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笔者搜集6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冷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手术麻醉过程中滴注参麦注射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A组于麻醉平稳后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1 ml/kg加至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手术结束前滴注完毕;B组只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手术麻醉前一天(T0),手术结束出麻醉恢复室(T1),术后24小时(T2)和72小时(T3)分别抽取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浓度.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比较显示,T0时,A组与B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处于同一基线,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三个时间点,A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对老年手术麻醉患者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作者:丁艺;粟胜勇;李永录;林雅丽;银世杰;章丽;武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