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刘江泽;胡小韦;殷红霞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异常位置,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女性痛经、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等.该病在组织学上虽为良性病变,但却具有组织浸润、转移、生长及复发等恶性行为,且其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EMs的来源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血管因素、遗传因素、雌激素及其受体因素等有关,而药物作为治疗EMs的重要手段也围绕这些因素展开.笔者就近年来有关EMs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黎俊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浆膜腔积液的治疗,通常反复行穿刺抽取或通过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创伤较大,既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又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且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气胸等.为减少严重的并发症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及降低感染机会,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使用浆膜腔内留置引流管的方法治疗浆膜腔积液患者6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万里;陆智;黄慧敏;覃华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为提高医师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认识.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在治疗上有报道,如果诊断明确无需再继续输注血小板,以免加重病情的风险,对于无条件做血浆置换的基层医院,应及时诊断TTP,尽快将患者转送上级医院治疗.本院收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现将病情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病例介绍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因全身皮肤紫癜2天于2012年11月29日入我院.患者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散在瘀点瘀斑,尿色稍深,当时无发热,无自觉不适,无精神异常,无肢体障碍,也无语言及意识障碍.
作者:裴卫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预激指的是一种房室传导异常的情况,冲动提早导致心室兴奋,引起心室肌提前激动,此种现象被称为预激综合征(WPW),常合并有心动过速等症状,属于较为少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临床上诊断主要靠心电图来辨明.患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笔者就此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因其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泌尿外科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常用术式[1].TURP术后仍有8%~13%[2]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造成患者一定程度的心理、生活及生理痛苦.为预防和减少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我科对TURP术患者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凤荣;李凤英;成丽;孙文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临床以免疫缺陷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传染病.本文总结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住院期间死亡62例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死亡原因构成,以期改进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念;温小凤;柯柳;蒋忠胜;覃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就诊的10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按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每周回院测量血压2~3次,连续观察11个月,观察记录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压稳定44例,血压不稳定11例,对照组患者血压稳定28例,血压不稳定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6,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而降低和平稳患者的血压.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0.15 PNA,1次/d静滴;依达拉奉30mg,2次/d静滴,14天为1个疗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NSE、S-100β的水平,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第3、7天的NSE、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C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天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4.86%,对照组为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SE、S-100β水平,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麦晖;周海红;陈军;赵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微波热疗对手术切口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的手术病人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给予局部换药治疗和应用抗生素治疗等常规处理,观察组1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切口局部微波热疗.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7天后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波热疗能较好的促进术后切口愈合.
作者:农玉梅;李朝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低纬度地区高湿度环境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硬脑膜重建对预防脑脊液切口漏的重要性.方法 对2008年以来神经外科开颅手术7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76例病人开关颅及脑内手术处置原则一致,但对硬脑膜的处理分为敞开及严密缝合两种,比较两种处置方法的脑脊液伤口漏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硬脑膜完整修补的45例病人除1例有引流管口脑脊液漏外,其余均无脑脊液漏导致的伤口愈合不良.而术后硬脑膜屏障不完整的31例病人中,6例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伤口愈合不良需采取术后附加引流或手术处理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诊疗费用.结论 我国南方低纬度沿海地区由于空气湿度常年在80%以上,头皮愈合能力相对较差,硬脑膜屏障对隔绝脑脊液促进头皮伤口愈合显得尤为重要,神经外科手术中注重硬脑膜屏障的重建对促进病人愈合有很高的性价比.
作者:吴京展;吴明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9例(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5例作对照(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梗死面积大小和神经功能损害的程度与hs-CRP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hs-CRP是脑梗死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子,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和评估病情轻重的指标.
作者:洪雁;方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产妇分娩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0月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产妇入院后即开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产妇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为(3.47±1.26)天、住院费用为(2290.4±500.3)元、患者满意度为(99.84±1.35)%,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75±3.14)天、(2578.2±447.1)元、(92.2±4.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工作模式,在产妇分娩中体现出极大优势,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在妇产科其他疾病中推广应用.
作者:常璐;黄连欣;冯玉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舒血宁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72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n =38)和对照组(n=34).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有效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舒血宁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起效快,优于单纯纳洛酮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亚军;罗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近半年出生的资料详实的足月新生儿207例,其中胎膜早破组28例,随机选取28例非胎膜早破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脐血血常规和肝功能全套各项指标,对胎膜早破导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脐血DBIL、TP、ALB、GLD、A/G、ADA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患儿中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PLT、TBIL、IBIL较高,与非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组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其引起隐匿的新生儿感染及缺氧、肝功能受损有关.
作者:曹凤娥;曾华;刘姿;魏榕;吴曙粤;李素娥;甘娇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86例,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两组手术前后SAS评分、术后焦虑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值均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的焦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韦飞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瑶药穴位止痛敷贴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中度癌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8例住院伴有癌痛的患者,按WHO疼痛分级标准共筛选出110例中度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采用瑶药穴位止痛敷贴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单药氨酚羟考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者分别为91.1%和7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氨酚羟考酮需要加量的患者及需要吗啡解救的患者的比例均较对照组低,分别为19.6% VS 37.0%和10.7% VS 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瑶药穴位止痛敷贴联合氨酚羟考酮更能有效地控制中度癌痛,瑶药穴位止痛敷贴有协同止痛作用,能减少氨酚羟考酮的剂量,减少吗啡的使用,未增加全身不良反应,局部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丹;黄显实;莫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观察组56例采取克拉霉素+铋剂+奥美拉唑+甲硝唑的四联疗法.治疗四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四周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疗效比传统三联疗法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青;李研;岑杨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除对其进行医疗护理外,还对病人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疾病的医疗护理、预防方法及自我保健的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和交流互动,提高对疾病防治及自我保健的意识,能够自觉地行使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扩展,为探讨适合我国医疗现行体制与有利于健康教育发展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笔者就“教育模式转变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能、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评价、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及应用前景”等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陆柳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国民经济和建筑、交通工业的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重型颅脑损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如何降低病死率,大限度地恢复病人受损的神经功能,仍是神经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则是救治的关键.
作者:胡庆荣;唐志清;蒋永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头部γ-刀对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利用γ-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92例,其中单发24例,多发68例,共186个病灶.对28例多发、分散的病灶及7例较大的病灶进行了两次γ-刀治疗.38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了γ-刀术前或术后的全脑放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好转,完全缓解42个(22.6%),部分缓解119个(64 %),无变化18个(9.7%),进展7个(3.8%).γ-刀治疗后3、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2.4%、73.9%、41.3%.结论 头部γ-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安全有效,肿瘤局部控制率高,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对多发且分散的病灶可行两次γ-刀治疗,对较大的病灶行分次治疗,可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作者:蒋建文;唐娜萍;陈勇;梁辉;李菊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