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ⅠA~ⅡB期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段律芳;李瑞珍;胡艳

关键词: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转移规律, 高危因素
摘要:目的 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分布及影响其转移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患者年龄、病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χ2分析显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有关(P<0.05或0.01),而与患者年龄、病程、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无关(P>0.05).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16%(36/149),主要分布于闭孔区(85.71%),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 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清SCC-Ag≥4 μg/L等因素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闭孔区,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但以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替代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目的 探讨黄疸茵陈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商品名:妈咪爱)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方法 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光疗,个别予白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 治疗3~5天,治疗组胆红素下降值为(226±47.1)μmol/L;对照组胆红素下降值为(181±39.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黄疸茵陈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包孝凤;吴忠玉;黄胜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依折麦布组和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组(联用组)进行治疗12周.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20 mg/d,依折麦布1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与依折麦布10 mg/d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四项的变化.结果 三种调脂方案均能使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但降低程度不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得到提升.联用组与其余两组TC、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脂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单独使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

    作者:刘龙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发病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预后,为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1年3家基层医院(博白县人民医院、博白县中医院、博白县红十字会医院)急性脑梗死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7年来急性脑梗死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有一定季节性,冬季高发.年龄段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高达89.43%(3109/347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类型以单发性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为主.51.35%(1785/3476)患者出现明显后遗症,4.37%(152/3476)患者死亡或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以中老年人高发,男性多于女性,急性脑梗死致残率和病死率仍较高,开设卒中绿色通道,快速、高效、规范救治脑梗死可能是解决难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刘国权;王四安;梁昌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在颅脑手术的研究进展

    急性等容稀释(ANH)是在术前自患者体内放出一定量的血液,同时输入晶体或胶体液以保持血容量不变,提高稀释体内血液,使术中丢失稀释血,并在适当时机回输预放的自体血,从而达到减少自体血丢失、提高机体失血耐受性的目的.

    作者:庞德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与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的应用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 (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妊娠初产妇6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F组),每组30例.宫口开大至3 cm时行L3~4腰椎穿刺,F组蛛网膜下腔注入芬太尼20 μg,SF组注射舒芬太尼5 μg,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3.5 cm,接PCEA泵.硬膜外腔PCEA泵混合液配方F组:0.1%盐酸罗哌卡因100 ml + 芬太尼200 μg,SF组:0.1%盐酸罗哌卡因100 ml + 舒芬太尼20 μg.观察镇痛效果、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F组(1.4±0.1)分小于F组(2.2±0.1)分,P=0.000,其中60 min时镇痛效果好;SF组首次给药时间(110.0±15.5)min长于F组(87.9±14.2) min,P=0.000.两组SS评分、产后出血、产程、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方式构成和镇痛效果患者问卷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与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与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具有起效快、镇痛强、持续时间长的优点,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春凤;邓金兰;沈丽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EB病毒、微卫星DNA不稳定性与淋巴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儿童、青年、中老年人均可发生.目前淋巴瘤是我国发病率增长速度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且淋巴瘤类型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由于PCR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科研技术的广泛运用,研究发现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和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某些类型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NK/T 细胞淋巴瘤等)的发病与发展有关.现就 EBV 感染相关抗原、EBV相关性淋巴瘤、EBV与MSI的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春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103例疗效分析

    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us nephrolithotomy,PCNL)的不断发展及先进的碎石清石设备的应用,使清石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目前已基本取代了开放手术成为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我院于2009年10月~2012年9月应用瑞士EMS第三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系统治疗上尿路结石103例,获得令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高庆;黄宝义;余永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大出血抢救及护理配合体会

    鼻咽部大出血是鼻咽癌放疗患者严重并发症,一次连续出血300 ml以上或一次出血100 ml并反复发生者称为鼻大出血[1].鼻咽癌放疗后合并鼻咽大出血,出血量大,不易控制,常危及患者生命,死亡率较高.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鼻咽癌患者23例,现将抢救及配合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苏云芳;郑丽华;刘玉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180例,将患儿分为联合组(97例)和单一组(83例),联合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单一组只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注意给患儿必要的基础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以及症状好转的时间.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78%,单一组总有效率为68.67%,联合组疗效优于单一组(χ2=17.363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正常时间、大便常规正常时间均短于单一用药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柱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发糖尿病的研究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及C组各42例.A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中药及降糖药物治疗;B组给予阿奇霉素及降糖药物治疗;C组给予中药及降糖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结果 A组有效率为95.24%,B组为76.19%,C组为71.4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71,v=2,P= 0.0133),其中A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463,P= 0.6197).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杨光宝;陈天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上颌骨囊肿的进展

    上颌骨的囊性病变可为两大类,一类为牙源性如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另一类为非牙源性,其中有面裂囊肿及肿瘤性病变如囊性造釉细胞瘤等.牙源性囊肿多见,约占颌骨囊肿的90%.

    作者:谭汉提;吴家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及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32例患者先后出现326例次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期前收缩92例次(28.2%),房性期前收缩75例次(23.0%),窦性心动过速62例次(19.0%),心房颤动57例次(17.5%),阵发性室上速28例次(8.6%),窦性心动过缓12例次(3.7%);>65岁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50~65岁组和<50岁组(P均<0.001);原有心脏病变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原无心脏病变者(P<0.001);低血钾和心电图有ST-T改变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多(P均<0.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积极治疗原有心脏病变和改善心功能,有效控制血压和纠正贫血,选用个体化的透析液和个性化的透析技术,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作者:莫广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肝部分切除术麻醉诱导期HSS40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肝部分切除术患者45例,随机分成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术前输注HSS40预扩容,剂量为4 ml/kg,于30 min内输注完毕.对照组术前输注乳酸林格氏液(RL,R),剂量和输注速度同研究组.监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各项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输液量及输血量较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比容均较术前(T0时)和对照组有所下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以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比容下降为明显(P<0.01);研究组CO、CI在预扩容后上升(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在稀释后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小剂量HSS40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增加组织血流灌注,减少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库血的使用,改善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艳青;袁林;徐又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诊院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科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7月在急诊科就诊的ACI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PA 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14天、30天的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溶栓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急诊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亚军;罗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治疗进展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 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为多种妨碍骨组织血液循环的疾病演变发展的共同结果,常见原因包括创伤、使用激素及酒精等,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常双侧发病,发病率在80%左右,疾病自然进展快,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肢体残疾,影响疗效.采用微创手术方法,在ONFH病程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治疗,是防止ONFH病变进展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早期ONFH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解除关节疼痛、预防股骨头塌陷、延缓关节置换有重大意义.笔者就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韦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周期性麻痹56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亢)系指因为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而导致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量,组织暴露于过量甲状腺激素条件下发生全身多系统以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表现的内分泌疾病.临床上并发周期性麻痹的甲亢病例不少,现就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56例原发性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病例进行分析及探讨.

    作者:庞德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吡拉西坦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吡拉西坦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L)评分显著升高,ADL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H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力能量表(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吡拉西坦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p16蛋白表达及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p16和HPV检测在评估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对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同时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HC2)试验系统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及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比较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PV-DNA负荷量和p16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p16表达率为36.67%(11/30),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率为100%(40/4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3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HC2检测阳性率为63.33%(19/30),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为97.5%(39/4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PV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6的强阳性染色和全层染色支持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的诊断,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对于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好HPV与p16联合应用,以提高其病理诊断准确性.

    作者:缪卫娟;万美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30例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前列腺手术术后排尿困难的相关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9年~2012年前列腺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术后排尿困难的相关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30例患者因腺体残留及复发导致者10例,术后尿道狭窄导致者5例,膀胱颈挛缩所致者4例,尿道水肿所致者4例,膀胱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者7例.结论 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为残留腺体、膀胱功能问题及尿道狭窄等;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并加强尿道狭窄预防措施,可降低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

    作者:覃光;杨兴业;刘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98例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适应证、肺功能保护、围手术期处理等.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10年间在心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98例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病理结果、术后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手术方法:肺叶切除78例,全肺叶切除10例,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4例,楔形肺叶切除3例,剖胸探查3例.病理类型:鳞状上皮细胞癌45例,腺癌35例,腺鳞癌9例,支气管肺泡细胞癌6例,大细胞癌3例.TNM分期:Ⅰa期15例,Ⅰb期30例,Ⅱa期17例,Ⅱb期23例,Ⅲa期13例.术后生存率:1年生存率为90.8%,3年生存率为51.02%、5年生存率为30.8%.并发症发生率为20.4%,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06%.结论 高龄患者(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性与转移均较缓慢,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周密的围手术期处理前提下,辅以适宜的综合治疗患者可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作者:梁运宁;吕凯;宁宁;韩胜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